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A.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C.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
D.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庄子》
2.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描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
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 赞扬西周初年分封天下的盛况
B. 赞扬了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
C.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 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3.  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是没有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有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讲究中庸之道,不走极端,有韧性。而这一思维方式需要一个制度性的保证,可以代代延续。这个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4.  徐光启的《崇祯历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
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  )
A. 东西文化交流影响明末学术视野
B. 中国农耕经济走向没落
C. 中国古代科技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D. 西方科技推动经济发展
5.  如图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6.  中共历史上有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第一次由城市转向农村,第二次由农村转向城市,第三次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其中与工作重心(中心)转移无关的会议是(  )
A. 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七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八七”会议
7.  如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员来到深山,
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当时我国(  )
A.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开展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已经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
8.  如图所示图片所反映的重大活动,集中体现了(  )
A. 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B.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D. 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机制
9.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奉行全方位的外交  B. 独立自主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求同存异
10.  “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现象表明(  )
A. 国王是一最大的封建领主
B. 封君与封臣之间等级森严
C. 封君封臣制度下权力分散
D. 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独立的权力
11.  16世纪英国歌谣描绘了这样的场景,“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拣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歌谣反映的是(  )
A. 殖民掠夺的残酷
B. 庄园经济的衰落
C. 手工工场的发展
D. 租地农场的出现
12.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
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革命爆发都是因为封建专制主义阻碍
B. 都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 都有对“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D. 革命爆发都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13.  直接引发1865-1880年美国工业产量变化(见图)的政治因素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南北战争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4.  如图的思维导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时整理的笔记,图中3空缺处最合适的选项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二中全会2023年几月几号B.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趋势
C. 注重环境保护
D. 大力开展城市化建设
15.  下面是某网站推送的课外探究学习资源包,请为其归纳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
时间国家颁布法案(部分)
德国《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养老保险法》二战前
美国《联邦紧急救助法》《社会保障法》
英国《家庭补助法》《国民保险法》《国民救济法》二战后
初期日本《生活保护法》《国民年金保险法》
英国《工资委员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保障法》
20世纪中后期
美国《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医疗保险法》
中国《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A.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B. 工人失业问题的根除
C. 社会矛盾的日益缓解
D. 国家社会性质的改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6.  农历,又称“夏历”,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  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阴历,而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基础则是儒略历。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8.  明朝时期,我国制定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该历法的名称是《大明历》。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9.  元朝的著名科学家贾思勰在天文历法、数学及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编制有《授时历》。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争时期,《四洲志》《英吉利纪略》《海国四说》等,有很多关于西方国家
图书馆情况的记载。1876年,出使欧洲的郭松焘在日记中写到:“游大学堂一,名曰波里安,藏书五十余万册”;薛福成在其《出使日记续刻》中写到:“法国有书楼五百所,藏书四百五十九万八千册;英国有书楼二百所,藏书二百八十七万二千册……”。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写到:“州县乡镇,皆设书藏,以广见闻,……则人才不可胜数也。”1898年,湖南常德的明达学会在其章程中写到:“西国郡邑,皆设藏书楼……故异才日出,学术日新。”真正向社会开放、服务的是1904年的浙江古越藏书楼和在此前后的一些省立公共图书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逐渐扩大,如京师通俗图书馆设置新闻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并在一些县设立巡行文库。
——据陈亮《清末近代化图书馆的兴起》整理材料二: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该法规定,经地方纳税人投票同意可以使用地方税设立公共图书馆。1893年,英国议会对该法案做出修正,允许地方政府有权决定设立公共图书馆。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其公共图书馆运动得到发展,1924年成立德国公共图书馆协会,拥有450家图书馆会员。在社会和政治相对稳定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1882年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欧仁•莫雷尔发起公共图书馆运动,1906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法国图书管理员协会,公共图书馆在法国顺利发展。总体来说,到20世纪初,欧洲已经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这与政府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推动中国近代化图书馆兴起的重大历史事件?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
21.  某学习小组以“深入了解一战和二战”为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完成相关问题。
【项目一:解析目录——把握历史逻辑】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