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论坛  ScienceandEducationForum
344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大“思政”融入家校共育的探讨
文/陈露
摘要:将大“思政”融入家校共育非常重要,又有必要性,本文重点介绍了思政融入家校共育的融入方式、成效以及发展。只有家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一致,才能培养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思政;家校共育;培养;发展1 前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融入到教育教学整个过程;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由此可见,在大“思政”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而在高校家校共育过程中,融入思政建设将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大“思政”融入家校共育的前提
在大“思政”背景下,学校里实施课程思政,使学生们在学校通过老师的教育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责任观。然而家庭教育又如何呢?家长与学校教育是否同步?家庭教育里面所灌输的“三观”是否切合课程思政要点?从这些因素来看,课程思政融入家校共育非常必要。良好的家校共育有助于学生的良性成长,而思政的融入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过程。
3 大“思政”融入家校共育的设计
课程思政的内涵概念为“立德树人”,从大的层面讲,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小的层面,包括个人的品格的塑成,道德情操,科学观价值观等的形成。而家校共育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促使信息充分沟通互换,使学生获得良性成长。设计“思政”融入家校共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3.1 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责任心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家庭的责任、集体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这是一种情感与信念的坚持。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比如按时完成作业,比如随时向父母报告行踪;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比如“抗击疫情”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比如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但是,现代社会中,家长们对孩子的包容能力很强,很多事情都帮孩子们担当着。倘若孩子一回到家,就卸下了这些责任与使命感,尤其是一些社会责任,认为有父母做就可以了。那“学校思政”就失去了意义。责任心的培养,由思政融入到共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培养孩子从小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心,在一定的
社会关系中充当着社会责任。比如家里应承当的家务劳动工作,照顾老人,家人一起关心国家动态等等。由此建立连贯的培养模式,使学生时时处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家庭、社会责任感。
3.2 学生道德观的培养
从小,青年们被教育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有道德”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学生们有个人道德,有社会公德,学生们工作之后需要有职业道德。孩子们从小在家庭环境影响或者教育下,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和能力,那么,他们在学校和社会都能遵从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后也都能获得基本的发展。学好“如何做人”,这是家校共育能够协同一致的成果。
反之,在道德层面上,事实是大于情感的;在家庭层面,道德或许被情感蒙蔽。在这个层面,学校教育或许与家庭教育存在着矛盾。比如学生闹矛盾事件:学校会评判矛盾的来源,是否存在制度的不合理与违背;而家庭可能更多关注自身孩子是否“吃亏”,甚至有的家长常常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必须打回去”。只有将“思政”融入家校共育,建立家校共
同的道德准则,才能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3 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学校里面可以培养学生能力的方面有很多,比
如学习能力,完成某一项实训计划;比如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组织某项活动。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有认知、有探索或者有困惑与困难。他们在不断的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能力。习总书记提出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这将对他们终身有用。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思维的训练,是一个从家庭走向学校,又从学校反馈至家庭与社会的过程。家庭从小培养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与沟通能力,孩子们进入学校后能顺利适应学校生活;学校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回归家庭或者走入社会后,能承担家庭责任,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从家庭与学校获得能量与收获,具备了一定综合能力的人,学会了“如何做事”,能够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从另一个角度,也减少了“抑郁症”、“自杀倾向”、“社会犯罪”等一系列不良行为的产生。
3.4 学生的本职工作
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勤奋努力,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曾经引用过一段话:“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也就是说要想增长才干,就要学习;要使刀刃锋利,就得勤加磨砺。学校要重视学风,这是学校口碑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管是专业课老师还是思政课老师,都要教育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与考核过程;教育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如何有效地学习,获得基本知识技能;在考核过程中诚实守信,不发生投机取巧,考试作弊等行为。课程思政融入家校共育,在与家庭沟通协调育人时,了解家庭对待学习的态度,为父母提供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双管齐下,共同成
长。
有的职业院校“重能力,轻学习”,有的家庭灌输“读书无用论”,重视孩子走经商之类路径。这些思维循环一旦形成,将影响学生学习态度,也影响他们对待专业课老师的态度。学习是习惯,也是能力,只有家校一条心,润物细无声,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观,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热爱学习,才能形成一种学习能力,从而适应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4 大“思政”融入家校共育的成效与发展4.1 大“思政”融入家校共育的成效
