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测验的选择和使⽤
⼼理测验的选择与使⽤
本节就⼼理测验的使⽤范围、⽅法、应⽤和管理等⽅⾯的问题逐⼀讨论。
⼀、测验的选择
测验的选择是使⽤测验的前提之⼀。选择测验必须注意两个⽅⾯。
(⼀)所选测验必须适合测量的⽬的
测验是进⾏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个⼯具,测验的选择⾸先必须符合我们使⽤测验的⽬的。由于每⼀个测验都有其特殊的⽤途和使⽤范围,所以测验使⽤者⾸先要对各种测验的功⽤及特长、优缺点有⼀个了解。例如,为了给⼊学新⽣分班,就可以给学⽣施测普通的智⼒测验;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应当对学⽣施测各学科的学绩测验,以了解学⽣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如果学⽣的学习有特殊的困难,这时就可以给学⽣施测专门的学习障碍诊断测验;在学⽣⾏将毕业,⾯临升学或就业选择时,对他们进⾏各种职业性向和兴趣测验,以此发现学⽣的才能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专业及职业;如果要了解学⽣的⼈格特征,可施测有关的⼈格测验,并据此对学⽣进⾏⼼理卫⽣辅导。不但不同的⽬的要选⽤不同的测验,⽽且不能只是根据测验名称盲⽬地选择测验。必须了解该测验的真正适⽤范围和功效,否
则就会造成测验使⽤不得当。
(⼆)所选测验必须符合⼼理测量学的要求
选测验不能仅根据测验⽬的,还应考虑该测验是否经过了标准化,它的信度、效度如何,常模样本是否符合你的测试对象,常模资料是否太久⽽失效,等等。
所谓信度,是指测量的⼀致性程度。⼀个好的测量⼯具必须稳定可靠,即多次测量的结果要保持⼀致,否则便不可信。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效度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个测验测量什么特性?它对所要测量的特性测得有多准?
何谓常模?在⼼理测验中,通常根据⼀个⼈在所⽐较的团体内的相对等级来报告他的成绩,这⾥⽤来做⽐较的参考团体叫常模团体,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就叫常模。
在现实⽣活中,许多⼈将⼀些通俗读物或报刊杂志上的测验当作正式的⼼理测验来使⽤,实际上这些测验⼤多不符合⼼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信度不⼤,仅是供娱乐消遣之⽤,但许多⼈却⼗分信服。即使是真正的⼼理测验,倘由个⼈⾃⾏施测,不懂得分数如何解释,也会产⽣不良后果。例如,有⼈通过⼀些书籍上的测验⾃⾏对照,判断⾃⼰是神经症,因⽽终⽇惶恐不安。因此,不具备⼼理测验知识的个⼈最好不要⾃⼰盲⽬选择测验及⾃⾏施测、解释,⽽应由在专门的⼼理测验机构中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员来操作。
在选择测验这⼀环节上,出现的另⼀个问题是,许多⼈常使⽤没有重新标准化的经典测验。标准化测验必须经常修订,使测验内容、常模样本、分数解释更符合变化了的时代。⽬前,就连许多专业⼈员使⽤的测验也⼤多是许多年前的⽼版本。更有甚者,有⼈还将国外的测验直接译过来使⽤,⽽不考虑是否符合我国国情,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测验的施测与评分
(⼀)准备
测验前的准备⼯作是保证测试顺利进⾏和测验实施标准化的必要环节。准备⼯作主要包括以下⼏个⽅⾯。
1.预告测验
事先应当通知受测者,保证受测者确切知道测验的时间、地点、内容范围、试题的类型等,使受测者对测验有所准备,及时调整⾃⼰的情绪和⽣理状态。⼼理测验⼀般不搞突然袭击。当然,根据需要有时可以不告知真实⽬的。
2.施测者⾃⾝的准备
施测者⾸先要熟悉测验指导语并能流利地⽤⼝语说出来,这是对⼼理测验实施的最基本的要求。熟悉指导语会使测验进⾏得顺利,否则,测验的效果会受到⼀些影响。
其次,施测者还必须熟悉测试的具体程序。测验的实施并不仅仅是分发、收集试卷,对于某些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来说,测验的实施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来完成。例如,韦⽒智⼒量表包括⾔语、操作两⼤部分,操作部分的测试涉及到物体如何摆放、如何⽰范等具体程序;⽽针对聋哑⼉童使⽤的希内学习能⼒测验更为复杂,甚⾄包括⼿势语的应⽤;某些团体施测还涉及幻灯显⽰的问题。施测者的训练,通常包括讲解或阅读测验⼿册、观察演⽰和操作练习等。这种训练根据测验的种类及施测者的条件,时间长短可以不同。
