我国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
作者:邓鹏宇 吴清旸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5期
        生命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青少年如何善用“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和获得身、心、灵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外教育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也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亟待探索研究并予科学实施的重要内容。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与误区
       
        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温室效应、环境污染、交通事故、流行疾病等等,随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安全与健康。
中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生命安全时时在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威胁。据有关统计显示:在我国,每天大约就有40个孩子死于交通事故;每年有近两万名少年儿童非正常死亡;还有40-50万左右的孩子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资料显示,多年来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数均超过1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这与我国在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宣传教育上的缺失有很大关系。
        从学校的角度看,有些学校没有进行全面、规范、系统的安全管理。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中小学校进行专项整治,但是有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甚至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不能系统考虑校园安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部分学校对校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高应试成绩上。有些学校没有一套适当有效的事故预防管理方法,则难免在学生的安全防护上出现漏洞。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分析校园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薄弱。
        从学生方面分析,中小学生是中小学安全工作的主体,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
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任务相当紧迫和重要。自1996年起,我国就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中小学生安全的重视,有的学校甚至还规定了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说明了我国对中小学校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逐渐提高。
        我国由于传统教育认识的偏差,使教育机构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往往偏重于认知教育,而忽略对生命个体存在价值和生命质量的关注。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极的保护状态,生存教育出现程序与内容缺失。一是安全教育比较滞后,表现为安全教育内容在各年龄段序列化不够,实施中往往上级部门、学校领导提一提、抓一抓,亡羊补牢,比较被动。而积极的防患于未然的教育偏少,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针对性的教育也较少;二是安全教育有效性不够,安全教育中往往对实践层面的操作不够重视,表现为说教较多,讲大道理较多,进行正确行为的强化练习较少,一旦事情发生,中小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做。诸多发生在中小学生身边的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安全事故足以说明,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安全防范,多数是采取文化课培训、安全预演、责任到人、
制度约束等手段。在一片“保平安”的热潮中,有部分学校确实把安全工作落在了实处,但更大部分学校的安全管理仍透着零散和随便,缺乏系统的安全工作预案。为确保安全责任到人,有的学校与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教学设施的维护、学生集体进出的秩序等都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主要负责自身安全,体育保健课已经增加了紧急避险时的自救知识,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大多老师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感觉上那种重大安全事故似乎离他们很远,而且平时要忙的事太多了,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侥幸心理。有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形成某种定式:假期前后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相关节日和纪念日应付式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有由于责任不明而形同虚设的安全规章制度……
成都安全教育登录入口        此外,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虽然很关注孩子的安全,但只是告诫孩子远离危险,而没有告诉他们遇上危险了该怎么做。比如火灾,家长只会注意怎么预防,却没有想过发生后该如何应急、避险。
       
        二、国内外中小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情况概要
       
        2005年的一项学术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过安全自护方面的教育。学校主要进行的是一些法律常识及校纪校规的教育,家长大多时候也只是叮嘱“听老师话”、“不要和同学打架”之类,至于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提高警惕,关键时刻如何自护、自救和求救,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样的结果是未成年人中有较强辨别能力的不到10%。新浪网上的一个调查更令人震惊:在答“是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题中,“会”的仅占52%。问其“灾难逃生知识从什么渠道获得”,18%的人称“没有渠道”。对生死相关的知识,竟如此无知,岂不令人痛心?这是一种社会教育的缺失!所以大多数人一遇灾难,恐慌、失措,最后做出错误选择。
        由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组委在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10个省市进行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依次为:学校占51.44%,公共场所占36.32%,自然环境占10.4%,家里占1.8%。令人意想不到:调查中学校居然成为家长们最担心孩子受伤害的地方。所以,中小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对校园和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减少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等措施,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2007年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安全教育重点。其中,把小学1-3年级的安全教育内容确定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五个模块。把小学4-6年级的安全教育内容明确为“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六个模块。此后,一些地区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分年级编写了一部分教材,供中小学使用。认真分析这些教材,发现内容大多取材于城市,重点供城市学生使用。而对于广大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很多教材脱离农村教学实际,农村小学难以使用。
        我国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最好的城市是上海,上海于2005年6月十七日颁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该指导纲要的内涵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今年9月,上海54所首批试点中小学学校教授生命教育课。
        我国台湾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生命教育的探索,将生命教育的理念纳入了由小学到中学16年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建立了全球生命教育网站和相关人才资料库,发行了宣传广告影片,成立了资源中心学校,举办了生命教育博览会,开发了生命教育教材,而且还成立了生命教育委员会。确定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发布“生命教育先导计划”,这项生命教育计划将推动4年,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正式纳入由小学至大学16年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以高中及“国中”(相当于大陆的初中)学生为优先对象,逐年推广到小学及大学,并计划在台湾40所“国中”及10所高中设置生命教育中心。使生命教育获得一贯化、完整化、全程化的体现,在生命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目前,生命教育已成为遍及台湾地区的新的教育门类。
       
        2008年,四川成都计划开发生命教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做到师资、课时、教材三落实,并结合地震后的实际情况,加强防灾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总结安全教育和疏散演练的经验,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习惯,建立和完善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及危机的应急工作机制。
        黑龙江省也将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课时数,使学生受教育面达到100%。
        提高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和能力,这也是全球各个国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这些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家一直都在努力将未成年人安全素质的拓展当作国家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美、日的一些做法来看,未成年人不是生活于纯封闭、安全的环境中,只有让他们到自然环境中去体验,形成一种经验积累,才能逐步培养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国外的安全教育是从小抓起的。在丹麦,当孩子两岁半时,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六岁时,开始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开始知道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瑞典的交通安全教育也是从幼儿抓起,当幼儿2周岁时,幼儿园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在法国学校义务教育中,小学三年级就开设“道路安全学习”的课程。主要是让小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与交通相关的知识、法规和标志,让他们懂得法规、危险与事故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课程从小学延续到高中毕业,内容逐步加深。再如,美国红十字会在全美推广的“灾难演习”课程计划。该课程面向5-14岁的儿童及他们的
家庭,教师将重要的灾难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巧,让他们学会如何做好防灾准备。
        国外由于网络发达、社会开放,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式比较立体,大多采用网络形式和实践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呈现出立体开放的局面。例如,“全美儿童安全网络”是1987年由美国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外科医生们创立的。10余年来,“全美儿童安全网络”普及安全知识,推进安全措施和立法等工作,使美国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减少了40%。再如,美国红十字会在全美推广的“灾难演习”课程计划。美国红十字会网站上有专门介绍“灾难演习”课程的专题网页,在上面可免费下载课程资料。
       
        三、针对目前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现状所应采取的对策
       
        生命与安全教育不应纸上谈兵,应融入日常生活。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防范,不是畏首畏尾,因噎废食;教人防范,不是越俎代庖。对于灾难,要选择的是面对。
学校应对学生开展更加具体实用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在遇到意外时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编写的教材,应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校长、教研人员编写,主要立足于农村小学实际,面向农村学生,兼顾城镇学生。教材要具有人文性、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地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