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受我国40年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识点一 经济特区的创办
1.设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创办经济特区
(2)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含义:指国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建设资金:以吸引外资为主,并对外商投资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管理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
(2)经营形式: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即三资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
(4)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
(1)特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三资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2)深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
[误区警示] 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3)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知识点二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港口城市
(1)背景:经济特区发挥了窗口的作用。
(2)设立: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政策
①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对外商实行优惠政策,以便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②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外向型的工业区。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立
1985年以后,国家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到1992年,形成沿海开放地带。
(2)意义:对促进开放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内地的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浦东的开放和开发
(1)时间:1990年。
(2)意义:浦东成为上海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的新兴基地,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知识点三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1.形成过程
(1)经济特区的创办和沿海地区的开放。
(2)沿江城市的开放:1992年,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5个城市。至此,长江沿岸的中心城市全部对外开放。
(3)内陆城市开放:批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等17个省会(首府)为内陆开放城市。
(4)内陆边境城市的开放。
2.开放格局
(1)形成体系: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
(2)体系特点: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开放意义
(1)使中国改变了长期封闭、半封闭状态,促进了大量外国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
(2)促使中国的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全面认识对外开放
史料一 19842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984大连、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年》
[解读] 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是史料一要说明的主要史实。
[思考] 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史实?
【提示】 1984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史料二  十年实践使我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
[解读] 抓住引号中的信息其余内容是对这一信息的进一步解读。
[思考] 史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提示】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面认识对外开放
(1)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内容:主要是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引进人才等。
(3)途径:主要是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开辟经济开放区,进一步开放内地城市等。
(4)特点
①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②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③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点、线、面结合
a.“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b.“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4中国全面开放入境个沿海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c.“面是指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到内地,再到沿边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面开放。
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形式和发展阶段
(1)具体形式
①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②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③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
(2)发展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
②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建立中国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③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课堂小结]
1.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11979315日,瑞士雷达表首次在中国电视上播放了一条长达1分钟的广告。同一天,上海《文汇报》上也登载了瑞士雷达表手绘插图的通栏广告。这说明了(  )
A.中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市场
C.中国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 [改革开放之前不允许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中国市场电视和报纸登载瑞士雷达表广告说明中国当时已经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故选C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内改革A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全面开始B项错误;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D项错误。]
2.为降低对外开放的成本,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  )
A.设立了经济特区
B.开放了部分沿海城市
C.设立经济开放区
D.建立了沿海开放地带
A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设立了经济特区故选A项;然后设立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故排除BCD三项。]
3.根据下图推断该城市是(  )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上海
B [《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城市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经济特区是深圳
、珠海、汕头和厦门二者交集是厦门故选B项;ACD三项都不是经济特区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