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中国近代女性吸纸烟状况研究
栾芳1刘阳河2
(1.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5;2,香潘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中国香港999077)
摘要:女性吸纸烟是清末民国时期中国的一幅独特社会图景。自1900年至1949年,女性吸烟者大多分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大城市中,由率先作为吸烟的"摩登女性”,之后家庭主妇、职业妇女甚至女学生等也加入了吸纟氏烟的阵营。这一时期社会上针对女性戒吸纸烟运动的言论层出不穷,其主题随着社会历史背景产生变化,但这些言论并未产生明显效果,女性吸纸烟依然是一个流行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清代女性吸烟传统的延续、西方女性彩响以及印刷媒体和商岛观念的引导等。
关键词:清末民国;女性;纸烟;印刷媒体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29(2021)02-0099-08doi:10.19742/jki.50-1164/C.210212
一、弓I言
烟草于明代万历年间经由菲律宾传入中国,最初在台湾、福建一带种植,后迅速传播和普及到全国。明清时期人们吸食的烟草主要以鼻烟的形式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卷烟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品牌卷烟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的烟丝和鼻烟。正如班凯乐(Carol Benedict)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然卷烟消费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社会经济差异,但总体而言,每个地方都有大量的卷烟消费者。当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时,卷烟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⑷询□提起香烟产品与吸烟行为,人们似乎更多倾向于认为其从属于男性日常生活,当代尚且如此,更遑论传统社会。但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在明清时期直至民国末年的300多年的时间中,女性吸烟者数量十分可观,构成了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吸烟体。本文将研究视点聚焦在晚清民国吸食纸烟的女性体上,以近代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体为主要研究文本,探索在清末民国这一社会经济文化纷纭交错的转型背景下女性吸烟状况。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提到的“烟”皆为区别于烟的纸烟、卷烟。由于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以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为主,其中尤以上海为中心。
在笔者寓目所及的专著或论文中,已有少量涉及到晚清民国女性吸烟的研究。如班凯乐在其
收稿日期:2020-10-21
作者简介:栾芳(1966-),女,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刘阳河(1993-),女,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近代文学。
•99•
《Golden-Silk Smoke:A History of Tobacco in China,1550-2010》一书中,第九章论述了1900至1976年间女性吸烟的逐渐式微,但这一章过于强调现代反纸烟运动对女性吸烟的抵制,而笔者搜集的资料则倾向于显示民国戒吸纸烟言论并未对当时女性吸烟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刘文楠《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第一章中有专门一节论述民国时期针对妇女的戒吸纸烟言论,但资料来源仅为1910年代
—《女子戒吸纸烟社的缘起》和《论纸烟的不洁《大公报》中基督教女子戒吸纸烟社的两篇倡导性文章—
