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2016年第4期(下
)
随着社会创新发展的不断提速,科技人才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普遍重视。为培养和招揽人才,各地政府积极出台各类人才政策,且日臻完善。但综合而言,尽管各地人才政策的原则和内容基本相同,但实施效果却相差甚远。因此,对人才政策的实施效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对于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综评人才政策效能是指人才政策的效用和功能,它是政策所获得的收益和投入成本比例的衡量标准,也是政策有效性的综合体现。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洛阳人才工作网在推进和实现人才强省的战略进程中,为吸引“金凤凰”、招揽“千里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涵盖人才的培养、引进、激励、评价等方面,着力栽培“梧桐树”、搭建“黄金台”,为我省构筑人才高地提供了极大的制度保障。
综合而言,当前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基本合乎省情,宏观指导性强,人才政策效果基本呈现,但比照“人才强省”战略目标,参照国内外发达地区人才政策效能,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科技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强尽管河南科技人才密度逐年递增,
人才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参照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生活水平、技术创新环境和社会保障等人才集聚竞争力
的综合评价指标,再对全省18个省辖市对比分析,只有郑州、洛阳、许昌、三门峡、平顶山、南阳六地市相对较好,其余12地市科技人才集聚环境竞争力水平很低,对人才吸引力度严重不足。
此外,就全省人才引进而言,也存在同样问题。比如,伴随着2008年国家层面“千人计划”的实施,河南“百人计划”应运而生,旨在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但自2009年至今,也只引进32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江浙等发达地区和省份的同类人才引进规模相差甚远。此外,引才不易,留才更难,引进的人才来豫后满意度不高,人心不稳,存在流失风险。可见,河南科技人才政策整体环境吸引力小,竞争力不强。(二)科技成果产出率和市场化程度不高
科技成果的产出和市场化是科技人才对区域经济做出贡献的基础和关键,从对河南省科技成果产出率和市场化程度的数据分析来看,自2007年起,河南省科研成果总量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总量虽逐年上升,但增幅缓慢,同比数据远低于江浙等发达省份,在中部六省中,亦勉强居于中位。
从全国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来看,河南省2014年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为41.0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60%,与北京、上海的88.06%和86.69%相比更是相差悬殊。可以说,
河南科技成果转化效益不高,科技进步环境不理想。(三)科技人力资源结构不佳,“塔尖”人才严重缺乏
河南科技人才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直接促进了科技人才总量的快速增长,人才竞争活力增强,高层次科技人才比例亦逐年加大。但是就河南现有科技人才“金字塔”而言,居于“塔尖”位置的领军人才仍严重缺乏,比如,国家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的“千人计划”工程,自2008年启动以来,截止2015年全国入选4180余人,而河南仅入选14人;两院院士目前河南为17人,仅为全国两院院士总量1486人的1.089%,排名第17位,与江苏、湖北的93人和57人差距悬殊,与北京、上海、广州更无可比性。
可见,河南科技人才队伍虽不断壮大,但在国内外科技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和重点科研领域带头人严重缺乏,这势必制约其科技资源效能和区域经济发展。
二、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不高的原因分析
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整体效能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科技人才政策整体较为粗放,存在“短板”
政策的体系性和协调性是其发挥最大效能的关键,而这恰是当前河南科技人才政策的“短板”所在。
首先,科技人才政策有趋同和定
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及其效能评价
铁道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
李芹
要:科技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引擎器,为吸引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河南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且取得了一
定成效。参照科技人才集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不高,科技成果产出率
和市场化程度有限,人才政策吸引力亦不强。基于此,分析了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低的原因,提出了提升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的措施。
关键词:河南;科技人才政策;效能;评价
河南农业2016年第4期(下
)
位不明确之处。比如,不同政策制定主体各自为营,使得人才专项计划之间出现趋同和混乱;个别人才政策定位不清晰,未明确是短期性计划还是长期性政策。
其次,政策体系规划不到位,功能模块不均衡,存在“短板”。比如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分量重,但是人才引进之后的评价、激励、发展、服务方面,政策明显不到位。
此外,过分注重和依赖引才、借才,未能充分利用本地人才和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开发和培养,这必然不利于长期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二)缺乏及时有效的评估,政策成本意识不足
为实现经济腾飞和科技强省战略,河南制定了许多政策优惠来吸引招揽高层次科技人才,比如,资金扶持、项目配套、住房补贴等,科技经费投入逐年递增。但是引进的人才在享受高待遇的同时是否产出了相应的效益,却缺少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估。特别是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地市,盲目跟风引进,高成本投入,若不能有效评估科技人才产出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果,是极为不理智的。可以说,没有成本意识,重数量轻实效已成为人才建设工作的一大弊病,这在人才政策机制和体系中亦可见端倪。
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应该是双向度的,政策施行过程中一旦出现状况,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和不断地自我完善。但是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鲜有对政策效能进行评价的方案或细则。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和渠道,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案,自然会对人才政策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三)经济优势不明显,科技发展环境一般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科技环境吸引力之间的双向度关系中,存在着显著的“马太效应”。在国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东部发达地区有先天的经济和环境优势,西部地区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资金和政策因
素使得西部人才竞争优势不断增强。河南地处中原,是全国人口大省,但绝非经济强省,其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水平不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吸引力水平。
此外,受经济发展因素制约,河南各地市科技环境吸引力不强。以郑州为例,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
来看,
2011-2013年基本为第17和16位,2014年和2015年排名有进步,居于第11位和第9位。但是这个榜单不包含直辖市,且除郑州市之外,河南其他地市基本无入围资格,所以,从全省整体科技环境来看,与经济发达省份仍有较大差距。经济优势不明显,科技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不强,必然制约人才政策效能的发挥。
三、提升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的措施
科技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引擎器。当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建设规划中,亟需凝聚、激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政策效能,才能为河南经济腾飞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效能评价体系政策效能评估是政策体系的重要
环节,一项政策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只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开端,之后是延续还是终结,是否需要调整和修正,都取决于对政策自身效能的评价。为吸纳集聚科技人才,河南省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但这些政策执行中是否存在问题,是否获取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都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和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要更新理念,牢固树立政策效能意识。
