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之演绎推理解题技巧汇总及例题详解
暂无简介
    一、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细娅的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A.金盒子
    B.银盒子
    C.铅盒子
    D.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
    E.不能确定
    解析一:
    推断:(1)真,(2)真,(3)必假;
    (1)真,(2)假,(3)必真;
    (1)假,那么(2)假,(3)真;
    答案:综上所述,且题中说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肖像在金盒子里。
 另一推法:(2)真,(3)必假,(1)必真;
    (2)假,(3)必真,(1)可能真,也可能假.但题中说只有一句是真,就排除了(2)假,(3)真,(1)真的可能了.即应该是:(2)假,(3)真,(1)假
    答案:肖像在金盒子里。
    解析二:
    分析答案:
    用简单的逻辑形式作假设:
    假设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为甲;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为乙;铅盒子:肖像不在此
盒中为丙。
    〔1〕甲为真,乙和丙为假。那么肖像肯定不在金盒子中,那么必定在银盒子或铅盒子中。但是乙和丙有互相矛盾,乙说肖像在铅盒子中为假,那么肖像肯定不在铅盒子中,而丙又说肖像不在铅盒子中为假,即肖像肯定在铅盒子中。所以,这个答案不存在。
    〔2〕乙为真,甲和丙为假。甲说肖像不在此盒中为假,即肖像在甲即金盒子中;而丙又说肖像不在此盒中为假,即肖像在丙即铅盒子中。两者相互矛盾,所以结果不存在。
    〔3〕丙为真,甲和乙为假。甲说肖像不在此盒中为假,即肖像在甲即金盒子中;乙说肖像在铅盒子中为假,即肖像不在铅盒子中;丙说肖像不在此盒中为真,与甲和乙都没有冲突。所以,肖像在金盒子中。
    〔4〕甲、乙、丙都为假。
    根据〔2〕的推论,甲和丙不可以同假,所以这种情况的结果也不存在。综上所述,肖像在金盒子中。
例题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行测秒杀技巧大汇总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解析:乙和丁的口供矛盾,根据矛盾律,其中必有一假。四人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甲和丙口供是真的。甲口供真,作案者为丙,加上丙的口供,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丁也是作案者,由此也断定乙和丁中,丁讲假话。
二、三段论
    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两个命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例如:
    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上述推理中的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结论。如果连接不起来,那么三段论就是错误的。例如,
    英雄难过美人关,
    我难过美人关,
    所以,我是英雄。
    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因为很可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美人关的另一种人。
    例题1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Ⅰ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Ⅱ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Ⅲ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Ⅱ和Ⅲ。
    D.仅Ⅰ和Ⅲ。
    E.仅Ⅱ。
    解析:大多数中老年教员办了人寿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居民都没办理财产保险,所以大多数中老年教员没办财产保险,这是Ⅱ。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居民都没办理财产保险,所以,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否那么矛盾了),这是Ⅲ。中老年教员和四居室以上住房之间没有建立因果联系,推不出Ⅰ来。
 三、条件关系推理
    条件关系主要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和充要条件关系。三种条件关系
可以分别表达为:
    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与上述条件关系相对应,就有相应的条件关系命题,即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要条件命题。例如:
    〔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2〕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在条件命题中,表示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局部称为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存在的局部称为后件。
    充分条件命题只要在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在日常语言中,“如果…就…〞、“有…就有…〞、“倘假设…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假设…那么…〞、“只要…就…〞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充分条件命
题。
    必要条件命题只有在前件为假并且后件为真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在日常语言中,“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除非…否那么不…〞、“如果不…那么不…〞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必要条件命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
    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
    q
    〔2〕否认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
    非p
    必要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1〕否认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
    非q
〔2〕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q
    —————
    p
    例题1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
    A.除非认识错误,否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B.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C.如果改正错误,说明已经认识了错误。
    D.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E.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改正错误。
    解析:题干讲的是,“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选项A的联结词是“除非……否那么不……〞、选项B的联结词是“如果不……那么不……〞,与题干的意思完全一致。选项C说“改正错误〞是“认识错误〞的充分条件、选项D强调“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也与题干的意思是一致的。选项E那么认为,“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条件,显然不能表达题干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是E。这里需要注意,“只要……就……〞与“只有……才……〞不同,前者表达充分条件,后者表达必要条件。
例题2
    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都不超过6小时。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小时,因此他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形式相同?
    A.跳远运发动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某人早晨跑步,那么他是跳远运发动。
    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说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的第5个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快乐。因此,家长应该多作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那么晚上也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起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起动。
    E.油漆三小时内都不会干。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所以它不是油漆。
四、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
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局部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以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局部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是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根据某类事物中局部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根据是经验性的认识。在考察中没有遇到反例并不等于反例不存在。一旦出现反例,那么原来的结论就会被推翻。所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不是很可靠的。科学归纳推理的特点是,由于前提中考察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结论的可靠性比拟大。对于科学归纳推理而言,前提数量的多少不起主要作用,只要是真正揭示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必然联系,尽管前提的数量不多,甚至只考察了一两个典型事例也能得到非常可靠的结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说得好: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汽机能更多地证明热能转化为机械运动。这一论断,无疑说明了科学归纳推理的科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