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
年 月总第  期
20184184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张 杨,李艺楠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本文以管理学的SLEPT 分析法为基础,结合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理论,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产生社会功能的原因为研究对象。研究认为,国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社会观念更新、人们生活方式改善、技术革新是我国体育事业产生社会功能的必然结果,并且体育事业若需进一步更好的发挥社会功能,应从这6个方面入手,以期取得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改革开放;体育事业;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G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 (2018)04-128-02
投稿日期:2018-03-15
作者简介:张杨(1966—),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法学。
自1978年党中央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民主体制都开始相应进行改革,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后,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和社会面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旧发挥着提高人们体质和充当外交工具的作用,体育事业的发展依旧处于滞后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出现第一批跨地域移民潮,由此带来的社会融合、城市认同等社会问题也逐渐出现,人们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就有对体育事业的要求,因此,如何使体育事业发挥社会功能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不但有利于我国社会繁荣和稳定,更有利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以管理学、社会学理论为支撑,探究我国体育事业产生社会功能的原因,力求取得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环
境因素的SLEPT 分析法
SLEPT 分析法是基于分析行业宏观环境的PEST 分析法的扩展,是指根据不同行业经营需要和自身特质,对影响行业的社会、法律、经济、政治、技术这5大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研究。依据我国体育事业的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包括国家政
策、产业调整等6个方面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
2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宏观环
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国家政策与体育事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目标不断调整,体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后体育事业目标变为“普及增强人民体质,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积极建设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服务”。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提 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产业、朝阳产业扶持。”从国家对体育体制的调整和目标规划来看,国家需要体育事业发挥出健身作用以外的社会功能,逐渐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转型。
国家政策变化必定会对体育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策对体育事业既会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促进作用体现在由于政府通过对已有举国体制的调整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办体育的观念更新,会为体育事业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从根本上看便于体育事业社会功能的产生。然而,原有的举国体制仍旧在影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如果在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等大赛成绩利益诉求下,体育
事业社会功能的发展就要让位与成绩,不利于其社会功能的良性发展。
2.2 产业结构优化与体育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客观的国民经济发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体育事业强调政治目标优先,社会作用长期得不到重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育这一行业也开始随着产业结构的重新划分,逐步摆脱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办体育的局面,其经济属性日益显著,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满足人们有形的体育用品需求,也满足无形的体育服务的需要,建立在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水平的逐年改善,我国体育事业的社会重要性也得到重视。从发展前景来看,国家产业结构优化为体育事业的社会功能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体育事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民众,能为社会功能的发展提供原动力。但目前,我国仍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和改革的深化阶段,第三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逐年提高,但体育事业的占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发达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欧美国家体育事业所体现的成熟社会作用还需要值得借鉴和学习。
2.3 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事业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是体育事业赖以生存的坚实基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体育事业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社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8.08.064
大众体育
