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康复学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白宇1,唐强1,周东雷2,车志远2,李和伟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摘要]中医康复学专业是2017年开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陆续开设的新专业,其对填补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康复领域的人才缺口,彰显中医特康复的优势,起到人才支撑作用。通过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为中医康复学应用型人才服务医疗行业提供依据。
[关键词]健康中国;中医康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R2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852(2020)12-0043-04
Study on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Practical Personnel of Rehabilitation
of TC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BAI Yu1,TANG Qiang1,ZHOU Donglei2,CHE Zhiyuan2,LI Hewei2△
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01,China;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 The rehabilitation of TCM is a new specialty that has been open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ince2017,it could fill in the blanks of the talent of TC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TCM-featured rehabilitation therapy,and play the role of talent support. The studies on current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CM rehabilita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of the talents coul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personnel of TCM serving medical industry.
Keywords healthy China;rehabilitation of TCM;practical personnel;training strategies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康复领域的作用[1]。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长,部分机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主动接受中医康复技术来进行康复。由于中医药在康复领域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康复在各级医疗机构和康养机构兴起。培养具有康复专业的中医学人才成为适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和大健康产业的必然趋势[2],中医康复学专业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
1开设中医康复学专业的重要意义
“2016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提出振兴中医药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优势,满足人民众的健康需求[3]。中医康复学专业正是中医药人勇抓时代契机,紧随时代发展的产物。
1.1满足健康中国对中医康复学人才的需求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为中医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能,医疗机构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又一次契机。然而,行业发展中最大的问题便是人才的短缺。截止2018年年底,全国执业医师数量达到339万,从事中医康复医疗的医师数量却不足3%,并且全国的中医康复医师有70%以上为跨专业行医。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类疾病、风湿中风类疾病等致残疾病的医疗压力不断增加,从事康复的医师缺口在50万人左右[4]。巨大的患者体需要中医康复发挥作用,更多的失能患者需要在中医康复下重获生活的能力和信心。
1.2发挥中医药在康复领域的优势作用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相比,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方面。中医康复通过针灸、推拿、中药、情志、功法等方式,综合调理机体机能;针对个体差异,制定康复方案,异病同治;由于受到中医养生理念的影响,中医康复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因此,中医康复学在康复领域有着、康复、养生等多重功效[5]
DOI:10.12174/j.issn.1004-6852.2020.12.11
1.3加强中医学和康复学的学科融合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医学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从排斥到竞争再到相互接纳,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在许多康复患者的过程中,既需要采用现代康复技术疗法和康复评定手段,又需要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特疗法,方能取得预期的临床疗效[6]。
2中医康复专业的发展现状
2017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开设中医康复学专业,截止2018年已陆续有5家中医药院校开设此专业,4家中医药院校通过新专业审批。中医康复学专业均为五年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隶属于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或者康复医学院,师资力量以原有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学等相关专业教师为主,临床实习主要集中在康复科室、针灸推拿科室、中医科室或者骨伤科室等。见表1。
由于中医康复学专业刚刚起步,首次招生人数在50~60人。比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2年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生。目前这批学生,中医基础课程已经完成,正在进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见表2。
表2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康复学专业开设情况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2022年
2023年
2023年
120
50
120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医康复特
的高素质人才,掌握中西医基础理
论、康复医学、中医康复学等,具备运用
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康复技术等处理
临床疾病功能障碍的基本能力,能在各
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康复科,康复专
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院校、
中医科研机构等,从事中医康复学临
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
复合型的中医康复学人才。
培养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知识和技
能,掌握中医康复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
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开拓意识,以及良
好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自然科学素养,能
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科、老年科、康复
中心、各级运动队、社区卫生机构开展
康复评价和康复以及康复教育、科
研工作的中医康复高级人才。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
底、扎实的医学基础、较强临床实践能
力、一定的才艺和社会参与适应能力,
能在医疗卫生大健康领域从事中医康
复医学临床、科研工作的学术应用型人
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
剂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内科学、康
复医学概论、康复评定学、临床康复学、
康复疗法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
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
生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
剂学、中医经典、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
学、病理学、药理学、运动学、人体发育
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
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
康复学、神经病学、康复评定学、临床康
复学、康复疗法学等。
院校首届毕
业年份
目前在校
人数
培养目标主干课程
表1全国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康复学专业的情况统
计(数据来自教育部,截止2018年底)
开设时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已审批)
院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陕西中医药大学
云南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国卫生教育人才网学制
五年
五年
五年
五年
五年
五年
五年
五年
五年
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云南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2023年
2023年
50
50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
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具有中
西医、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具备运用中医康复方法和现代
康复技术等处理临床疾病功能障碍的
基本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
康复科、康养机构、医学院校、中医科研
机构等领域,从事中医康复临床、教学、
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
的中医康复学人才。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
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康复事
业及大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
