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自然赐予的医院——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瑞士瑞盟设计Lemanarc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年(卷),期】2018(000)003
【总页数】8页(P68-75)
【作 者】瑞士瑞盟设计Lemanarc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位于南京市东南的青龙山,山地、森林、湖泊等生态特征明显,大自然赐予的山、谷、水、风、光帮助我们解决综合医院的内、外、分、合。本设计基于保护性利用山地景观资源的理念,打造现代化的绿生态医疗中心。
1 设计难点
从古至今,世界上众多的医疗机构都选择建在城外的山地。古时,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患者会被聚集并隔离起来,安排在城外的山中。在静谧的山丘之间,他们可以避开常人恐惧的目光,相对平静而安详地生活。
不知从何时开始,南京的青龙山就成了南京传统的麻风病人聚集区。直到2012年,南京市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城市人口可能带来的传染病扩散,需要再一次启用这座城东的山丘。为此,南京市举办了国际方案招标。青龙山如此之大,而在山地建造如此规模的传染病院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世界性课题,所以要求各设计团队在青龙山范围内自由选址,将选址意见一同总结在设计构思之中。
这里还散布着一些遗留的麻风病村,他们的生活虽与世隔绝,却已形成稳定的生活传统,新医院的建造应当为他们带来帮助而不是打扰,所以选址是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项目要求将一座500床的综合医院与公共卫生中心的传染病院放在一起设计。如果传染病院与普通综合医院分开设计,将形成有限医疗资源的分散,而如果将它们设计到一起,又容易造成相互间流线的混杂,形成交叉感染。同时,传染病医院的存在会给综合医院的就诊人
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综合医院的运营。
2 规划策略——依山就势,聚散有致
待选场地西高东低,从北至南由三个横贯东西的山谷组成。其中最南部山谷中有遗留的村落、鱼塘及墓地等,西部高地也有大量墓地,唯独北部及中部的两个山谷既能够便捷地与东面的规划干道相连接,山谷两翼的脊梁又能为人们带来天然的安全屏障及多入口的可能。因此,方案充分利用了北部及中部这两条山谷的四大优势:屏障、高差、山形和水体,加之南京当地的风向、日照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功能共享和高效独立之间的细致关系。
2.1 屏障
在北部山谷靠近西侧谷弯的地方布置医疗中心的核心区,利用北侧山脊上较平整的地带布置相对独立但又临近医疗核心区的生活区,利用中部的山谷将突发传染病应急区隔离开来。两个山谷的三道屏障既能将医疗中心的建筑与青龙山其他区域分隔开来,从而保护青龙山地区纯净的环境,又能将内部临时突发传染病对医疗中心可能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1 建筑鸟瞰
2 总平面图
业主: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建设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
南京市各大医院招聘信息建筑设计:瑞士瑞盟设计Lemanarc
项目负责人:Vincent Zhengmao Zhang 张万桑
设计团队:Vincent Zhengmao Zhang 张万桑、Daniel Pauli、王晔
总建筑面积:149 800m2
设计时间:2012
建成时间:2015
图片版权:瑞士瑞盟设计Lemanarc
摄影:舒赫
获奖:2016“十二五”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方案·体
3 山型环境分析
4~6 水系分析
7 周边环境利用
8 聚散布局分析
9 布局分析比较
2.2 高差
在医疗核心区,利用自然山势的高差将非传染病区出入口与传染病区出入口隔离开来。中部广场,即朝向东侧规划路的谷底中央广场,为非传染病区的综合医院以及科研、教学、行政等提供了入口疏散广场,而传染病区的各出入口则被分别设置在处于建筑外围、地
形高处的相对独立区域。这样做除了在建筑布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分开非传染病与各类传染病的出入口以避免交叉感染外,也为各类患者提供了舒适、放心的就医环境。
2.3 山形
北部山谷由西而东伸出的两翼向我们张开了东侧入口的怀抱,医疗核心区的建筑向东一同展开。南北两侧环抱的绿山坡让人们既能享受山林间的光线又有安全感。场地最西侧的远山剪影为建筑提供了优美的背景,位于谷底东侧的多层级泄洪湖面则将这一建筑景观进一步倒映在平静且洒满落叶的水面上。
山谷既可以遮挡强风,又能汇集雨水。如果利用山谷的不同高程,则可以形成上下双环的户外流线,从而为建筑带来两个独立的出入口区域。如果500床规模的结核病院可以利用处于西侧下风向高处的地势,那么综合医院与其他传染病区则可以分别利用北侧与南侧两条山谷的臂,将三者有效地分离,并且同时利用建筑的下部裙房将三者的内部空间联系起来,便于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处于山谷内环的区域设计为洁净区域,而将山谷外环的区域设计为感染区域。
2.4 水系
山区的雨水紧随山谷的凹地向东汇集,到场地东部时已聚集成潭,形成天然的泄洪区。对自然选择的泄洪区的破坏可能给环境带来灾难,因此设计方案特意保留了这些泄洪区域,将主要建筑物都置于相对较高的山坡位置。建筑物外环的后面都留有环形采光带并配备了泄洪涵洞,这样既保障了建筑物下部的通风采光,又为雨水的通达提供了便利。东部较低的泄洪区则被设计成一系列高低错落、风光宜人的景观湖面。
2.5 采风
南京的风向图显示,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东北风。由于场地西侧有较高的山形屏蔽遮挡,所以,采取面向东方环抱的建筑布局方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自然风降温,为建筑空间带来最适宜的局部气候。
西侧500床的传染病院的病菌可被高处的山风带走,而南北两侧的综合医院与其他类型传染病院则处在相对温暖的山谷之中,处于最东南侧的大规模传染病接纳扩张区则被巧妙地设计在另外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山谷中,使其空气相对封闭,并且与医院的主体部分有一定距离。在这个区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集装箱式的拼接建筑短时间内快速扩张并接纳大规模的感染人。处于上风向高处的东北部,则设计了医护人员的缓冲地带。整个院区作为一
体化建造的整体,将500床的综合医院、500床的结核病区、200床的多种传染病区以及门诊、医技、物流、停车等场所全部联系起来,实现了整体的无风雨设计。
2.6 采光
医院的设计利用了所有可能的朝向,病房全部朝向南、东、西,这样保障了每间病房都有较好的采光。病房层中的医生区域虽然被放置在北侧,但依然可以获到自然天光,住院病区里的护理区也因为内庭院采光井的设计得到了较好的自然采光,即使是位于裙房的办公科研教学区域也能享受到来自东面的自然采光。医院建筑最大化地利用了自然采光,以期建设一个节能而明亮的现代化医疗中心。
10 突发应急性扩建可能性
11 分期建设分析
12,13 入口广场效果图
14 鸟瞰效果图
病区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感染区在窗前设置遮挡物的做法,为每间病房都提供了私密的阳光和景观。此外,将感染区放置在护理区一侧,同时为医护人员在建筑的另一侧提供了相对洁净的工作和休息区,两个区域之间通过消毒过渡的舱口区衔接,通过植入的内庭院引入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