以某中职学校20级工业机器人1班为例,2020年9月新生入学至2021年1月学期结束,通过学校的培养,思政的渗入,家校沟通,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责任与集体荣誉感。新生入学由陌生到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对于个人在学校中的责任,集体的责任是一个很模糊的状态。家长们第一次将孩子们送入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也很焦虑,更多的只关注到自身孩子的状况与利益。通过责任与集体概念的渗入,让家长们放手,改变关注模式,让孩子们主动跟家人汇报学校状态,主动承担集体责任,参与团队协作。一个学期后,学生们积极参与集体竞赛比如“舞蹈赛”、“篮球赛”并为班级争得名次;学期末回家,家长们能够感受孩子从性格、担当与责任方面
ScienceandEducationForum
科教论坛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345
的变化。
(2)道德提升。开学之初,宿舍曾出现“循环报复”事件,你投诉我,我丢你衣服,你丢我鞋子,持续到互相攻击状态。班主任通过与家庭沟通,发现家庭理念是“一定要打回去”。因此,在家校沟通中,融入个人道德情操的概念,从集体角度出发,从如何正确处理青年之间的矛盾角度,使家庭能够达成一致理念,从而顺利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并使他们在集体中和谐相处。
(3)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工作包括大量的班级事务:课堂考勤,纪律,卫生管理,宿舍管理等。学生干部工作无偿而且繁琐,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懈怠或者由于能力有限,无法顺利完成工作。班主任与家长们多次沟通,通过共同鼓励,多次协同指导,一个学期后,学生干部在具体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得到锻炼,由不知所措变得得心应手,使同学们信服。
(4)学习成绩。中职生基础薄弱,学生们学习能力差,大部分家长处于“放弃”状态,认为其在学校“不闯祸”、“安全长大”就可以了。班主任通过思政渗入,与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的重要性和产生学习问题的原因;专业制定合适的人培方案;教师设计符合学生基础能力的课堂,提升学习兴趣。至学期期末考试,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一个比其在义务教育阶段要高的分数。查询成绩的时候,学生们也明显呈现出对自己
的信心。
4.2 大“思政”融入家校共育的发展
(1)能够培养一批具有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对家庭负责任,具有民族责任和时代担当的人才。
(2)能够培养具有正确社会道德与个人道德,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3)能够培养脚踏实地,诚信进取,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4)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大思政”背景,符合“三全育人”格局,是一项有效的长效机制工程。5 结语
“思政”融入家校共育既重要又必要。在“三全育人”、全民“立德树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开拓与创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J].中国电力教育,2020(06).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8.作者简介:陈露(1984—),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院校教育。
(作者单位:惠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上接343页)计划。但从目前来说,研学旅行政策在落地施行历程中还存在诸多障碍。许多研学旅行打着研学的大旗却极尽享受之能事,背离研学旅行之本。如何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如何发挥修学旅行的积极意义、如何平衡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能力成为目前我国研学旅行急需解决的难题。因此新安旅行团的教育施行,也对目前我国的修学旅行的发展有诸多重要的启示:
3.1 研学旅行活动要回归生活与实践
研学旅行正是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深刻融合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生活中汲取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存在表面化的现状,一些针对普通游客的旅游路线和景点,甚至不做改变,就打出青少年研学旅行的招牌。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早已满足了最基本的生活物质,更加追求精神满足。学生在国内甚至是国外旅行更是家常便饭,但真正的修学旅行却越来越少。
因而在研学旅行活动设计时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以众为师,以生活为教材,以社会为学校,使青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不畏艰难,学会感恩与诚信,满足动手动脑的需要。在研学旅行基地为学生创造整体的生活教育体验。可以开发例如农业研学、野外生存体验研学、职业体验研学等具有生活实践性质的研学旅行。3.2 研学旅行活动要立足爱国教育
在精神层面,新安旅行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积极抗日,不畏强暴。当代研学旅行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行爱国主义的熏染,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目前青少年研学旅行主要针对的体是千禧年后诞生的新时代青少年,他们
从小接触互联网,在海量的知识里自由获取能量。但从另一方面看,目前互联网环境复杂浮躁,甚至有不法之徒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对青少年进行不法宣传。因而此刻利用研学旅行端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感受爱国精神的洗礼也成为目前我国研学旅行需要落实的内容。
行万里路的确可以使少年儿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与技能。新安旅行团跨越围墙,走出学校,以众为教师,以生活为教材,以社会为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的洗礼下,新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团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新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出人,他们的宝贵经验时至今天,仍值得当代研学旅行进行学习和借鉴。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 魏华龄.桂林抗战文化综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3] 企程.新安旅行团招待会上[N].新华日报(武汉),1938-07-03.[4] 秦九凤.旅行万里呼抗日——周恩来与新安旅行团[J].党史纵览,2003(09).
[5] 李紫怡.新安旅行团的抗日宣传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6] 陶行知.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论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7.
[7] 陈光春.论研学旅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3).
作者简介:穆然(1996—),女,回族,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新安人才网登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