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德才兼
备、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
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康复学导
论、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康复功能
评定学、康复疗法学、临床康复学、推拿
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等
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
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
生学、运动医学、康复评定学、临床康复
学、诊断学、内科学、针灸学、推拿学。
续表2
院校首届毕
业年份
目前在校
人数
培养目标主干课程
3中医康复学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医康复专业是适应医疗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应用性专业,可以很好地解决医养结合专业化问题、中医康复医师缺失问题、中医特养生问题等,但中医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关键也凸显出来——应用型人才的缺失。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名中医医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更要具备从事康复领域的实战能力和人文素质。因此,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树立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中医与康复相结合,治病与养生服务相结合,以培养实用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培养专业化、正规化、服务型医师为目标的培养方向,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4中医康复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对于中医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坚持以应用型为导向,以临床和岗位需求为着力点开展工作,完善学科师资和场所等硬件配备,提升理念和观念等软件核心,结合中医康复学专业学生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中医康复学应用人才的培养策略。
4.1优化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是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基本认识,是学生对专业从无到有的认知过程。因此,应探讨课程设置情况,优化课程分布,有效提高课程效率,明确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中医康复特,综合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具体来说,应以培养中医康复学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升临床通用素质为目的,改善以往中医学科注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压缩理论课程比例,加大临床实践
教学的比重,通过互动式、操作式、引导式等现代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将中医康复理论转化为实践,既能应用中医传统疗法开展诊断和,又能应用现代康复开展评定工作[7]。
4.2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师资是一门新兴专业得以发展的保障,开设新的专业,必然要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中医康复学专业虽然为新专业,但中医药院校开设康复学专业已有多年历史,据统计,23所中医药院校中,有18所开设康复学专业[8],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开设有康复学专业和中医相关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等)基础师资保障,但仍然缺乏专门的中医康复学师资力量。因此,应加强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鼓励相邻学科的青年教师认同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主动参与中医康复的临床实践教学,积极参加国内外中医康复研讨和交流,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同时加强中医康复学科的高素质人才引进,吸引更多相邻学科的人才投身中医康复学专业的发展建设[9]。
4.3强化课间实训将课间实训、课后实践与传统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提早接触临床,开展临
床见习,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相转化。一方面,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熟悉中医疗法的应用和康复技术的评定,学会权衡患者的自身病症,制定中医康复的方案;另一方面,认清专业特点,明确中医康复学的培养方向,在专业带教老师指导下,开展力所能及的实践工作,逐步培养中医康复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临床思维,增强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10]。
4.4打造实习基地实习是检验医学生的有效方式。应加强对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依托中医院、康复中心、医养结合、养老院、社区等机构,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使中医康复学专业学生体验实战式临床教学,亲自接诊患者,全程参与中医康复过程。同时,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监管,严格履行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规定的实习任务;加强实习中和实习后的考核,真实反馈学生实习的效果;加强实习科室的轮转,安排学生到康复科室、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科、影像科等科室实习[11]。
4.5培养人文素养中医康复学是通过中医特方式开展康复的一门学科,以帮助患者恢复或减轻身体症状为目的,开展的对象多数为躯体障碍患者,病程较长。因此,除培训学生专业技能以外,尤其需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医疗服务意识,并将中医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人本、中和、自然”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感染学生[12],帮助学生养成服务康复患者的耐心,树立传承创新中医药的信心,坚定振兴中医药的决心。由于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乡镇基层医疗和社区医疗机构也在不断发展中医康复[13],因此,我们也应适当培养学生认清自身专业特点和国家发展大势,
投身基层医疗岗位,扎根基层康复事业,使其不忘初心,最大化自身的职业价值[14-16]。
5小结
中医康复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提及[17]。经过历史的演变和现代技术的融合,中医康复学专业作为新开设专业,正以崭新的面貌服务着现代康复患者。中医康复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坚持传承创新、中西互补的思想,以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思想,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满足社会康复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融入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理论、治未病等中医理
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康复医学领域的核心作用[18]。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光明日报,2016-10-26(01).
[2]常滨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批全国首个中医康复学专业[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7):64-67.
[3]孙忠人,郭宏伟,张浩,等.发挥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服务健康中国战略[J].中医教育,2017,36(6):5-7.
[4]车志远,王启帆,李和伟.中医康复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7):128-130.
[5]唐强.中医康复三大看点[N].健康报,2012-02-29(05).[6]冯晓东.“中医康复学专业”建设思考[J].康复学报,2017,27(5):1-4.
[7]唐强,王艳,朱路文,等,莹.中医院校康复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9):862-
863.
[8]同昭燕,王云,李勇,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18(2):14-16.
[9]石瑜,王鲽,杨沫,等.中医院校康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4):
44-46.
[10]刘晓旭,陈志天,严兴科.康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
报,2017,34(3):93-96.
[11]谭洁,张泓,李铁浪,等.“双一流”背景下构建康复学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6(18):36-38.
[12]张宗明.论中医药文化自信[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5.
[13]李晶.试述中医康复的内涵、优势和发展趋势[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3):124-125.
[14]梁玉磊,蔡乐,李新华,等.基于“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思索[J].西部中医药,2018,31(4):72-73.[15]李欣.中医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策略[J].西部中医药,2018,31(5):50-52.
[16]梁小利,张先庚,曹俊,等.高职医学院校医养结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J].西部中医药,2020,33(1):66-68.
[17]张大尉,张虎.浅析《黄帝内经》中医康复学的理论与思想[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5):2256-
2258.
[18]许明,张泓,谭洁,等.基于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体系对中医康复的应用与研究之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37(10):1161-1165.
收稿日期:2020-03-04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19YJA710018)。
作者简介:白宇(1985—),女,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李和伟(1968—),男,博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医药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