最后,施测者必须做好应付突发事件及受测者提问的⼼理准备。例如,智⼒测验过程中,学⽣由于过分紧张⽽晕倒或夏季中暑,精神病⼈突然发作,有⼈作弊或突然停电,等等。这些都需要施测者有良好的⼼理准备,并有⼀些应急措施。
3.测验材料的准备
测验材料包括测验题⽬、答卷纸、记分键、指导书、纸、笔及计时表等必需材料、⼯具。同时,施测者还应当详细地模拟⼀遍测验,以观察材料是否准备齐全。
4.测验环境的准备
⼼理测验对环境的要求很⾼。许多研究表明,测验环境会对测验的结果造成影响。例如,⼀个⼈在酷暑和正常天⽓下所做的智⼒测验的结果会有差别。因此,施测者必须对测验时的光线、通风、温度及噪⾳⽔平等物理条件做好安排,统⼀布置。测验房门上最好有牌⼦,⽰意测验正在进⾏,不许随便进⼊。
(⼆)施测
选择好测验并做好充分准备后,就可以施测了。实施标准化测验的基本原则是努⼒减少⽆关因素对测验结果的影响。对于标准化的测验,施测者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施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有些⼈在使⽤测验时,由于不了解测验标准化的意义及⽅法,因此往往任意变更施测的程序,忽视测验实施的各种要求(例如指导语、记分⽅法等),⽽导致结果的误差。
1.指导语
指导语⼀般是指对测验的说明和解释,有时包括对特殊情况发⽣时应如何处理的指⽰。在实施测验时,必须使⽤统⼀的指导语。
指导语通常包括两部分,⼀部分是对受测者的指导语,另⼀部分是对施测者的指导语。
在纸笔测验中,对受测者的指导语⼀般印在测验的开头部分,由受测者⾃⼰阅读或施测者统⼀宣读。
指导语应⼒求清晰、简明扼要且有礼貌。⼀般由以下内容组成:(1)如何选择反应形式(画、⼝答、书写等);
(2)如何记录这些反应(答卷纸、录⾳、录像等);
(3)时间限制;
(4)如果不能确定正确反应,应如何去做(是否允许猜测等);
(5)例题(当测验采⽤陌⽣形式时,例题是必要的);
(6)有时告知测验⽬的。
施测者念完指导语后,应再次询问受测者有⽆疑问。回答时应当严格遵守指导语,不应对测验作出额外的解释,因为施测者的暗⽰会对受测者产⽣影响。对受测者的指导语应简短,不能占⽤太长的时间,以免引起受测者的焦急及反感情绪。
对施测者的指导语主要是对测试细节的进⼀步说明,以及在测验中途发⽣意外情况(如停电、迟到、⽣病、作弊等)如何处理等。这部分指导语往往印在测验指导书中,对施测者的⼀⾔⼀⾏都作了严格要求。
总之,指导语对受测者的反应态度、反应⽅式及施测者的⾏为⽅式、说话⽅式作了严格的规定。
2.时限
时限也是测验标准化的⼀项内容。施测者应事先告诉受测者该测验具体的时间限制。对于有分测验的测验,施测者应根据有关时限的操作语执⾏。例如在速度测验中,尤其要注意时间限制,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
(三)记分
记分的标准化关键是使评分的⽅法尽量客观化,使得不同评分者对同⼀测验反应(答案)赋予相近的分数。许多测验采⽤选择题等客观题型,⽆疑使记分更简便、客观。⼀些标准化测验配有记分键,即标有标准答案及正确反应的模板,或者采⽤光电阅读机记分,对于论⽂式作答的测验则给予记分要点。标准化的记分⽅法应⼒求客观、准确、经济、实⽤。
施测者在实施过程中,记分应当做到下⾯⼏点。
(1)对受测者的反应给予及时⽽清楚、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试和操作测验,此点尤其重要,必要时可录⾳和录像。对于测验的环境及测验时的⼀些突发事件,施测者也应给予详细记录,以供解释时参考。
(2)施测者应当熟练掌握记分键,特别是⾮客观题⽬的记分要求,不得随意记分。标准化测验在⼿册中都有关于记分原则和⽅法的说明。例如,在韦⽒智⼒测验中,对于什么样的反应得1分、2分、3分都有详细解释,并举了⼀些例⼦。作为施测者,应当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严格依据记分键或评分标准记分。
(3)在施测的过程中,对于受测者的反应,施测者不应做出点头、皱眉、摇头等暗⽰性的反应,这会影响受测者后⾯的测试。施测者应时刻保持和蔼、微笑的态度。另外,在个别施测时,施测者不应让受测者看见记分,可⽤纸板等物品挡着。这样做⼀是避免影响受测者的测验情绪,⼆是避免分散受测者的注意⼒。
三、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
施测者对测验结果可依据常模或其他参照标准作出解释。⼀般在测验⼿册中对于各种分数的意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
