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孙晓艳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摘 要:在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基层公务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基层公务员的服务水平与质量直接
关系到地方的基础建设与发展,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升的能力及其提升措施,希望可以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务员的培训教育,帮助广大基层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并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以便实事求是地为人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服务;提升
一、基层公务员及公共服务能力
在公务员系统中,各地区的基层公务员所占比例非常高,基层公务员一般是指在县级政府以及乡镇级政府机构或者有关管理部门中担任非领导管理职务的公务员。“服务”是公共服务能力的核心,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能力会提升广大人民众的认可度,所以说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培养建设极其重要。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处在基层岗位的公务员,基于当地政府赋予的职权,为广大人民众提供最直接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众的公共服务需求[1]。
二、现阶段,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基层公务员普遍存在公共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在工作中秉持着既不积极也不消极的工作态度,无法为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致使公共服务效率低下。再者,基层公务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基层公务员的工作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可能存在工作失误的情况。
三、提升基层公务员的综合公共服务能力
基层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公共服务能力,由于岗位职责不同,所对应的公共服务能力要求也各不相同,需要参考不同情况而进行具体分析,基层公务员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直接面对广大人民众,其应具备的公共服务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能力
由于基层公务员的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其公共服务能力主要集中于岗位知识的认知、理解与落实这几方面,基层公务员应当深入了解并掌握自身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同样基层公务员应当准确理解党中央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及路线规划,深入了解人民众的真实需求。当广大人民众需要帮助与支持时,基层公务员能以专业的态度及专业的服务技术妥善处理这些问题,以此增强自身公共服务能力的专业性。
(二)执行能力
基层公务员的服务执行力体现在上级下达任务的执行效果与人民众反馈各种问题的解决情况,基层公务员的执行能力与其团队合作、交流协调是密不可分的。提升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工作的执行效率,公务员应当积极与人民众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人民众的问题,认真听取人民众的意见,寻合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逐步提升人民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基层公务员的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公共服务工作不能由一个人决定,要与其他同事进行协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
(三)诚信能力
各地方政府基层公务员直接面向广大人民众,基层公务员的日常工作表现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所以说,基层公务员应当保持良好的诚信能力,忠于人民众的公共利益,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众办实
事。基层公务员应当做到诚信做事,确保说到做到,按照相关的规定与标准给人民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维护公开诚信的政府形象。
(四)办实事能力
密切联系众是基层公务员开展公共服务工作的基础准则,人民众对于基层公务员的服务满意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基层公务员应当突出直接面向人民众的优势,与人民众建立密切联系,深入了解人民众的服务需求,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与人民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同时,基层公务员必须站在人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为众办实事。
(五)自我控制约束能力
基层公务员是政府形象的代表,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基层公务员应当具备良好自我管控及约束能力,全面接受人民众的监督,并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众服务。基层工务员在接受监督过程中,虚心接受人民众的意见,严格约束自己,确保实际工作行为与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相一致。
(六)电子政务能力
河北公务员待遇电子政务的推行提升了政府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基层公务员应当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便利性,将国家及政府最新政策消息及时发布在电子政务上,便于人民众了解动态。基层公务员应当具备一定
的电子政务处理能力,将资讯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人民众,在电子政务平台上,众亦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高普通大众的参与度。
四、提升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树立公共服务精神
在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基层公务员可能无法正确认识公共服务工作,这就需要基层公务员不断进行自我警醒,正确认识自己并准确定位,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丰富并升华自我。在长期的自我学习中,强化自身的公共服务意识、树立公共服务精神,切实提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例如:基层政府可设置众意见箱,针对基层公务员的日常工作服务给出合理化意见,基层公务员根据广发人民众反馈的意见,监督并敦促基层公务员不断提高
【作者简介】 孙晓艳(1994—),女,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153
公共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稳定友好的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加强基层公务员的职业责任感
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听取广大人民众的心声,以优质的服务切实满足众的真正需求。除此之外,基层公务员需要积极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意识,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众,做到在其位做其事,提升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更好地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众,从而给众展现出良好的政府形象,进一步提高人民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2]。
(三)发挥教育培训的优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深入到人民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为众搭建了更多与政府沟通联系的渠道,普通大众可在政府上获取资讯信息,也可在平台上了解政府的相关动态。新时期,基层公务员应当结合时代特征,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逐步强化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以便为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政府还应当定期组织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提升基层公务员电子政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使基层公务员通过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培训,充分认识到公共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日常工作,从而全面加强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3]。
(四)构建完善的奖励机制,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服务积极性
相对于其他层级的公务员,基层公务员的薪资待遇比较低、缺少明确的奖惩措施、晋升空间比较狭窄,这些综合因素造成基层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不强与公共服务积极性不高。所以,为切实有效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
力,充分调动基层公务员的服务积极性,必须构建完善的奖励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结合实际,科学合理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使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付出与薪酬获取成正比,这是最直接的激励措施,以优厚的薪资待遇来提升基层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二是设立明确的奖惩制度,根据基层公务员的日常工作状态,奖励与荣誉嘉奖向基层更加倾斜,支持多劳多得,进一步激励基层公务员发散思维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三是优化培训学习,逐步提升基层公务员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便其掌握更有效的公共服务工作方法。四是为基层公务员创设更广阔的晋升空间,搭建事业平台,如此方可有效激发基层公务员为众服务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全面提升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综上所述,提升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需要强化公共服务意识,使其树立公共服务精神,通过培训教育与自我学习,加强基层公务员的职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奖励机制,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服务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薇.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问题研究[D].吉林
财经大学,2017.
[2] 关雪麒.服务型政府背景下我国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
的优化[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2):47-49.
[3] 林勋.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江西农业大
学,2015.
从高考体制上看,高考所注重的仅是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考查,对学生道德素质缺乏量化指标。同时,道德教育的成效也是一项难以评估的指标,所以道德教育就因为其难以评估而被视作了不评估的理由。产业化、市场化的学校自然不会因为一项花费力气大而成效难以评估的道德教育而放弃高考主要指标[3]。因此,高考指挥棒对道德教育的忽视也成为了德育教育空间被压缩的原因。
正是因为我们德育教育让位于了经济建设,所以累积了的德育教育缺失的恶果以极端的形式爆发了出来。毒奶粉、地沟油、染馒头、瘦肉精,这些都是公民德育教育缺失到一定程度所爆发出来的。因此,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值得我们深思。
不可否认,道德教育必须服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被这些的具体情况所决定。但是道德教育并非完全被动地决定于社会客观条件,而是要有能动性的反应社会客观条件。这就决定了道德教育必须对社会的客观条件要有所超越,并以这种超越性更为前瞻地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这种超越和服务,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也是道德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而在现实中,我们过分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客观条件,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前瞻性作用,往往认为道德教育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小。实际上,国家的整体发展并不完全就是经
济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道德教育对促进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质疑。同时,经济发展的最终方向是诚信经济,诚信经济必然以道德教育为基础,诚信的缺失最终也会导致经济停留在低层次上,这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所没有看到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在现有的社会客观条件基础上,超越社会的客观条件。
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道德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行正面教育,不断强化,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丰富课堂内容,更具针对性,道德教育内容分层合理,便于内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寓道德教育于学校各类活动之中,从规矩常规管理入手,使其制度化,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和各项活动中遵循,构建“三全育人”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红峻,洪瑾.思想品德修养[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2011.
[2] 孟悌清,贾巨才,贾耀忠,尹奋勤,回娅冬.增强高等院校德
育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6):50-53.
[3] 田雯娟.以德育教育为核心构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体系[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381-382.
(上接第1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