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刘建寿,王淑珍,王新武
摘要:洛阳理工学院是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
成绩。以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其在打造应用型特优势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具体实践与探索。实践证明,机械工程学院的探索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对学校转型发展建设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产教融合
收稿日期:2019-03-09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教改项目(编号:2017SJGLX123)
作者简介:刘建寿(1963—),男,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
材机械教学;王淑珍(1971—),女,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王新武(1971—
),男,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
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实施路径。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应用型
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很多转型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内涵建设以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着力点,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全面打造与行业产业深层对接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洛阳理工学院是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其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坚持“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笔者重点分析了洛阳理工学院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机械工程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的一系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学院重点把握了转型、内涵、创新、特这几个关键点。
一、专业发展与行业产业对接,打造应用型特优势专业
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行业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以及洛阳理工学院“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服务、为洛阳经济社
会发展服务的特鲜明的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机械工程学院精准优化专业设置,使之更适应建材行业的发展与(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471023)
———以洛阳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2019第5期
教改探索
河南教育
高教
洛阳人才工作网
区域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机械工程学院的师资配备、硬件建设等不断取得进步,为学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学院紧密对接社会产业需要,发挥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专业等特优势专业。经充分调查与论证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了机械制造和建材机械两个方向,车辆工程专业设立了汽车工程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两个方向。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机械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建材装备打造科研平台,建成了河南省高等学校建材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洛阳市建材装备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建材机器人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也与洛阳大华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共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加工装备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市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此外,机械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建材装备培养人才,形成了全国高校中唯一服务建材装备的学科专业,为建材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在职技术人员。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的建材特不断凸显,得到了行业的一致好评。
二、创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条件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机械工程学院着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打造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上下重点营造工程环境,教师选择的实验项目要贴近工程实际要求,基地建设也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此外,为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与外界产业的联系力度,学院以培养模式改革为先导,全力建设各层面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签订不同需求的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共同打造一年期、半年期、短期三种实训基地,并建立岗位实训、生产参观实习两种培养模式。
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创设了良好的实训条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以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机械工程学院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抓手,重点改革课程体系、创新课程设计、优化课程资源,全方位落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第一,改革课程体系。学院建立以工程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并以能力要求为驱动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同时构建形成“基本素质与能力→基本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和“基本实验能力训练→基本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综合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训练”的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二,创新课程设计。学院按照专业认证的理念、思路和做法,以工程项目为依托,提高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同时,学院也增加了具有工程性、综合性、科研性的基础课程、实验
课程、实训课程,并加强课程内涵建设,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此外,课程设计也完成了由横向的“广度”到纵向的“深度”的转变,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课程设计已经成型。第三,优化课程资源。学院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校企合作课程、慕课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课程负责人组织教师编写校企合作教材、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集体备课、交流,共享教学资源。
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势,机械工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方向,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形成了面向企业真实生产
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夯实这一培养模式,学院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建设发展专家委员会,为学院总体建设发展及产业对接定好调子、把好方向、做好保障。学院加强与行业产业的对接,紧密联系产业园区和企业,与洛阳隆华传热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艾维汽车设计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同时,学院也在日常教学、实践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在日常教学上,把三维设计融于教学,通过举行3D 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要求学生毕业设计采用3D 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三维机械设计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对新工具的实操能力;在实践教学建设上,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年期、半年期、短期三种实训基地,并采用
“校企课程置换+岗位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的方式构筑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师资配备上,采用“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全面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了一批真正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五、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学院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主线,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第一课堂为基础,以第二课堂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依托,以校外实践为补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首先,要在第一课堂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一是充分将行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点进行融合,二是充分挖掘行业和校友创业的案例,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其次,要打造精品化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平台:一是加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与服务项目的力度,二是加大学生参与GYB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训练营的力度,三是加强对学生科技协会的支持与指导。最后,要打造创新创业品牌,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学院要建立自我组织、以老带新、教师指导的科技制作长效机制。学院很多学生从大二就开始报名,经过两到三年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科技制作能力。目前,学院学生科技制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0多项、国家级奖励70余项。
机械工程学院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近年,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成效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学院培养出的学生深受企业青睐。
参考文献:
[1]陈利华,赵津婷,姚立敏,等.基于《华盛顿
协议》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7,(10).
[2]温万惠.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实
践与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
[3]郭焱,李芳,于文兵.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
[4]刘俊.技术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10).
[5]詹柳春,卢集富,鄢全元,等.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内江科技,2016,(1).
[6]董倩,黄林青,赵宝云.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
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1,(5).
[7]田春来,张均,何萍,等.应用型的新建本科
院校特专业建设实践——
—以萍乡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矿山机械方向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6,(6).
[8]杨文斌,何汉武.工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
型本科人才的探索——
—基于教学体系及运行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2).
责编:清欢
2019第5期教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