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显示[1],近五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出现反弹。2022年5月,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全省少年法庭工作白皮书》(2018年—2021年)也集中反映了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体现轻缓化特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缓刑等轻刑的比例高达77.06%,适用社区矫正在未成年犯罪中较为凸显[2]。因身心发育尚不完全,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未成年犯罪采用社区矫正的刑罚方式优势日渐凸显。心理矫正作为社区矫正中的核心环节举足轻重,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犯罪的矫正效果,值得千思万虑。本文基于团体辅导视角,就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项目进行探讨,并传播相关科学知识。
 一、未成年人犯罪及心理矫正概述
1.1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正概述1.1.1 未成年人犯罪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刑法体系中多以年龄作为区分刑事责
任承担能力的划分标准,我国目前也同样以年龄作为划分标准,界定未成年人犯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所规定的内容作为依据。依据《刑法》规定可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未成年人是指超过十四周岁尚未达到十八周岁的体[3]。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2017—2021年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效果有所提升(见图1),但效果没有十分显著。
1.1.2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正概念
未成年矫正对象存在心理问题较为普遍。有心理问题的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犯罪易感特质是他们成为再犯的重大隐患。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是根据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心理问题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措施,实务中一般将其分为心理咨询与心理两大类,着重于干预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正是根据社区矫正中未成年人数量、心理矫治需求开展的有主题、有目的、有过程和计划的团体工作[4]。
 二、团体辅导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
正概述
2.1 团体辅导概述2.1.1 团体辅导的概念
团体辅导,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使用多种心理学技术,在团体的情境下帮助团体成员不断成长的一种方法[5]。具体来说,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围绕具体的主题,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激发团体进步动力,促进团体成员互相观察学习,促进团体成员进一步认识和接纳自己,了解他人,改善关系,发展新的行为方式。
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项目科普分析
——基于团体辅导视角
◎  金 博 汪志彬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C21130)。作者简介:金博,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汪志彬,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心理学、犯罪学。
【摘 要】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全国“社会痼疾”,因未成年身心发展尚处于不完全阶段,可塑造极大,因此着眼于未成年犯罪的矫正是目前司法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着眼于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分析团体辅导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效果、团体辅导项目矫正未成年的优势,并对设计团体辅导项目的基本流程与具体事项进行简单陈述。
【关键词】未成年;社区矫正;心理矫正项目
2.1.2 团体辅导的特点与类型
团体辅导的对象是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团体辅导一般有着明确的主题和目标,较为结构化、短程。团体辅导多工作于认知层面,经常使用主题讨论,或者根据辅导主题和目标进行一些结构化的练习,经过团体成员经验的分享和交流,帮助成员去思考、整理、提炼、觉悟。在团体辅导中,领导者的指导性角是很鲜明的,团体成员通过分享和讨论来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来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生活。
2.2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正与团体辅导2.2.1 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特点
未成年人所处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社会化形成和塑造阶段,是个体由无知走向成熟、由无责任能力到履行相关责任能力的过渡、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未成年人生理与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情感的复杂多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固确立。与一般未成年人相比较,未成年犯罪人的认知特点有以下不同。
第一,基础知识贫乏。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半文盲、法盲,对社会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对社会的适应水平较差,没有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不懂得用法治观念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第二,认识观念不正确。未成年犯罪人往往存在错误或者模糊的认识标准,对是非、善恶、美丑常做出错误或者歪曲的判断。第三,认知结构不成熟。具体表现为不能很好地把事物或现象与它的过去、未来联系起来,只是孤立地对待认知对象,容易受到眼前状况的影响。
第四,认知水平低下。具体体现在看问题幼稚,缺乏对问题逻辑关系的理性认识,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表面性和偏激性,无法掌握事物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2.2 团体辅导在未成年心理矫正中的优势与实践效果分析
(1)优势分析:适用面较广。传统的心理辅导方式存在耗时耗力的缺陷。团体性的心理辅导就是将具有相同类型心理问题或是具有相同心理倾向的体分到同一个小组,然后进行集体辅导,这样不仅能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能有效提高辅导效率[6]。
形式多样,充满趣味性。一般来讲,心理团体辅导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实现的,各类型的活动可以吸引未成年对象主动参与,降低其对矫正的抵触情绪。
效率高,效果好。前面说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是对具有相同类型心理状况的体进行辅导,因此能节约辅导时间,提高辅导效率。
(2)实践效果分析:目前,国内对团体辅导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以团体辅导,服刑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结果显示共有27项相关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有着良好的效果。例如,徐西良等人(2020)以男性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7],探讨团体辅导对抑郁症状的矫正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抑郁倾向服刑人员抑郁症状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
