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8现代公司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篇:20120308现代公司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公司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公平竞争原则:在市场经济中,为了公司自身的利益,公司人事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公平竞争。只有通过公平竞争,才能促进劳动国要互的合理流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公司效率的提高。1)公平是竞争的条件。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要求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经济上具有独立的地位,要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与他人平等和自由活动的权利,要求商品的自愿让渡和造价交换。
2、责任制原则: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按照工作岗位明确员工的职权范围及其相应的义务与工作标准,委派专人负责的一种管理制度。
3、激励原则:激励是公司人事管理的核心问题。公司员工需要自我激励,也需要得到公司经理、同呈、体的激励。公司主管应当激励全体员工为了实现公司的既定目标而共同努力。管理的职能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公司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实现公司的宗旨和目标。
对人力资源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这也就是人事管理事务。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又是其关键和核心。公司经理能够精确地计算、预算和控制公司的财力和物力,而对于人力资源特别是对于员工的内在潜力,却无法进行精确的计算、预测的控制。
4、流动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力要素,必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没有这种流动性,劳动力要素的最佳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话。公司人力资源的流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公司与公司外部之间的劳动流动。其次,是公司员工在公司内部的流动。公司与外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人力资源流动的主要形式。从公司员工个人的角度看,这种流动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流动实现员工的择业自由,保证员工有机会尽最大的可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潜力。从公司的角度看,在于可以使公司通过流动获得外部的必需的人才,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当然公司员工的流动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非流动率越高越好。从公司与外部的之间的流动来看,如果公司员工的流动率过高,说明公司缺乏凝聚力。这将影响员工队伍的士气和对工作的熟练程度,不利于公司生产率的提高。从公司内部来看,过于频繁的工作轮换将减少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给工作带来混乱,也不利于员工熟练地掌握和巩固操作技能。而且,总是有不少员工对工作轮换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愿意长期在一个固定的岗位上工作,成为自己工
作中的“超级专家”。因此,必须适当地掌握员工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使员工队伍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
《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
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
广州人事网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