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
祝这篇文章我准备了很久,好几个夜晚,我独自整理着记忆的片段,尝试着回溯他所走过的心路。在和他对话之前,我感叹,一个肿瘤科医生,要有多么丰盛的羽翼,才能承载住一个个即将夭折的生命重新起飞?要多么热爱和勇敢,才会从一个普外科博士自愿转行,变身肿瘤科医生?要有何等的理想,才能年纪轻轻勇挑重担,成为一个三甲医院肿瘤科的学科带头人?
访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魏晓为:
刘    好
而我的这些疑惑就在那天和他进行深度交谈后,终于释然。因为他心里有一束光,这束光,足以照亮他人,去对抗生活黯然、生命虚无。
第一次面对癌症,是魏晓为14岁那年,在此之前,他尚不知肿瘤为何物。可意外总是
来得那么突然,一直疼爱他的外公突然被确诊为“胰腺癌”,当发现的时候,病情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说:“当癌症来临,给一个家庭所造成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无论是经济还是精神上。”一家人倾其
所有,奔走于省内各大医院,巨额的医疗费和渺茫的生存希望,将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外公的病情却在快速进展着,肿瘤毫不留情地侵蚀着年迈的身躯。癌痛,
南京市各大医院招聘信息
58您健康
2023.02
59祝您健康就像一道魔咒,仿佛千刀万剐、万箭穿心,又像千万条虫子从皮肤下爬过,让人好似身处人间炼狱,腐蚀人心,摧毁肉体。只短短2个月,外公已经瘦如骷髅,然后就陷入昏迷,医生和家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病魔吞噬着他的身体。之后的一天,外公终于耗尽了最后的生命之光,在极度疼痛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经历了这一切的魏晓为,立下宏愿——考医学院,为患者解除病痛。如果是外公的病让他埋下学医种子,那接下来说到的这个人,就是让他把肿瘤作为自己终生奋斗方向的“指路人”。
那是在他实习时参与的一个患者,我们暂且就叫他老张吧。老张是个退伍老兵,也是一位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来就医的时候,肿瘤已经长得巨大,几乎占据了他髋关节以下的整条右腿,在扁平状的瘤体上面,有3个大溃疡,里面是坏死的肿瘤组织——有的地方已经能看到骨头,有的地方还在流血,有的地方长满绿的霉斑,还有的地方可见白米粒大小的蛆在蠕动,散发出阵阵令人恶心的
味道。因为气味难闻,很多人不愿意和老张一个病房;因为肿瘤长得吓人,连家人都不愿意和他过多地待在一起……一向坚强乐观的老张,成了被所有人嫌弃的人。
“癌症患者的命也是命,无
论别人待他如何,我绝对不能嫌弃。”魏晓为对自己说,无论多臭他都坚持天天给老张换药。虽然戴着两层口罩,但那种气味仍然会透过口罩穿入肺腑,令人作呕。记得老师带他第一次给老张换药时,看到那个可怕的创面,他翻江倒海地把胃内的食物吐了个精光。
后来,他在一次次换药中,慢慢适应了那个肿瘤对他视觉和嗅觉上的冲击。那个夏天,他一有空就去给老张捉蛆换药。魏晓为发誓要和老张一起与疾病搏斗,肿瘤可以用药物进攻,但蛆只能徒手消灭。每次换药捉蛆累得满头大汗,但第二天,蛆们又成结队地活跃在伤口之上,好像在嘲笑他的无能。捉之不竭,仿佛陷入了循环。老张看他和自己儿子年龄相仿,心疼地说:“要不算了吧,反正到地下我也是被它们吃掉,早晚都是他们的菜,你就不要辛苦了。”
就在老张住院的几个月里,肿瘤仍在迅速长大,巨大的肿瘤像一个附体的魔鬼吸尽了他的营养。看着老张一天天瘦下来了,医生能做的只有不间断地给他静脉输注人体白蛋白和脂肪乳,以此来改善他的消耗状态,增加体力抵抗肿瘤。
此时,除了癌痛的折磨,留给老张的还有孤单和寂寞,那时还是实习医生的魏晓为便成了老张的依靠。每次给老张换药他都一边操作,一边尽可能地给老张讲笑话,分散他的
注意力,缓解疼痛。
然而,医生的努力却没能阻止疾病的进展,老张的情况越来越差,身上的皮肤变得愈加脆弱,以致弹性胶布就能轻易弄破他的皮肤。2个月后的一天,老张真的快不行了,魏晓为像往常一样,认真地清理肿瘤包块上的巨大溃疡,用镊子把蛆捉干净,并用无菌敷料包扎牢固,让老张安详、体面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候,我们能做的事太有限。疾病的进程,医生改变不了;死亡,医生阻止不了;甚至让生命延长,我们都做不到。我能做的就是让患者在最后一段路上,感受到一个陌生人的温暖。”
从那时起,他便立志把肿瘤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让患者在惨淡的余生里活好每一天成了他的追求。人生哪有一帆风顺,读研究生时魏晓为阴差阳错地选了普外科,虽然普外科他也很喜欢,但那不是他的初衷所在。读了六年的普外科专业,在博士毕业时,他又机缘巧合地通过层层筛选,最终来到了肿瘤科。他说:“命运选择了我,我选择了肿瘤科。”