(⼀)分数的转化
施测之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较即可得到每个⼈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上得到的分数叫做原始分数。原始分数本⾝没有多⼤意义。譬如,某位学⽣成绩单上写着数学85 分、语⽂80分,
由此并不能看出他成绩的好坏,也不能看出他哪⼀门学得更好。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作⽐较,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具有
好分数怎么查成绩⼀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通过统计⽅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上的分数叫做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可以对测验结果做出有意义的解释。
根据解释分数时的参照标准不同,可以将导出分数分为常模参照分数与标准参照分数两⼤类。
1.常模参照分数
常模参照分数是把受试者的成绩与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所组成的有关团体作⽐较,即根据⼀个⼈在常模团体内的相对位置来报告他的成绩。制定常模需要三步:确定有关的常模团体;获得该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把原始分数转化为量表,该量表能把个⼈分数表⽰成在团体内的相对位置。
常⽤的常模参照分数有以下⼏种。
(1)发展量表
发展量表分为年龄量表和年级当量。⼀个学⽣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代表他的⼼理年龄。例如,⼀个孩⼦的智龄为5岁,表⽰他的智⼒达到5岁孩⼦的⽔平。所谓年级当量,是把学⽣的测验成绩与各年级学⽣的平均成绩⽐较,看他相当于⼏年级的⽔平。
(2)商数
1916年推孟修订的斯坦福—⽐奈量表中采⽤了智商的概念。智商(IQ)被定义为智龄(MA)与实际年龄(CA)之⽐。为避免⼩数,将商数乘以100。与智商类似的还有教育商数(EQ)和成就商数(AQ)等。
(3)百分等级
⼀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可定义为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数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地位越差。
(4)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差距以标准差为单位表⽰出来的量表。标准分数分为两类: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和常态化的标准分数。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是将某⼈的原始分数减去常模团体的平均分,其差数再除以标准差即得。常态化的标准分数,先把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然后从正态曲线⾯积表中查得对应的标准分数。根据正态曲线⾯积表得到的标准分数是个理论值,它与线性转换得到的标准分数有区别。原始分数越接近正态,常态化标准分数与线性导出分数就越接近。
2.标准参照分数
⼀种标准是对测验所包括的材料熟悉或掌握的程度,将分数与此种标准⽐较可以搞清⼀个⼈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因为涉及的主要是测验的内容,所以把这种分数叫做内容参照分数。另⼀个⽐较标准是⽤预期的效标成绩来解释测验分数,因为涉及的是后来的结果,所以把这种分数叫做结果参照分数。
(⼆)分数的解释
解释分数要注意以下⼏个问题。
⼀个⼈在任何⼀个测验上的分数,都是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函数,这三个⽅⾯对测验成绩都有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把测验分数看成是对受测者⽬前状况的测量,⾄于他是如何达到这⼀状况的,则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能对分数做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例如,⼀个学⽣可能因为⾝体
