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流动的国际化分析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才的国际流动趋势不断加强。本文针对人才流动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就其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存在问题作了分析。并适当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提出了增强发展中国家人才国际化流动效用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人才流动  国际化  人才外流  人才回流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中各个独立的实体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日益深化和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的过程,也是各国内部在外界压力下推进结构变迁、阶级整合和反复调整的社会过程。这一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其中,经济的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最突出的特征,是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能感受到的客观现实,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人才流动的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全球化和人才流动的国际化,这两者又是相互促进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能推进人才流动国际化的不断深化;而人才流动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又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机制和制度的竞争,即人才战略的竞争。谁能拥有人才谁就能成功地把握世纪的知识型经济,谁就能在世纪知识型经济国际大循环的洪流中处在领先和不败之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的流动也呈现出全球化的态势。研究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人才跨国流动的合理化,对于制定和调整我国的人才战略,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才流动国际化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人才跨国流动自国家产生以来就已出现,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才跨国流动的规模、范围、水平差异很大。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宏观态势受产业革命推动,从19世纪中叶起,国际人口迁移蓬勃发展,在一个多世纪的长时期内,其基本形式一直是长期或永久性移民,移民的主流是从欧洲指向新大陆。从20纪60年代起,上述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人口迁移的规模较前期明显增大,其基本形式由以往比较单一的长期或永久定居性移民,转变为永久性移民、劳
动力输出和难民三足并列。在地区结构上,欧洲由传统的人口迁出区转变为迁入区,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成为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动是人才跨国流动中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造成这种流动趋势的原因与国家发展特点有直接关系。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人口出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现象,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而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生产发展滞缓,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增长过快,于是人口纷纷流向发达国家以谋求出路,例如西德从1960-1970年的10年间,人口平均净迁入率是3.5%,1970至1974年更高达5.9%。又如美国1961-1970年迁入的移民有332万人,其中半数是来自拉丁美洲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发达国家高级人才缺口不断增大,据有关资料表明,今年美国各行各业创造了160万个技术岗位,但有近一半的岗位空缺;德国也需要招聘两万名外国信息技术人才;日本未来10年科技人才将短缺160万—445万人;在欧洲,2002年仅网络人才就将短缺60万人,1998年以来,缺乏合格人才每年给欧洲各国生产总值造成的损失至少达1060亿美元 。专家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高科技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才短缺的危机,他们急需从国际人才市场中得到补充,此时,发展
中国家的人才市场便成为其觊觎的对象,这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人才流动的内在动因。
近20年来不断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全球人才的跨国流动起到了加剧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经济体制的趋同化,为人才的跨国流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激励;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人才资本的全球化,使人才在跨国流动中形成了可被他国接纳的知识与技能储备;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推动了人才流动等。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世界进入人口跨国流动与迁移的新时代。80年代初,旅居国外的人口大约有7700万,到2000年,国际移民的数量高达1.25亿(其中包括1800万难民)。世界范围移民潮不断高涨
联合国人口基金2006年发表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显示,约有2000多万亚洲工人在国外生活。亚洲既是世界流动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也是主要输出地,这对亚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统计有着重要影响。报告说,亚洲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流动人口的主要目的地,目前亚洲流动人口占世界流动人口的28%。与此同时,亚洲也是家庭移民和经济移民输出地。亚洲最大的9个移民输出国所输出的合法移民约占全球合法移民总数的一半。
   
随着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日益广泛,国际人才与智力的交流合作也日益深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既有大量的人才去其他国家工作,也有大批的外国人才来本国提供服务。最近20年来,人才占移民总量的比例不断攀升,许多优秀人才远离故土去国外长期工作。人才流动的国际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有利影响。
(一)对发达国家来说
1、为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缓解了这些国家人才匮乏的困境。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现象,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使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匮乏。再加上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人才的国际流动有效的缓解了这一局面。