净》[2]63-«,对当时其他印刷媒体上大量的相关文章和报道未有涉及,因此恐失之片面。在论文方面,苏全有的《论民国女性抽烟风习及其成因》对民国女性吸烟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但文章未能区分烟与纸烟,将这相差很大的两种“烟”混为一谈⑶,在成因的分析中也忽视了明清时期早已流行在闺阁场域中的女性吸烟传统o在这些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以新的史料进行查漏补缺,并阐发基于性别研究的新观点,回答以下研究问题:其一,清末民国时期女性吸烟体在空间分布以及体构成上有何特点?其二,自20世纪初至民国末年,出现了哪些针对女性的反吸烟话语,这些言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背景的变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成效如何?其三,晚清民国时期女性盛行吸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近代女性吸纸烟的空间特点与体构成
同其他西方舶来品相同,卷烟传入中国后首先在沿海通商口岸各处产生影响,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此时内陆地区以及乡村仍然以吸传统烟丝和烟袋为主。民国初期,上海成为了中国卷烟生产的中心,上海浦东地区分别在1916年、1919年和1922年由英美烟草公司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烟草机械厂、卷烟印刷厂和铝箔生产厂⑷⑼。其后,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设立了总部。1930年代,在中国运营的56家华资卷烟公司中,有多达48家位于上海E”4。在上海以外,毗邻卷烟制造中心上海的江南地区及南方沿海省份如江苏、浙江和广东都成为香烟销量大省。而距离上海较远的地区,香烟的销量则逐渐减少。在1931-1932年间,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占上海生产卷烟全国销量的百分比接近70%(见下表)。
上海生产卷烟分省销量表(1931年7月—1932年6月)
省份售出卷烟(五万支箱)占总数百分比
江苏31031236.1
浙江17264820.1
广东10739512.5
湖北665037.7
安徽54271  6.3
河北36170  4.2
福建31447  3.7
中国烟草招聘2021社会招聘山东29642  3.5
资料来源:杨国安《中国烟业史汇典》,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489页
女性吸烟体在空间分布上与总的卷烟销量呈现正相关,上海的吸烟女性尤其众多。1930年刊登在《大常识》中的《上海妇女喜……》即以小标题的形式将“喜吸纸烟”放在第二条⑷。其实早在1922年,都市时尚通俗类期刊《紫罗兰片》就刊载过如下一段话:
•100•
近数年来,闺人竞尚吸烟,开风气之先者,厥为上海,各地效而尤之,蔓延全国。推原海上女界中吸烟之开山鼻祖,殆为曲院中人,所吸率舶来晶纸烟,其径绝细,殆不逮纤指之半,一吐吸间,恒耗青妹二三十翼,大家妇女争试焉,咸以此为时髦。同
这段话告诉我们两个信息:其一,上海开女性吸纸烟风气之先,之后各地效仿,扩及全国;其二,在上海女性之中,是率先吸纸烟者,她们吸的烟属于价格高昂的西洋舶来品,随后吸烟行为蔓延至社会上层的“大家妇女”,并成为一时之风尚。在和良家女性之间,处于过渡地带的舞女阶层也是吸烟的主力军。1940年《新天津画报》描述当时大量舞女吸烟的状况并进行原因的解答:“舞女,没有一个不吸烟的(纸烟)。本来吸烟是一种不可少的交际品,要同一个舞客敷衍,要同一个陌生舞客搭讪,香烟倒是一种极好的媒介物。”⑷虽然女性吸烟的空间分布与男性相仿,但体内部的阶层流通则与男性自上而下的传播有所不同。与《紫罗兰片》中的描述相类似,早在1911年,上海的《妇女时报》即指出女性吸烟从阶层始并扩展至其他女性体的现象:
中国女子……无论良贱,均口衔纸烟一枚,以为得意。其始,仅见之于倡(娼)家,南朝金粉,北地胭脂,趋鹫时好者为之,今且及于上流妇女社会。⑷
上文之所以说女性吸烟在当时成为较为流行和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女性吸烟体构成的复杂性。吸烟的女性不单单局限于某一类特殊阶层或体。通过上述两则资料可知,在最早吸烟的之外,“大家