从医15年,魏晓为的羽翼日渐丰满,经他的手治过成千上万个患者,他们中有豆蔻少女、风华少妇,也有青年才俊、古稀老翁;他们分布于社会的各阶层,阅历不同,性格迥异。可当癌症降临,无一例外都是悲伤、恐惧、孤独和沮丧,精神折磨和经济压力几乎要把他
2023.02
60祝您健康们压垮……他见过有人捧着马桶哇哇呕吐,直到吐出胆汁;他见过20岁的小姑娘几天之内就掉光了满头的秀发;他也见过拔掉针头,宁可放弃生命也不愿意受化疗之苦中年汉子。他说,身体的伤痛肉眼看得见,我们可以及时处理;患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我们看不到,所以容易忽略。对患者而言,医生的鼓励安慰所产生的作用,是任何亲人、朋友都不能企及的,也许我们短短几句话,就能成为患者做完整个的支撑。
“治好一个患者很重要,但如果肿瘤有了规范化的质控,就能从总体提升肿瘤的效率、质量,就能治好这一类患者。”当遇到疑难病例时,魏晓为会启动多学科会诊,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肿瘤专科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会共同参与制订患者的方案和全程管理工作。“以前,因为专业问题,肿瘤专科医生可能对其他方面引起的变化无法及时了解、掌握;现在,多学科会诊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人生可以糊涂,但治病必须精准。”
一天,一个女孩急匆匆地跑进魏晓为的专家门诊室,着急地说:“我爸爸肾癌已经手术过了,但是现在又发现了肝脏转移,我们当地医生说活不过3个月,家里人也都接受了这个结果,只有我还留有一丝奢望,今天我是偷偷坐火车过来的……”说到这里,女孩的泪
水已然模糊了她的眼眶,魏晓为安慰道:“不要急,我给你加号。”作为医者,面对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
在自己身上的患者,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他暗下决心,不论遇到多么困难的病例,都一定要竭尽全力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魏晓为仔细研究了女孩带来的病例资料,他对女孩说:“我们过很多其他医院转诊过来的患者,会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个体化方案,对你父亲这样的情况,我还是想把他收入医院搞清楚。”女孩高兴地说:“太好了!我爸还那么年轻,我不想放弃。”
患者入院了,身体看起来还很硬朗,但脸不佳,明显带着病痛和对未来的悲观。魏晓为给他安排了肝穿刺活检,然而病理报告却提示肝脏的转移灶来源于消化道恶性肿瘤;马不停蹄地又给患者做了胃镜,果然胃镜下活检提示着胃癌肝转移;把患者在老家做的肾癌病理切片拿给病理专家重新读片,最终确定是原发灶胃癌转移到了肝和肾。一波三折,终于诊断明确了,魏晓为不想放弃任何的希望。多科联合会诊后,当务之急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就是先化疗,让肿瘤缩小,然后进行免疫。
4个月后,结果令所有人备受鼓舞,肿物已经明显缩小。半年后再复查,发现患者的肝、胃、肾都已经没有代谢活性物质,达到了临床的完
全缓解,这让患者女儿和妻子都难以置信。魏晓为对家属说:“我已经和核医学科的教授确认过报告,没有代谢增强灶说明肿瘤已经没有活性,这确实是很好的结果,现在患者已经接近完全无瘤的状态了。
患者握着魏晓为的手泪流满面,感激,他让他有了新生;感慨,他和他并肩作战,让他死里逃生。魏晓为也感动地说:“有这样好的结果,你们的信任和坚持是很重要的,谢谢你们对我们的信任和配合。”
那天,我问魏晓为作为一个肿瘤科医生有何感受时,他告诉我,一个肿瘤科医生最大的骄傲不是能取得多少荣誉,而是如何让患者带瘤生存,且有质量地活着;告诉他们如何坦然面对“癌”这个字眼,教会他们跨越心里那道坎,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作为肿瘤科医生,心里一定要有一束光,如果不能为其治愈,那就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守护他们,给他们一个笑脸、一丝安慰,尽可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让孤单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在离开前的最后一刻是被温柔以待,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的意义所在。”
(编辑    姚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