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 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 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 意味着历史陈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传统固然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 可以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那些即 便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 到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 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 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 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说:“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 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 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 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 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 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
生活可查……”这就是为什 么,人们无论阅读梁治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的思想追寻,还是费孝通对于中廊庙,廊为殿下外屋,庙为古代天子为祭祀其祖先而兴建的庙宇。“廊庙” 指代朝廷。
D.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苏轼请求君主维系人心,敦厚风俗,保存法纪。他认为,君主所依靠是人 心罢了,失去了就会灭亡,这是必然的道理。
A.汉武帝因财力枯竭,实行均输法,几乎酿成乱事;霍光顺应民心取消均输法, 天下归心。苏轼举这两个事例,是为了反对均输法。
B.苏轼认为,陛下为了养成台谏敢于说话的勇气而给予他们大权,这是必要的。 因为要用他们来消除萌生奸臣的危险。
C.苏轼发出策问得罪了王安石。王安石派御史谢景温论奏他过失,穷加审查 而一无所得,苏轼就请求到外地任职,做了杭州通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富与贫。
(2)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
14.苏轼论王安石变法之不便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其中一种,并简 要分析。
【答案】10. C11. D 12. B(1) 一个个地列举朝代长短原因,在于风俗的厚薄,不在于富裕和贫穷。
(2)御史和谏官固然不一定都贤能,他们所说的也不一定都对。
13.示例(1):运用了对比论证,把汉武帝使用均输法导致的后果与霍光取消 均输法后天下太平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维系民心的重要性。
示例(2):运用了比喻论证,用养猫狗的作用和挑选标准来比喻设置台谏官的 用意和养其锐气的必要性,生动形象。
(二)古诗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 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广东省人事网14.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首联提挈全篇,上句以乐景写哀情,繁花临近高楼,客居他乡之人却更添伤 心。下句以“登临”二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A.颔联描述登楼所见自然景象,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 意境阔达悠远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既照应“万方多难”, 又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
B.尾联运用典故。《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此处用 典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15.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 有哪些?
【答案】15. B 16.①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 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②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 为国家灾难而伤心;③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 而伤心;④君主无道。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通过“言行”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句子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3)古诗词多借猿声表达哀怨、愁苦、凄怆等哀情,如“但“景因情变”,古诗词也借猿声营造清幽意境或表达轻松愉悦之情,如
【答案】 ①.指点江山②.激扬文字③.余音袅袅 ④.不绝如缕⑤.风急天高猿啸哀(杜鹃啼血猿哀
鸣) ⑥.两岸猿声啼不住(湿水荡漾清猿啼)三、语言知识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海湖畔,六、七月份恰是最美的时节,沙鸥翔集,裸鲤溯流。涅鱼,又叫青海 湖裸鲤,这一青海湖的特有鱼种是维系“水一鱼一鸟一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重 要环节。进入六月,气温回暖,迎来了青海湖[皇鱼的泡游季。成千上万尾淀鱼从 青海湖出发,,开启它们的“生态循环之旅”,形成了 “半河清水半河鱼” 的 景象。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棕头鸣、渔鸥、腐鹦成千上万 的翱翔而且穿梭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 败。
青海湖不仅是“水一鸟一鱼”共生的生态乐园,也是重要的生态。青海湖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和水气循环过程,与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原、湿地密切联 系,并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套生态系统,对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 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西部地区生态
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蓝天、白云、雪山、 草原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青海湖这个高原湖泊是一块珍贵的“蓝宝石”,处处 彰显着生态之美,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逆流而上
宏大
障碍
延伸
B.
知难而进
宏大
屏障
蔓延
C.
逆流而上
壮观
屏障
蔓延
D.
知难而进
壮观
障碍
延伸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鹃鹳翱翔、穿梭 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败。
A.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憩兹鸟翱翔而且穿 梭于水面,
“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B.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棕头鸣、渔鸥、帽鹅成千上万的翱翔、穿梭 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C.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水鸟,成千上万的棕头鸣、渔鸥、憩鹳翱翔、穿梭 于水面,“鱼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见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C 19. D①比喻句由本体“青海湖”、喻体“蓝宝石”和比喻词“是”组成,把青海 湖比作“蓝宝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海湖的美丽和珍贵,表达作者对青海湖 的喜爱和赞美。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说法认为,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周代就是新年 元旦。有文献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 至节是为了①。不过,
也有学者认为,②。民俗专家王娟说:这个节气出现得非常早,庆祝方式出现得也比较早,但它并不能 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