不适、情绪不好、不懂施测者的说明或意外⼲扰⽽得到较低的分数,也可能因为某些偶然情况⽽得到意外的好分数。⽆论哪种情况,都要出造成分数反常的原因,⽽不要单纯根据分数武断地下结论。
为了对测验分数做出确切的解释,只有常模资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效度资料。没有效度证据的常模资料,只告诉我们⼀个⼈在⼀个常模团体中的相对等级,不能作预测或更多的解释。在解释分数时,⼈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仅根据测验的标题和常模数据去推论测验分数的意义,⽽忽略效度的不⾜或缺
乏。假若⼀个测验的名称是内向量表,并有可利⽤的常模资料,那么就很容易把得⾼分的⼈说成是内向性格,即把它当做有效度资料那样来解释。即使是有效度资料,在对测验分数做解释时也要⼗分谨慎,因为测验效度的概化能⼒是有限的。不同的常模团体和不同的施测条件,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解释分数时,⼀定要
依据从最相匹配的团体和最相近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由于测验不是完全可靠(信度不⾜),应该永远把测验分数视为⼀个范围⽽不是⼀些确定的点,也就是要对测验分数提供带形的解释,即指出真实分数落在某个区间的可能性有多⼤。倘若使⽤确切的分数,应说明这些分数不是精确的指标,⽽是我们对某⼈真实分数的最佳估计。
对来⾃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较。即使两个测验名称相同,由于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因⽽所测量的特质不完全相同),建⽴标准化样本的组成不同,量表的单位(如标准差)不同,其分数也不具备可⽐性。如来⾃两个成就测验的分数,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我们⽆法判断孰⾼孰低。为了使不同测验分数可以⽐较,必须将⼆者放在统⼀的量表上。当两种测验取样的范围相同时,⼈们常⽤等值百分位法将两种测验分数等值化。具体做法是:将两个测验都对同⼀个样本进⾏施测,并把两种测验的原始分数都转换成百分等级,然后⽤该百分等级作为中介,就可以做出⼀个等价的原始分数表。如果在测验A中原始分数55是90百分等级,⽽在测验B中原始分数36也是90百分等级,那么测验A
的55分就与测验B的36分等值。另⼀种⽅法是不⽤相同的百分等级作为中介,⽽⽤相同的标准分数作等值的基础,此种⽅法叫线性等值。
(三)结果的报告
为了使受测者本⼈以及与受测者有关的⼈,如家长、教师、雇主等,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报告分数时要注意以下⼏个问题。
使⽤当事⼈所理解的语⾔。测验像其他特殊领域⼀样,具有⾃⼰的专业词汇,因此你所理解的词并不意味着当事⼈也⼀定理解。例如,你懂得标准差和标准分数,然⽽当事⼈可能不懂。因此,你必须⽤⾮专业性的⽤语来解释标准分数,可以把它解释成相对位置(即百分等级)。必要时,可以问问当事⼈是否听懂了,让他说说你的解释是什么意思。
要保证当事⼈知道这个测验测量什么或预测什么。这⾥并不需要作详细的技术性解释。例如,你并不需要向当事⼈解释职业兴趣调查表的编制过程,但应该让他知道,职业兴趣量表是把他的兴趣和从事各种职业的⼈加以⽐较。如果在某⼀⽅⾯得了⾼分,就意味着如果他参加这个⼯作会长期⼲下去。但另⼀⽅⾯,也不能过于简单,只告诉当事⼈某个量表的标题或测量什么是不够的,这在具有情绪⾊彩的⼈格特征⽅⾯特别重要。例如,对⼈格测验中的男性化、⼥性化量表就要加以解释,以免被试误解。
如果分数是以常模为参照的,要使当事⼈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较。例如,同⼀个百分等级对于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意义是不同的。
要使当事⼈认识到分数只是⼀个“最好”的估计。由于测验的信度、效度不⾜,分数可能有误差,⽽且对于⼀个团体总体来说,有效的测验不⼀定对每个⼈都同样有效,但也不能让被试感到分数是毫不⾜信的。
要使当事⼈知道如何运⽤他的分数。当测验⽤于⼈员选择和安置问题时,这⼀点是特别重要的。要向当事⼈讲清,测验分数在作决定过程中起什么作⽤,是完全由分数决定取舍,还是只把分数作为参考;有没有规定最低分数线;测验上的低分数能否由其他⽅⾯补偿,等等。