政策效能评价的基础是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恰是当前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的缺失之处。因此,
要着力制订人才评价政策内容,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影响科技人才的评价指标一般包括资质、能力、业绩、贡献等因素,但是由于业绩和贡献指标存在滞后性,为避免人才效能低下,应纳入“潜能”这一前瞻性指标,从人才引进绩效和辐射效应角度来考核人才政策效能。
此外,效能评价语境中的人才政策,要树立政策成本和收益意识,成本包括培养、引进、激励、发展等经费和政策性的综合投入,收益则是指科技人才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实际贡献。二者的比例尺度要平衡,这样才能避免高成本引进、低收益产出的弊端,切实提升我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
(二)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和机制首先,要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
完整的人才政策体系应包括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五个基本模块,五个基本模块统筹平衡,共同构成人才政策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当前,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并不十分完善,存在某些模块内容的缺失与偏颇,比如,人才评价政策、评价标准和指标不够全面和清晰;再如,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其规划和执行细则均不够细致和凸显。因此,完善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应结合政策效能评估结果,寻各个政策模块的缺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补充和修订。尤其是人才评估和激励政策,最能提升人才效能,是目前需重点加强的政策模块。
其次,要完善科技人才政策运行机制。当前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运行机制存在短板,执行细节不到位,如,在《关于开展2015年度第一批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申报工作的通知》
(豫科人才〔2015〕6号)文件
中发现,材料报送时间为2015年7月30日,为期一天。如此重要的人才引进工作,应该是由专人负责的常态工作,而非阶段性的工作节点。从人才政策制定的信息收集、规划设计,到决策
河南农业2016年第4期(下)
校园系列活动,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发展观、价值观,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无论是对社会和用人单位,还是对高校和毕业生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验-
金银人生”名企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开展效果与可行性
随着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如何把握机会,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已成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思考的焦点问题。“经验-金银人生”名企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与企业不断的交流与互动中,学生不仅明确了自身就业方向,更对自身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古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句,随着名企名家讲座活动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体会到这一句话的含义。另一方面,学生在自身发展中最关心的就是就业问题,而学生对就业方向则持一种迷茫的态度,这反映出的是大学生对就业创业存在着认知不足,理解不透的误区。正是由于这种误区的存在,高校毕业生在
就业问题上面临种种挑战。在社会多元化的新形势下,“经验-金银人生”名企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这类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平台的特创新是非常及时和可行的。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平台研究与实践的总结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平台在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公司、企业等相关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引导学生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延伸出的特教育模式,更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进行知识积累、技能积累和心里承受能力的积累。当今社会需要品学兼优、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不少同学的就业思路局限于所学专业等传统的就业领域之中,这就导致一些同学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平台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验-金银人生”名企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与企业相互交流中不断明确自身就业方向,完成了从不知道做什么到为了一个职业而去做什么的转变。
总之,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平台是解决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端正学生就业观和价值观,更能使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和奋斗方向,避免学生为就业而就业,让学生建立通过就业来成就事业,展示人生的价值的思想,形成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的优秀风气。参考文献:
[1]金辉,吴楠,路利云.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3(21).[2]陈月艳.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 ].新西部旬刊,2011(6).
[3]俞金波,黄文光.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0(5).[4]董超,张国英,海宇修,等.浅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订单班”的瓶颈与应对策略[J ].职业技术,2014(5).
[5]程友刚,李桂付.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建设与管理的研究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园为例[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5(3).
(责任编辑张萌喆)
(上接第59页
)
执行、反馈调整等,都应该是一个细致的、动态管理的连贯环节,既要重视前期统筹规划,又要重视执行过程的切实有效,亦不能忽视后期的评估管理,惟其如此,方能助力于提升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
(三)优化科技人才政策综合环境第一,加大科技经费投入。科技
经费投入强度是直接影响科技人才利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主要方面。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河南科技经费投入明显低于经济发达省市。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的数据,2014年河南R&D 经费投入400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R&D 经费投入强度1.14%,与江苏的1652.8亿元、广东的1605.4亿元、北京的1268.8亿元相差悬殊。因此,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河南要以政府科技经费投入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比如,政府信用担保融资,提供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为资金短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金融个性化服务,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二,营造公平的科技创新环境。从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变化来看,上世纪主要是以提升基本待遇、提供科研平台、项目资助等为着力点来吸引激励人才。新世纪以来,除了继续加强以上举措之外,更加关注科技内在创新环境和公平氛围,以更好地提升科技人才政策效能。
河南要真正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科技人才,就要着力营造公平人才流动和集聚环境,坚决打破科技领域不良风气,比如,科研公关潜规则、任人用人、论资排辈等,完善人才资源的
优化配置,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这是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
(基金
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科技人才政策效能评价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B054)参考文献:
[1]韩伟亚.科技人才集聚环境竞争力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对比分析[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7).
[2]李明明.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责任编辑曹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