妇女”“上流妇女”也是主要的构成部分。民国时期流传于上海的有名的《上海的少奶奶》,其开篇就有一句写这些“少奶奶”们“香烟不喜欢吃中国货,茄力克香烟时常呼”⑼。另外,在1932年一则倡导女性戒烟的资料中,作者认为大城市中的职业妇女(非工厂女工)因为经济上的自足、生活的相对独立乃至交际应酬的需要,也成为吸纸烟的主力军:“现代有许多妇女染上吸烟的嗜好了,尤其是大城市中的职业妇女、摩登小,因为生活自由和经济宽裕,吸烟的日渐众多。”a除了阶层、以大城市职业妇女为代表的中产女性,以及社会上层大家妇女以外,社会地位低下、薪酬微薄的女工也是女性吸烟的构成体之一。1921年,《申报》报道了天津棉花厂女工因吸烟引发火灾的新闻,可见女工吸烟并不少见令人意外的是,民国时期的女学生亦参与到吸纸烟的行列中。1940年《燕京新闻》上的一篇文章不但指出女学生吸烟的现象,还将吸烟的女学生分为“有瘾类”“客厅类”和“幼稚类”三种,并认为女学生“只是为抽烟而抽烟,并不搬出许多掩饰的理由,,[12]o不过,综合来看,女学生吸烟的数量是所有女性体中最少的。
三、针对女性的不吸纸烟言论
面对如此庞大而又构成复杂的女性吸烟体,从20世纪初开始就出现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不吸纸烟运动倡议。早在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就将不吸纸烟的社会改良运动带到了中国,其后万国改良会的中国代表丁义华连同中国改良风俗会力主推行戒纸烟运动。在此风潮影响之下,1910年由美国女传教士在北京成立了女子戒吸纸烟社,并在《大公报》上发表《女子戒吸纸烟社的缘起》和《论纸烟的不洁净》
两篇文章。虽然这一时期针对女性的不吸烟运动主要源自于西方的基督教节制观念和强健国民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但《论纸烟的不洁净》一文则更多从女性作为家庭主妇和持家者的身份角度出发,论述吸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将烟焰飞扬,灰尘掉落,陈设为之污,几案为之垢。”“若使吸食纸烟,则其烟头灰烬不能不抛弃于地,竟飞腾满处以致污染妆奁,因蒙不洁之羞。”山1与对男性戒吸纸烟的倡导相比,这些针对女性的言论不但体现出两性的性别差异,更显示了公众对于女性的性别偏见乃至独特的性别期待。
1910年代针对女性的戒吸纸烟话语还有另一个主题,即对吸烟的女性进行道德层面的指责和批判,认为女性吸烟行为有损名誉、有碍观瞻。1911年《妇女时报》上的一篇文章记载了一名外国男子将
•101•
正在吸烟的中国贵妇误认作娼妓,作者在结尾发出痛心疾首之语:“呜呼!我中国女子何必吸烟以博娼妓之名!”并努力劝说中国女子:“我辈上等女子切记不可吸纸烟,凡我同胞姊妹其各勉之。”⑷1917年发表于《妇女杂志》的《说纸烟之有害于卫生》一文,全文主题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角度倡导戒烟,其中有一节专门针对女性戒烟的部分,除了强调女性生理的独特之处,“女子神经较敏,吸纸烟者易发心病、脑病;又哺乳时多吸纸烟,毒入乳汁害及乳儿”,此外还专门增加了一条“女子吸食纸烟自贬其品”网的理由。
进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此时国内主要的卷烟生产厂由英美烟草公司设立,由于五卅运动等一系列反帝国主义众运动的影响,戒吸纸烟言论的主题大多涉及到抵制外货、发展国家经济和强健国民体格等方面。《中华基督教妇女节制会季刊》在1925年五卅运动前后共发表了7篇倡导戒烟的文章,包括《卫生常识:论吸烟》《中国的纸烟问题》《纸烟与中国》《中国医学界对于吸纸烟的评论》《卫生:论吸烟》《说香烟之害》和《你要抽一支烟吗》。这些文章以“基督教妇女节制会”的名义发表,内容主要是倡导戒吸纸烟以维护中国商业主权、防止资金外流。1928年《妇女杂志》上有一幅漫画题为《新时代的主妇》,画面中是一位手持香烟吞云吐雾的妇女和她身边陶醉于烟味的丈夫,画旁的文字表明,由于经济窘迫,丈夫“至半月中已无钱买烟用,只得当她吸烟时,闻些烟气,借此过瘾”[15],由此辛辣嘲讽了不顾家庭开支而过度消费的吸烟主妇。除了国家和个体经济利益上的考量之外,部分作者还从国民健康与军队战斗力层面出发,认为纸烟是西方有预谋输入中国的“的替身”。为了引起国人的重视,他们极力夸大香烟的危害,“它是杀人的利器”“弱人血脉,伤人脑九害人性命”,甚至把中国人口骤减的原因一部分归咎于香烟的罪恶
1930年后,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这一时期的戒烟言论在承袭20年代中期关于强国富民的主旨之外,更顺应当时的新生活运动,增添了改善个人卫生、强国保种和救国救民的内容。1932年发表在《妇女共鸣》上的《愿妇女以戒吸纸烟为救国方策》一文,论述“九•一八”事件后救国的急迫性,认为香烟导致“金钱消耗则民贫,精神萎靡则身弱”,将中国毁坏为一个民贫身弱的国家。在这篇文
章中,作者将戒烟与女权主义的妇女运动相结合,明确提出希望戒烟“由妇女方面首先倡导”,从而“扶植我们妇女节革新迈进的精神”。另一方面,作者以激昂的论调将“意见极小的末微细事”—
—女性—提升到了“救国方策”的高度,号召女性“用革命的手段去改善我们平日的生活和行动”,高戒吸烟—
声疾呼“亲爱的妇女同胞们,戒吸纸烟,便是你们初步努力救国的试金石啊”[17]!
