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  路  视  野
文化自信展现了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及促进文化发展的积极态度,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必须要将增强文化自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华文化组成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文化,文化自信的建立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整体,通过有效路径潜移默化地坚定文化自信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专门知识就文化自信路径进行探索,意在发挥文化自信更强的影响力。
一、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自信的提升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社会、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全世界,因此,要大力发展中华文化,充分发掘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灵活应用,让中华文化持续闪耀。泉州师范学院
(二)提高公民的认同感
文化自信的提升还能够增强公民对文化、国家的认同感,发挥人民众的有力拥护,树立维护社会主义文化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彰显公民对文化价值的肯定以及发展民族文化,始终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发
展活力的坚定信心。认同感的提升会进一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促进社会发展
文化自信的提升符合现代化中国发展的需求,是建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公民文化自信的提升会让大众产生更多的文化归属感,积极拥护党和政府提出的现代化发展制度,从而实现制度自信。而且文化自信的增强还能够提升文化创新活力,满足大众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
(四)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
全球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积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文化、经济交往不断深入,但是这也为国外腐朽文化的进入提供了途径,对国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三观正在发展的青少年来说产生了负面影响。文化自信增强能减轻大众崇洋媚外的心理,正确地面对外来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荼毒。
二、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
(一)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传统文化是古人们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现代化的发展使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降低,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这不利于文化自信的增强,因此,全社会要提升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提升国学文化教学比重,大众的日常文化活动中融入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文化创新能力提升也是文化自信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发展需要技术的推动,科技创新离不开文化创新,要积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领域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技术以及文化的创新。文化创新要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要结合现代化文化,通过创新让文化更具发展潜力。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自信的增强还体现在文化产业中,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增加,文化产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契机。在文化产品的设计上要注入更多的时代元素,打造文化创意产品,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化消费市场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大力发展特文化产业,提升产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展现中华文化风采。
(四)发挥青年人的传播作用
青年体要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青年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国家认同感,这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中,发挥青年人的力量,在践行核心价值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发挥文化更深的影响。
三、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内核,也是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发展模式以及文化内容与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出现了些许偏差,这就需要国家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建立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并且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本文对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分析,持续丰富研究理论。
参考文献
[1]周文彰,黄光荣.一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化理论文献——学习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体会[J].红旗文稿,2011 (10):3—4.
[2]陈丹丹,尚文斌.以传扬红文化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03):1—4.
增强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
陈艳艳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璀璨的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我们有足够深厚的文化支撑,建立起更高的文化自信。文化对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符合时代潮流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并且增强文化自信,始终用中国特文化引导中华民族的发展,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思想支撑。本文就具体的路径进行探索,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
关键词:中国特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路径 探索
DOI:10.12319/j.issn.2096-1200.2020.11.32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