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考任务一
1.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
君主专制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体属于(    )。   
贵族君主制向专制君主专制的过渡
3.我国文武分职,即文官有相,武官有将制度确立的时期是在(     )。
战国
4.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
洋务运动   
5.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辛丑条约 
6.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      )。 
清末的1905年
7.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8.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   
中华民国的建立
9.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确立了(     )。                     
世袭君主制                   
10.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
       
11.我国开始推行“封建”是下列那个朝代(     )。       
西周       
12.中国历史上王位传子制度的“家天下”开始于(      )。
夏朝                 
13.秦以后各朝代政治结构的共同点是(      ) 。   
皇权专制
14.结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是由于(      )。       
1911年的辛亥革命 
15.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
政治制度 
16.抗日战争时期集党、政、军最高权力于一体的是(    )。
国防最高委员会             
17.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民生 
18.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议会的政府是(      )。 
南京临时政府                 
19.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李鸿章             
20.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    )时期。
秦汉
21.晚清政治变革给人们留下哪些启示?         
答:第一,官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是在世界形式的推动下进行的,原本就是带有被动的性质.第二.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中央政府集中权力,以便于有效统筹规划,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干预,需要有强大的财政支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在传统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的情况下,需要政治体制改革,而改革必然需要新的社会力盆支持.在伶统的政治体制下进行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新与旧的矛盾不可避免,能否处理好新与旧的矛盾是改革的关键。清政府没有把握好机遇和妥善解决矛盾,也就决定它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
22.2.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二,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第三,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形考任务二
1.我国第一部具有民主、进步意义的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孙中山去世后,广州国民政府实行集体元首制的行政机构是(      )。
 国民政府委员会             
3.在统一女真诸部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的是(      )。     
清太祖努尔哈赤             
4.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
丞相、御史大夫
5.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
东汉
6.中国古代三省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      )。       
隋朝                     
7.唐代国家权力中枢组织中,掌封驳之权的是(    )。
门下省                 
8.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制的一大发展的清代军机处创立于(      )。
雍正朝 
9.北洋政府时期以参战督办、边防督办名义掌握皖系军队的是(    )。
段祺瑞               
10.1927年6月以“中华民国海陆空大元帅”名义组织安国军政府的张作霖原属于(      )。
 奉系军阀                   
11.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使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的是(      )。
张学良
12.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      )。             
重庆
13.南京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是(      )。 
行政院               
14.在南京国民政府五院中,职权最广泛,机构最庞大的是(        )。
行政院               
15.南京政府考试院,主管的事宜是考选和 (    )。   
登记 
16.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     
君主       
17.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形成于(    )。                 
战国         
18.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 
典客(大鸿胪)               
19.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最下等的是(          )。 
南人
20.改土归流是(    )时期对云贵川桂等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改革制度,即废除土司制度,改行与内地府州县相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员由朝廷任免选拔流官充任而废除世袭。
明清
21. 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
答: ( 1 )中央严格书期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 2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单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晋和考核。 ( 3 )地方基础行政组炽的妞稳定与人身控制.弊端;首先地方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就不能有效在实理治理.其次.造成地方官对昌主和中央的绝以寸依旅。
22.简述中国古代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 ( 1 )自诉:分口头诉讼和书状诉讼.在严格的程序下.必须有书状的形式. ( 2 》 举诉;是被害人以外的人向可去机关举告;巴狠人.是有一定限刹的. 《 3 )官诉(公诉 》 :官诉是以官府的名义起诉。公诉是以国家的名义将刑事姗犯提交;去厄审判。 ( 4 )自首:是犯罪人在界行被发觉前主动向苛去机关投案.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攀实和经过.裘示坪惫接受审判的行为。 【 5 )越诉和上诉。越诉戴是越级上诉.法律有严格限制。上诉是指诉讼当攀人依照市圾的规定由下级审判机关申诉于上级审荆扭七关。
形考任务三
1.尚书正式以“台”称,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独立机构的时期是(  )。
东汉                     
2.西魏时期,相国宇文泰制定并建立六官制度,所依据的是 (    ) 。
《周礼》
3.隋代改革国家政务体制,所设三台包括谒者台、御史台和(     )。
司隶台                 
4.在中国历史上,一度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是(    )。
明朝
5.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       
六部     
6.清代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是(      )。
礼部   
7.明代首创的国家政务部门是(      )         
通政司   
8.清末改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居各部之首的是(    )。       
外务部                  
9.把省作为固定行政区的是以下那个朝代,(    )。
元朝     
10.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   
布政使                 
11.唐代行政机构“道”的主要长官称(      )。   
 节度使 
12.“路”级行政机构始设于(      )。         
宋朝
13.宋代为造成正副职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在府、州一级设立的副职长官是(   )。
 通判
14.近代以来部分省最早成立军政合一的军政府是(   )。
辛亥革命时期
15.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
南京国民政府
16.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曾在省与县政权之间设置(    )。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7.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             
刑部     
18.我国律师制度的推行是在(    )。           
民国初期         
19.秦汉时代皇帝和地方长官选拔官员和属吏的制度,由皇帝直接下诏征求士人并拜任其为官的制度,它由先秦的简任制演变而来,其名称是(    )。
征召制
20.五院是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理论,在1928年10月成立的国民政府的主体和核心机构。其中位列五院之首,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的是(    )。
行政院
21.简述中国古代监察职能中对下弹劾的目的和范围。
南京考试网入口答:目的:检举各级官史的失职、读职或其他的违法行为。监督弹劾的本意是旨在维护中央制定的纲纪。
      范围:对下监督弹劾的范图十分厂泛.“自皇太子一下.无所不纠”.是以全国官史为主要对象。
22.试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答;科举制度是在俘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和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铆标栩的选拔制度.隋场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确定为一项重要制度.科举翻瑰立之后.基本上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人族所垄断的用人和军权状况,过幼肖弱了荐举的功能.裘现出教委公开。教委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了一条肠的途径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任藕铆.也有利于更广泛的吸引人才.因此.它一经出现,便称为主要的管理选拔制度.历代举行不替,直到1905 年才由学校制度所取愧科举匆馆的实行.鼓励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确实曾为司划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制度限制询私舞弊.但由于古代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在现台脚效任树候.其奔端总是防不胜防.特别是由于考试内容和格式的日趋僵化、死板.与时代和俄标政局脱节.限制省士人的思娜由科举入仕的人往往是一些徒知经摘,不暗世务的迂腐书生,缺乏实标认攀的能力。一味地扩招广大士子,全部集中在这条狭窄的出路上奔走竟争,更限制了人才的全面发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