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入学新生PPD试验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西省安福县 2012 年初中与小学新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结核病在学校暴发或流行,为今后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年安福县中小学校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PPD试验强阳性者和有主要可疑症状者进行拍摄胸片和查痰抗酸杆菌。结果8 319名受检者中,PPD试验阳性为2 627人,阳性率为31.58%;其中强阳性为131人,强阳性率为1.57%;男生阳性率为 29.87%,女生阳性率为 33.49%,女生阳性率高于男生;小学生阳性率为 26.58%,初中生阳性率为 39.58%,阳性率初中新生高于小学新生;县城学生阳性率为 38.94%,乡镇学生阳性率为 28.98%,阳性率县城学生高于乡镇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31名强阳性新生中复查有 81人,复查率为 61.83 %,其中发现活动性1例。结论 2012年安福县中小学校入学新生PPD试验阳性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市高于农村,初中高于小学,应重视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各级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世界范围内,
结核病的控制工作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1]。2008-2009 年我国部分地区学校发生多起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2],学生日渐成为结核病的高发人[3]。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学校结核病的防控工作,卫生部、教育部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187 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53 号),要求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通过对安福县2012 年小学与初中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情况的分析,了解江西省安福县 2012 年初中与小学新生结核菌感染情况,以便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结核病在学校暴发或流行,为今后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安福县38所小学与初中的全体入学新生8 319名,其中男生4 395名,女生3 924名;县城2 170名,乡镇6 149名;初中 3 274名,小学5 045名。
1.2方法
1.2.1培训 由疾控中心对19个乡镇上预防接种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在接种前以班为单位发
放PPD试验禁忌症告知书,向学生讲明试验目的、意义及试验期间的注意事项,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处理方法中小学生登录入口
1.2.2 试剂 采用BCG 纯蛋白衍生物(BCG-PPD),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120104-3,在有效期内使用。
1.2.3 操作方法 按照国家统一试验标准,在左前臂内侧下 1/2 处,用 75%酒精消毒,用 1.0 ml一次性微量塑料注射器,吸取稀释液 0.1 ml(内含 5IU BCG- PPD)皮内注射,使成 6~ 8 mm 大小圆形皮丘。
1.2.4 禁忌症  发热,体温 37.5℃以上;传染病恢复期,器质性心脏病、肝肾血管疾病、精神病、癫痫、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丙种球蛋白缺乏和月经期。
1.2.5 结果判定  皮内注射 72 h 后观察,以注射部位硬结的纵横径的大小判断反应情况,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横径/2+纵径/2)< 5mm 为阴性(-);硬结平均直径 5~9mm为一般阳性(+);硬结平均直径 10~19mm 为中度阳性(++);硬结平均直径≥20mm或局部出现水泡、坏死或有淋巴炎,均为强阳性(+++)。
1.2.6 复查诊断  对判定为强阳性的学生,书面通知家长到专科医院进行拍摄X线胸片等检查。
1.3数据处理 应用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及整理,在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各组间 PPD 试验结果阴性率与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2.1 PPD 试验结果  在 8 319 名初中与小学新生当中,阳性率为31.58%,强阳性率为 1.57%。检查出来131名 PPD 试验强阳性学生,向家长发出复查通知书,复查学生有 81人,复查率为 61.83 %,其中发现1例结核病。
2.2 不同性别 PPD 试验结果比较  8 391 名新生中,男生阴性率为 70.13%,女生阴性率为 66.51%;男生阳性率为 29.87%,其中强阳性率1.18%;女生阳性率为 33.49%,其中强阳性率2.01%;女生阳性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51,P < 0.05),见表 1。
2.3 初中与小学新生 PPD 试验结果比较  8 319 名新生中,小学生 5 045 人;初中生3 274人。小学新生阴性率为 73.42%,初中新生为 60.72%;小学生阳性率为 26.58%,其中强
阳性率0.63%;初中生阳性率为 39.58%,其中强阳性率3.02%,阳性率初中新生高于小学新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48.18,P < 0.05),见表 2。
2.4 城乡新生 PPD 试验结果比较  8319 名新生中,县城学生 2170 人,乡镇学生6149人。县城新生阴性率为61.06%,乡镇新生阴性率为71.02%;县城学生阳性率为 38.94%,乡镇学生阳性率为 28.98%,阳性率县城学生高于乡镇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72.639,P < 0.05);县城学生强阳性率为2.35%,乡镇学生强阳性率为1.30,县城学生的强阳性率高于乡镇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05,P< 0.05),见表 3。
2.5结核病检出情况  对检查出来的131名 PPD 试验强阳性学生,向家长发出复查通知书,复查学生有 81人,复查率为 61.83 %;经对PPD 强阳性者进行痰检、X 线胸透等检查, 其中发现1例涂阴病。对1例病患者按《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3讨论
PPD 试验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结核病免疫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4-5],因PPD 皮肤试验具
有材料简单,强阳性率高,创伤小,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因此为临床活动性简易而有效的辅诊方法,是机体复杂的结核病免疫反应的缩影。在 PPD 试验中,较低程度的反应可能是保护性的反应,而较高的反应性则可提示存在临床和亚临床意义上的感染[6-8]。因此,在判定 PPD 试验结果的临床诊断意义时,应该全面的考虑,在出现特殊情形时,可在 48 h 和 72 h 内连续观察皮肤反应的硬结的大小,以取得较为准确的结果,这可对结核病的病情分析和预后判断起到辅助作用。是一种可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由于学校为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特别是乡村学校,一旦有患传染性的学生出现,极易在学生中广泛的传播流行[9]。PPD 试验阳性表示机体过去曾感染过结核杆菌,但不能说明其患有结核病[10]。一般来说,PPD 试验反应性越强,则患有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该次调查中,阳性率为31.58%,其中,强阳性率占 1.57%,这部分学生存在患病危险,需特别注意,要进一步的检查,并进行必要的预防与。
检查结果表明,女生的阳性率高于男生, 一方面表明可能女生对PPD较为敏感,PPD试验反应比男生强烈;另一方面与女生室外活动少,体质较男生差等有关。
县城学生PPD 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县城学生患病
危险因素要高,主要原因可能一是农村学生锻练机会多体质较好,二是卡介苗的接种已较为普及,免疫力上升,三是农村学生的社会活动相对少些,感染机会少,四是县城的学生锻练少,体质相对差社会活动种类多出现公共场所机会多,尤其随着年龄增长,与不同人密切接触机会增加,造成感染率高。
初中生的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均较小学生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相关[11]调查结果一致。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安福县在校初中与小学学生结核杆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呈阶段性增高。其原因考虑是小学生于外界接触较少,生活比较单一,学业负担轻,压力较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范围扩大,感染机会也相对增多,同时,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特殊时期,内分泌变化快,心理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再加上各种营养需求量大,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加之学生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诸多原因,导致抵抗力下降,接种 BCG 的时间较长,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为结核菌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12],同时也说明儿童生活环境周围存在一定的传染源。学校是人高度密集的场所,易感人较多,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易造成感染而爆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上好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促进体育锻炼,增强学生对结核病的抵抗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建立心理咨
询室,及时疏导学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有效保护中小学生身体健康,防止结核病在校园内爆发流行,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
131名 PPD 试验强阳性学生,复查率为 61.83 %,主要为部分家长和学生未能及时配合复查,考虑其原因可能存在顾虑,恐怕周围的邻居和学生知道受到冷落和歧视,还可能有部分家长对结核病的有关知识认识不足(尤其是乡镇和外来打工的学生家长),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