年 月总第  期
20184
184
会财富的累积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33616元,收入增加会直接带来人们
消费能力的提升,为更多的人们参与到
体育中带来可能。同时,体育事业的发
展还会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新的经
济增长点,逐年提高的商业收入也会推
动体育事业继续开展。以北京马拉松赛
事为例,从2014年开始,每届赛事的总
收入都在4500万元以上,其赞助收入、
报名收入、衍生经济收入每年都在不断
上涨。
从整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
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具备发展体
育事业的客观条件,体育消费支出已逐渐
成为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
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的
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地规避恶意竞争等负
面条件,能为体育事业尤其是职业体育营
造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为体育市场的繁
荣带来优势。与此同时,体育事业的经济
功能发展不均衡也不容忽视,体育消费属
于消费层次较高的需求,这类需求在东部
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往往可以实现,但在中
西部大部分城市的居民还不具备显著的消
费能力。部分城市体育场馆、基础设施条
件不达标、地方财政拨款不足等都不利于
体育事业经济作用的出现。
2.4 社会观念与体育事业发展
社会观念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特征,从
制度变迁理论出发,人们的社会观念是多
样性和不确定性的,我国体育事业是依靠
我国特殊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发展起来
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体育事业主要强
调“为国争光”,通过重点运动项目在国
际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来鼓舞人心、振奋
民族精神。然而,随着人们社会观念的改
善,越来越多的的人们开始将参与体育运
动视为缓解生活压力、愉悦身心的良药,
体育开始发挥社会整体层面和个人层面的
功能,“健康养老”“运动长寿”等观念为
人们所接受,追求身材健美、参与多样化
的体育活动成为社会普遍追求生活理念。
对体育事业功能本身来说,社会的多元价
值观念更新为体育的社会功能的出现提供
了内在动力,体育的社会功能有利于满足
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整个国
家的生命力和活力。
2.5 生活方式与体育事业发展
按照社会需求三级分类标准划分,体
育需求属于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上的享受需
求和发展需求,是在生活格局完善下的生
活方式选择,只有当较高层次的精神娱乐
需求产生后,才可能产生体育需求。随着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发
展支出不断提高,大多数人们会选择在闲
暇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改革开放以
来,游泳馆、健身房、足球场等健身场馆
改革开放的意义
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兴起,人们在经
济收入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基础上,能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
调整生活时间、调节生活节奏、扩展生活
空间、优化生活消费,提高生活品味,充
实生活。因此,体育事业的社会功能能够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更新人们
的生活方式,有益于人们参与社会生活,
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
2.6 技术革新与体育事业发展
科学技术革新对体育事业的影响是
不容忽视的。电视转播是体育项目中广泛
运用的传播手段,可以使消费者产生身历
其境的感觉,使相当数量的潜在消费者变
成现实的参与者,网络的出现又革新了体
育爱好者的消费习惯,从免费观看到付费
点播,从定量供给到IP定制,网络直播
实现了满足不同类型爱好者的消费需求,
“互联网”+“体育”模型从线上到线下
为体育事业的传播提供保障。大量运用现
代高科技手段,如鹰眼技术、飞猫技术、
门线技术等,使得体育活动更具观赏性、
竞争性。近年来,高速铁路覆盖范围更广,
人们得以实现“当日观赛、次日返程”的
观赛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消费者与体育赛
事的时空距离,票务APP、快递行业则可
以保证消费者在购票、取票环节享受便利。
近些年来,商业职业体育赛事发展迅速,
国内外经纪公司用先进的赛事营销手段和
宣传工具对其宣传,一般消费者往往能够
提前知晓体育赛事的举办时间和日程安
排,有利于人们从赛事中获得满足感和愉
悦感,丰富闲暇时间生活内容,进一步为
体育事业社会功能的完善提供便利渠道。
3 结 语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社
会功能的变迁必须将体育事业的发展置于
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国
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
社会观念更新、人们生活方式改善、技术
革新是我国体育事业产生社会功能的必然
结果。同理,制约我国体育事业社会功能
进一步完善的原因也不应单从体育层面考
虑,未来体育事业社会功能的发展是一项
重要的系统工作,多层面的举措才能充分
发挥体育事业在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体育
强国伟大目标的特殊功能。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7-02-28).[2017-08-19]. http://
v/tjsj/zxfb/201702/t2017
0228_1467424.html.
[2] 胡利军,杨远波.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
[J].体育科学,2010,30(2):28-40,47.
[3] 胡玉华.新时期我国体育功能的演变与
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9):
17-1.9
[4] 仇军,钟建伟.城市中体育参与与社会
融合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
(12):29-33.
[5] 孙立平.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分析
模式的转变[J].南京社会科学,2009(5):
93-97.
[6] 史小强,戴健,马志和.我国竞技体育
功能的时代变迁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
报,2015,35(6):28-33.
[7]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0:197-200.
[8] 王德喜.社会转型与体育功能的重构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
13-15.
[9] 赵燕,黄海峰.试论我国职业体育赛事
社会责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
(2):4-6.
大众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