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带来什么⼼理影响。由于对分数的解释会影响受测者的⾃我认识、⾃我评价,从⽽会影响他的⾏为,所以在解释分数时⼀⽅⾯要⼗分慎重。另⼀⽅⾯⼜要做必要的思想⼯作,防⽌被试因分数低⽽悲观失望或因分数⾼⽽骄傲⾃满。
要让当事⼈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毕竟分数是他的不是你的,作出的决定会影响他的⽣活⽽不是你的⽣活,因此在解释分数的各个阶段,你都应观察他的反应,⿎励他提出问题。虽然测验分数的信息有限,但考虑到分数能够引起⼀连串的事件,严重地影响⼀个⼈的⽣活,因此,你必须保证他完全了解分数的表⾯意义和隐含意义。除⾮当事⼈积极地参与这个过程,否则你⽆法了解他对于⾃⼰的分
数有了多⼤程度的理解。
⼼理测验是⼀种辅助⼯具,受测者的表现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因此不能过于夸⼤⼼理测验的作⽤。
四、⼼理测验在学校的应⽤
⼼理测验主要是为学校⼼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信息与服务,它侧重于描述学⽣⼼理发展的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与改善。此外,⼼理测验可为实际的学校管理⼯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建⽴学⽣⼼理档案
中⼩学⽣处在⼼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真实记录他们的⼼理特征及变化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更主要的是帮助学⽣们了解⾃⼰、发现和把握⾃⼰,能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学习状态,从⽽学会学习和⽣活,形成良好的个性⼼理特征,积极向上,健康成长。通过科学规范的⼼理测验,可建⽴健全学⽣⼼理档案,对学⽣遇到的各种⼼理问题,加强跟踪辅导。⽐如通过测量,发现学⽣适应不良的原因和学习困难之所在,搞清是缺乏某种特殊能⼒,还是某⽅⾯的知识没有掌握,抑或是性格不良,以便采取必要的帮助及补救措施。
各种学业、能⼒、兴趣、性格测验既可服务于升学、就业指导,⼜可考察学⽣的情绪困扰和⼈格障碍。从学⽣的个性档案材料中,⼀般可以出以下⼀些问题:智⼒是否正常?意志是否坚强?兴趣是否⼴泛⽽稳定?性格是否受⼈欢迎?是否对未来丧失信⼼?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善于与⼈交往?是否有焦虑、恐怖症、抑郁症等情况?可以针对学⽣的具体情况进⾏个别教育,及
时跟踪。着重对⼼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进⾏教育和疏导,使全体学⽣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除采⽤个别教育⽅法外,还可以开展⼼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讨论等活动,让学⽣在活动中了解⼼理健康⽅⾯的⼀些知识,能剖析⾃⼰的⼼态,有效地促进⾃⾝⼼理的健康发展。
在建⽴学⽣⼼理档案时要注意⼀些问题,以便使学⽣⼼理档案客观有效,避免产⽣不良的副作⽤。⾸先,⼼理测验的结果只是衡量学⽣的⼀个因素,⽽不是充分条件,学⽣⼼理档案在⼼理健康教育和⼈才选拔中只能起辅助作⽤。反映学⽣综合素质的某⼀⽅⾯,切不可以偏概全。其次,学⽣的⼼理并不是⼀成不变的,常随其年龄、环境的改变⽽改变。我们要从过去的⼼理档案材料中提取有⽤的部分,切不可对学⽣产⽣偏见和成见。再次,严格的⼼理测验是客观的,但由于教育管理⼈员知识能⼒的不同,在施测、评分、解释过程中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所以,建⽴⼼理档案要努⼒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吸纳多⽅⾯的意见,不断学习⼼理学知识,提⾼⾃⼰的知识素养与智能品质,切不可武断下结论。此外,在学⽣⼼理档案中,涉及到学⽣隐私等⽅⾯的内容,要严格保密。建⽴⼼理档案本是⼀件好事,但如果管理⼈员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为咨询者严守个⼈隐私,⽽把它作为曝光台,