进入上个世纪40年代,随着战争逐渐平息,印刷媒体上出现更多从女性自身出发、关心女性身心健康的戒烟言论。这些言论大多以现代西医知识为基础,引用欧美关于香烟成分的实验数据,更加体现了现代性与科学性。如1941年《妇女杂志》上《纸烟对于女人的害处》一文,通过西方关于“尼可金”(nicotine音译,现多译为“尼古丁”,即烟碱)毒性的实验,证明女性受其毒害比男性剧烈泗;1943年发表在《沙漠画报》上的《纸烟与妇女》更是从烟对母乳、美容和妊娠等方面专门论述吸烟对妇女健康的影响问。
上述关于女性戒烟的话语大多贯穿于整个20世纪前半期,但在不同的时间分期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还有一些在时间推进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主题,这些主题主要从女性角度出发,涉及到更微小的女性日常生活话语,如吸烟对女性容貌的影响。1926年《节制》杂志上《吸烟能改变妇女的容颜》一文引用维也纳妇女病理学家的观点,认为吸烟会使女性容貌更容易衰萎,在详细描述吸烟严重致女性
丑陋之后,呼吁妇女戒烟「如。
虽然倡导女性戒吸纸烟的运动和言论从未停歇,但它们起到的成效似乎并不明显。1940年的一篇文章写到当时女性吸烟的情景:“这时吸烟已公开了。在咖啡馆、夜总会、戏院的休息室、牌桌上,女人都在吸烟。”也]在20世纪40年代,虽然战争造成纸烟缺货,但人们并没有减少吸烟,而是从吸纸烟转而吸烟斗。1943年第5期《妇女杂志》上一幅题为“纸烟缺货烟斗盛行”的漫画就反映了这个现象。在漫•102•
画中,两位身着旗袍的时髦妇女手持烟斗,正在吞云吐雾。类似的例子在民国报刊上所在多有。
四、女性吸烟流行的原因探析
前文分析了20世纪前半期针对女性的不吸纸烟话语,并指出这些言论和运动对于当时女性的成效并不大,女性吸烟依然流行。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以下就这个问题进行集中探讨。
首先,清末民国女性吸烟的现象实际上源于明清,尤其是盛清时期女性吸烟的传统。在烟草传入中国之后,吸烟这一行为并无性别限制,“今世公卿士大夫下逮于舆隶妇女,无不嗜烟草者”[22]45。对于女性来说,吸烟在盛清时期是一种得体的行为,这体现在社交、文学创作和日常娱乐等方面。清代女性休闲聚会时常常吸烟。英国教育家、医学专家威廉•亨特(William Hunter)记录他在1824年参加广州举
办的新年宴会,发现宴会上的大多数妇女都吸着细长而精致的烟管⑴“。清代女性在她们的诗词作品中也常常将烟草(当时也称作“澹巴菰”)纳入写作范畴,如清初苏州女诗人张繋的《沁园春•烟》:“竹影摇窗,瓶花落案,昼景依然。奈春困难支,宿醒未解,凤团初熟,兽炭犹燃。漫检湘囊,笑拈银管,金屑您琶素指传。湘帘外,袅云烟一缕,缭绕花前。”冋卷皿通过描写窗前竹影、案上瓶花,以及茶热香燃,女诗人营造了一个幽静闲适的闺阁空间。在此私密场域内部,吸烟行为经由“湘囊”“银管”“金屑”等精致词汇的铺排化身为高雅的闺阁活动,而缭绕花前的袅袅云烟更呈现出吸烟带来的审美享受。嘉兴女诗人沈蕊有一阙《一枝春•澹巴菰》:“海岛移来,倩并刀、镂就千丝金碎筠筒石火,尽是间中生计。吹兰吐麝,更销尽、薄寒残醉。多只恐,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氤氤绣屏香细。胃窗纱袅袅,未输沉水。瑶阶伫立,散作半帘花气。”口3捲这首词以细密文笔描述烟草的起源、制作程序和吞云吐雾之际的迷幻情境。有趣的是,女诗人在“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一句中将烟草化为蕴含绵绵相思之情的诗歌意象,丰富了烟草在文学中的隐喻意义。
此外,嘉庆年间常熟女诗人归懋仪曾将烟草与文学创作相联系:
谁知渴饮饥餐外,小草呈奇妙味传。
论古忽惊窗满雾,敲诗共讶口生莲。
线香燃得看徐喷,荷柄装成试下咽。
缕绕珠帘风引细,影分金鼎篆初圆。
筒需斑竹工夸巧,制藉涂银饰逞妍。
几席拈来常伴笔,登临携去亦随鞭。
文将与化嘘还吸,味美于回往复还。
欲数澹巴菰故实,玉堂文已著瑶篇O[24]466
归懋仪字佩珊,号虞山女史,身为巡道归朝煦之女、上海监生李学璜之妻,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她性耽吟咏,著有《绣余草》《听雪词》等,作品文采斐然、清丽可诵。在这首诗中,归懋仪以女性文人的身份点明烟草之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几席拈来常伴笔”“文将与化嘘还吸”,在一呼一吸之间,“玉堂文已著瑶篇”o吸烟有助于文思泉涌、灵感迸发,这似乎并非无稽之谈,《中国烟草月刊》刊登林语堂《淡巴姑—
—生活的艺术》一文,文章极言吸烟对于自己精神层次的重要意义:“那种完备的精神安乐,那种深切富有幻想的认识,和充量反响的创造动力之境地。”林语堂尤其强调吸烟对于“动笔著作时使文思佳句有节奏地泉涌出来”〔刘的巨大推动力。
吸烟还可以作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消遣娱乐活动。清人陈琮(1761-1832)在《烟草谱》中摘录了与其同时代人金学诗《无所用心斋所语》中的话:“苏州风俗妇女每耽安逸,晋绅之家尤甚。日高,春犹酣寝未起者,举动需人,妆毕向午,始出闺房,吸烟草数筒o"1241433在清末,甚至慈禧太后都爱吸孔雀牌香烟,不过出于健康考虑后来戒了烟少]。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