2、人力资本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流入为这些国家节省了大量的教育培养费。发达国家从国外引进现成的高素质人才,无需支付培养人才的基础成本,却将其转移到了人才来源的母国。
3、这些高科技人才大都是“召之即来,来即能战”,发达国家能够高额的薪水请到高水平的科技专家,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美国曾经以高出原薪5000美元/年10余倍的价格吸引前苏联反弹道导弹专家、英国航空界截至1992年底有数千名高级工程师和设计师被美国用重金买走。这些人才都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1、对一些研究和教育经费有限,科研院所设备条件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人才流动的国际化成为其培养储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即使科技人员留在外国,他们同样可以同回国人员一样,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也就是说回归率不等于回报率。在信息时代,科技人员并非一定要本人回国才能为国效力,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将国外所得汇回国内的方式增加国内外汇储备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越条件,(如: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科学理论比较先进,比较跟世界接轨)在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回国后所起不到的作用。
2、国际人才网留学国外的科技人才和毕业留学生,返回祖国创业或就业,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派出的
58 万名留学生中,已有16万名回国,特别是在近年“互联网热”中,一批留美信息技术人员纷纷回国,选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创业,带回了技术、资金和客户,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又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发挥桥梁作用。
3、增加了国家的收入。汇款是人口流动的结果之一,不仅可以惠及外出人员家庭,还可以使其国家受益。对于东欧和中亚地区的许多最贫困国家而言,外出人员是最大的收入来源,而且在过去十五年中,他们还充当着经济和政治动荡缓冲器的角。汇款占摩尔多瓦和波黑GDP总量的20%,占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和塔吉克斯坦GDP的10%以上。
同时,人才流动的全球化有利于加强各国和各族人民的直接接触,促进相互学习和理解,加快本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然,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并不全是有利的影响。伴随国际社会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才流动国际化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的显露出来。而这些问题大多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人才外流现象日渐突出,给发展中国家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不断增加,且增幅不断扩大。但许多赴外求学的留学生滞留不归,留学回国的人数所占比重小,很多留学生学业完成后选择留在国外谋职。
1、造成本国的人才短缺。
近年来, 我国的人才外流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人说“清华、北大是为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统计资料显示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80 %以上的毕业生出国留学, 其他各重点院校的学子们也不甘后。出国留学是一件好事, 但真正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却为数不多。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40 多万, 据美国驻华使馆提供的数字: 1997 年度仅美国驻华使馆就签发了5600 个学生签证。难怪有人惊呼: “托福”是美国设置的“中国教育成果收割机”。
目前,我国最优秀的毕业生每年有2 万多人出国留学,近四分之三一去不返,留在国内的一流高校毕业生又有近三分之一为外资企业效力。此外,社会中的技术移民更是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并且这些移民所从事的大多是IT 行业,他们不仅是国外需要的技术人员,同时也是国内稀缺的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人事指导思想、人才总量、人才培养、人才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实现了战略性转变,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内地城市的普遍开放,中国的人才资源在国内和国际化的竞争中呈现新的态势。当前我国的人才资源缺乏,突出表现在人才总量缺乏,高层次人才紧缺,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奇缺。而且现有人才竞争力明显不足,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
近几年来,我国高级专门人才的外流现象已相当严重,出现了“我养他用”的被动局面。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把我国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金融保险等行业的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作为他们的人才库,不择手段地暗挖明招。
2、降低了本国教育费用的有效利用率。
    国外有人计算,培养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国家和私人的总投资约为5-1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仅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30年中共损失140多万名人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00-1400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无法计算。其中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等国向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流失了40多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其他技术人员。这使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得不到有效的回报。人才的流失
成为一种一下子看不出明显结果的最大的资源流失。
3、可能引发人才安全问题。 
涉及到国家机密岗位、掌握国家核心技术的人才出现流失将发生人才安全问题,人才安全问题会影响国家安全问题,进而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二)人才流动国际化的单向性表现突出。
在人才价值驱动规律的作用下,目前人才跨国流动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流向发达国家,表现出其强的单向性。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