随意传播,就会把好事办砸,甚⾄给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为⼼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前很多学校都设⽴了学⽣⼼理辅导机构,⼼理测量在这⾥扮演着重要的⾓⾊。对学⽣⽽⾔,他的成长历程始终伴随着⼼理活动,常常表现为喜怒哀乐的情绪和⽇常的语⾔⾏为,⽽某些⼼理活动发⽣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然⽽,即使这样,仍然可以对学⽣进⾏种种⼼理测验。⼼理测验是⼀种对⼈的⼼理和⾏为进⾏标准化测定的技术。在⼼理辅导过程中,使⽤⼼理测验的⽬的是为⼼理辅导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先是诊断,对于智⼒落后者的鉴别是促进⼼理测验发展的原动⼒之⼀。直到今天,在临床上对各种智能缺陷、精神疾病和脑功能障碍的诊断仍是⼼理测验的主要应⽤和发展⽅向。然⽽,测验的诊断功能不仅限于临床,还可⽤于学校⼼理辅导⼯作中,可鉴定来访同学的智⼒、⼈格、⼼⾝疾病等状况。其次是评价,测验可以评价学⽣在学习和能⼒上的差异、⼈格特点以及相对的长处和弱点,评价学⽣已达到的⼼理发展⽔平、⼼理健康状况及⼼理特点。
有了测验的结果作参照,⼼理辅导和咨询就变得有据可依,辅导⼈员不再以主观的臆想去分析、以简单的经验作判断,⽽是科学地进⾏⼼理疏导,因材施教。例如,对有⾃卑⼼理的学⽣,就要引导他们学会看事物的本质,⽤积极的进取态度来看待不⾜,驱除⾃我暗⽰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个乐观、进取、充实的奋⽃的⽬标。对于上课精⼒分散的学⽣,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树⽴明确的学
习⽬标,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眼睛去看⿊板,⽤⼿去记笔记,⽤⽿朵去听讲课,⽤⼝去默念⽼师的讲话,从⽽使学⽣的学习⼼理活动处于兴奋紧张状态。引导学⽣学会回避、幽默、补偿、升华、宣泄、转移等⼼理⾃救的⽅法,使他们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态。
(三)为学校管理服务
建⽴学⽣⼼理档案,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的⼼理变化,从⽽把握各年龄段学⽣的不同⼼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因材施教,把握教育规律科学育⼈,为学校进⾏有效的⼼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可以使学校的整个管理流程更具现代意识,更具⼈性化和科学化,使教学辅助⼿段得到更⾼层次的丰富。
学校的⼼理指导机构担负着调查学⽣⼼理发展状况,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普及⼼理知识,开展⼼理咨询、讲座的任务。它从宏观上进⾏运作,并协助教师帮助有⼼理问题的学⽣,为家庭、教师和学⽣提供咨询服务。学校通过建⽴学⽣⼼理档案和进⾏学⽣⼼理测评,掌握学⽣的情况,并及时将资料处理结果通报给班主任,为班主任实施教育提供第⼀⼿的资
料。班主任和有关任课教师则将教育的结果和学⽣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质的问题反馈给⼼理指导机构,或请求提供服务和指导。同时,⼼理指导机构也对班主任进⾏知识与实务的培训,提⾼他们的⼯作技巧和质量。另外,在各项教育教学改⾰实验中,始终不偏离促进学⽣健康成长的宗旨,以学⽣的
真实⼼理记录材料为依据,有助于作好科学的个案分析,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及时提供第⼀⼿的科研素材,也可以使学校的教科研⽔平得到极⼤提⾼。
对学⽣进⾏学习评定是学校管理的⼀个重要内容,每个学期对学⽣都要进⾏若⼲测试。我们国家近年来把测量理论应⽤于教学管理⼯作,在⼤规模的考试⼯作中推⾏标准化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应当考虑到⼀切重要的教学⽬标,全⾯地对学⽣进⾏测试,否则,就有可能促使学⽣去追求那些测试的⽬标,偏离其他同样重要但未测试的⽬标。就学⽣⽽⾔,有对认知和理解⽅⾯的要求,有对技能和能⼒⽅⾯的要求,也有对学⽣态度和兴趣等⼼理⽅⾯的要求,因此,应将各种测试同评定结合起来,以便对学⽣做出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