能够提高男性服刑人员的希望水平和总体幸福感。四川省未成年犯管教所(2014)以未成年服刑人员为研究对象[8],探讨系列团体辅导对未成年服刑人员情绪及人际关系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未成
1938
2057
2349
2092
2197
3.25  3.52  3.83  3.83  2.970
5001000150020002500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17-2021年全国未成年再犯情况统计
曾受过刑事处罚人数占同期起诉总数比例
▲图1 2017—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再犯情况统计
人数(比例)/人(%)
年服刑人员的情绪状况和人际关系水平显著有效。 三、基于团体辅导视角下的心理矫正项目设计:以环境适应主题为例
3.1 设计准备工作
3.1.1 培训团体辅导项目领导者
团体辅导的领导者是组织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的核心,在团体辅导设计准备工作中,首先需要培训团体领导者。优秀的团体领导者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人格特质主要应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情绪稳定、善于表达等,专业技能素质应包括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犯罪心理学和罪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3.1.2 确定团体辅导目标和主题
在团体辅导开展之前,最重要的是选择团体辅导的目标和主题。团体辅导活动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的,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般来说,一个团体辅导主题的目标都应以短期目标为主。团体辅导主题应为达成目标的具体活动主题。
3.1.3 设计团体辅导计划
(1)小组规模:团体辅导是以小组团体形式开展的,在设计计划时首先需要考虑小组的规模。团体人数过少,组员会感觉到有压力,团体活动也会相对乏味,团体的内部动力难以激发出来;团体人数过多,组员之间沟通可能会出现困难,互相之间交往的机会受到限制,所以要确定一个较为理想的小组规模。一般来说,小组规模控制在10~15人左右较为恰当,可对这些成员进行分组,分为2~3组即可。
(2)活动时间、次数与频率:团体辅导小组一般可以分为集中式小组和持续式小组。集中式小组是在
集中的几天时间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天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一般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在3~5d内完成,最长不宜超过一周。持续式的小组是不定期的,一般设计的活动次数在3~10次为宜,每周大约1~2次,每次活动时长约2h,持续1~5周左右。在活动设计的时间上应考虑到组员的方便。
(3)活动场所:活动场所应能保持足够安静,空间上有足够大的场地可以让活动展开。3.1.4 团体成员的选择与招募
(1)招募团体成员的途径:小组成员的招募应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这样才能有较好的辅导效果。招募的途径主要有3种:第一,通过宣传手段,辖区内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自愿报名参加;第二,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建议某些成员参加;第三,通过其他人员介绍。其中,司法行政部门也要不断加强对活动项目的宣传,宣传方式可以通过贴海报、开讲座、日常矫正活动宣传、利用大众传媒等方式,宣传信息中应充分注明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报名联系人等信息。
(2)团体成员的筛选:为使得团体辅导活动具有更好的效果,应在所有报名者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筛选。筛选的原则是选取同质化的成员,同时呈现的问题与活动主题相符合。在筛选的同时应将活动的具体细节告知团体成员,让参加的团体成员填写申请书,保证遵守小组规则,以便顺利完成各项活动。
3.2 具体项目设计案例
3.2.1 团体名称
风雨过后是彩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环境适应团体)。
3.2.2 团体目标
(1)总体目标:增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自我改变的内驱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水平。
(2)具体目标:通过团体活动,交流彼此感受,增进对改造环境和成员的了解,促进对自我的成长,学习适应环境所需要的技巧,在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克服环境、角变化带来的不适应,增强改造团体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学会互相接纳,互帮互助,获得各种经验,为自己的未来拟定适当的目标。
3.2.3  团体领导者
应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
3.2.4 参加对象和人数
通过筛选最终确定15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为本次主题团体辅导对象。另外,选择了2名适应环境能力较强,文化程度较高的志愿者作为观察人员加入本团队。
3.2.5 时间和次数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people).[2]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少年法庭工作白皮书》(2018年—2021年).
[3].井世洁,王宇.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研究(2000—2022)的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J].犯罪研究,2022(6):86-96.
[4] 陈珊,周龙梅,张宇.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机制构建:基于循证系统评价的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2):33-40.
[5].康德柱,母杰华,宋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开展团体性心理辅导[J].人民调解,2013(3):37-39.[6] 潘柏权.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大学,2021(37):155-157.
[7]徐西良,杨立昊,崔小蕊,等.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男服刑人员抑郁症状的矫正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3):466-470.
[8]系列团体辅导对未成年服刑人员情绪及人际关系的干预效果研究课题组.论系列团体辅导对未成年服刑人员情绪及人际关系的干预效果[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4(3):27-29.
序号主题目标
四川省考试教育院
活动名称
第一次活动
相识相知
1.引发成员参与兴趣
2.相互认识,建立联结
3.增进团体亲和力和归属感
4.了解团体目标、规范及活动方式
5.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适应环境,体会适者生存之道
6.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相互协作精神,体会团体支持对个人的意义与重要性
7.放下狭隘的自我,体验团体的力量
8.增进成员适应环境技巧与能力,学会帮助别人与感恩他人9.增强自信,沉着应对机遇与困境,努力适应环境10.认识自己的多面性,接纳有缺陷的自己11.谈自己的收获
12.制订自我改造计划,学会自我督促13.处理分离情绪
1.领导者引言
2.学员互动
3.伙伴-互相介绍
4.爱的旅途-合理宣誓第二次活动
学会适应
1.笑容可掬
2.造反活动
3.“同心协力”活动第三次活动能够适应  1.暖场:点名活动2.机遇陷阱
3.“盲行”并分组进行讨论分享第四次活动阳光未来
1.爱在指尖
2.应对恐惧阻力
3.心中的塔
4.温馨祝福:赠祝福卡片并合影
表1 具体活动项目设计
共设计4次活动,每次时长120分钟。3.2.6 活动地点
社区矫正中心活动室3.2.7 活动项目
具体活动项目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是心理辅导中较为常用的辅导手段之一,通过团体动力学的知识来激发团体成员积极向上的动力。因其具备高效、方便、可操作性强等多种优势,在未来应在社区矫正中大力推广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