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现阶段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医学教育从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着手,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该院结合学校实际,从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和创新,以期建立该院特的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标签: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医学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服务水平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显著,而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需要良好的医学教育来提供。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医学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国内许多医学高校仍是研究型高校的精英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缺乏。应用型人才就是技能型人才,能够将成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际工作中懂操作、会应用、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
观念[1]。医学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点在临床能力和医学知识转化成实践的能力。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医学教育应该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应用为主的多元化教育。2014年5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2015年齐鲁医药学院通过教育部新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确定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于地方,培养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医学应用型人才。经过近年的发展,虽然确立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但是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深受传统办学的影响,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内容选取、教学手段和方法、师资建设、成果评价等方面,仍难满足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使医学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医学生应用能力,明确能力目标,探索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但老牌的医学本科院校尚未认真思考这一问题,其办学理念还沿用过去的精英教育。也有一些新建院校适应时代要求转变了办学理念,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虽然对外公布的、文件
上写的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实际上做的仍然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要实现学校的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首先应该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2015年该校本科教学评估中,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我们将以“服务基层医疗,注重实用”为理念,“允理允能”“弘德济世”为指引,在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2 以“服务基层医疗,注重实用”的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依据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具体化、实践化,是一所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标志,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3]。人才培养方案应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原则,坚持德育为先,以服务地方为导向。因此,需要转变认识,梳理医学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应用逻辑为依据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照该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吸纳2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医学应用型人才。
3 构建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和师资队伍
培养优质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医药卫生人才是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医学应用型人才应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和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一味重复前人的工作。因此,构建新型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为此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改革和探索。
3.1 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任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上。近2年,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来的课程进行了整合和重组。如开设了“机能学实验”课程,把原来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有机结合;将“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实验教学整合为“形态学实验”课程;设立教改班级进行以系统为划分的模块化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加大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例,逐步完善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将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科导师制等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开展PBL教学,探讨式教学等,建立以临床案例引导为核心、问题驱动为主线的理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团队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临床课程放在教学医院,以临床医生担任学生的授业导师,以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有机结合的授课内容和多元化授课式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3.2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医院建设
教育理念也可以理解为教育从业者的教育理想,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一种“预见性”,指明前进方向,正确反映当前教育的时代特征。要实现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将过去以知识掌握为终点转变为知识掌握为起点,临床应用为终点。打破知识引领式教学,建立能力引领式教学,这对教师素质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应加强“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注重引进技术型人才,推动医教融合,做实践动手能力的表率[4]。教师培训不再仅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加大教师与临床教学和实习医院间的交流,让教师成长在临床一线,这样才能保持与学生未来职业的无缝对接,让知识与临床不疏离。实习和教学医院是医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应该建立有效的聘任和奖励机制,鼓励理论知识扎实、临床技能突出的一线医生参与教学活动。学校要加强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联系,充分发挥各自在知识、技术方面的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3.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实现人格培育和价值观培养
中国卫生教育人才网应用型医学教育应该是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培养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医学本质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但在新的医学模式和社会背景下,
医务人员不仅需要关注疾病本身的,还应重视表达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疗纠纷应对能力的培养。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还要提高他们的人文技能。为此,需要加大人文课程时间比例,优化设置医学人文课程,并与爱国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法律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人文学科的时效性、联系性和开放性。培育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3.4 构建新型考核体系和教学评价标准
医学应用型人才的考核应该以能力作为核心评价指标。这个能力应该包括知识掌握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理论笔试考核基础上加入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借助标准化病人、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实际操作考试等途径考查学生在特定职业情境中的表现[5],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同时也应创新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实际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等评价指标,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的问题。为此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负责对全校教学质量实时监控;成立院系两级督导,对教学情况及时反馈。校级督导组成员坚持专业性和动态化:专业性是指督导专家应具有突出的专
业能力和可信度;动态性是指根據实际需要,及时增减专家数量,优化督导专家结构,完善专家信息,发挥好督导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齐鲁医药学院作为新建医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主动适应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山东省特名校创建为契机,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特中求发展。近年来,通过各种改革优化人才培育环境,立足地方、面向未来,致力于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EB/OL].http://v/srcsite/A08/s7056/ 199804/t19980410_162625.html.1998-04-10.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edu/2014-06/22/c_1111255437. htm.2014-06-22.
[3]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21-338.
[4] 陈啸.突破学科定势: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视角[J].中国大学教育,2015(2):21-25.
[5] 殷文杰,王黎.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2):236-239.
(收稿日期: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