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旅游发展报告
《报告》从旅游行业发展概况开篇,盘点世界及中国旅游竞争力、分别以“五大转变、四大战略、五大影响、五个着力、四个阶段、五大作用”六大篇章,关注在线旅游发展态势、聚焦旅游业新规颁布实施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辉煌发展,并以专题形式,对“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度调查、细致解读和理性剖析。
旅游行业发展概述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大要素组成。按业务种类划分,旅游业可分为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和接待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
世界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1、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2015年国际游客人数相比2014年增长了4.4%,达到11.84亿人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2、中国、美国和英国引领2015年出境游市场。
受欧元、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的影响,欧洲增速引领各大洲(+5%)。2015年,前往欧洲的国际游客为6.09亿人次,比2014年增加了2900万人次。前往中欧和东欧地区的旅游人次,自2014年下降之后,2015年回暖,增速达6%。北欧(+6%)、南地中海欧洲区域(+5%),以及西欧(+4%),均出现喜人的增速,这与该区域富含成熟旅游目的地息息相关。
亚太地区,2015年国际游客到访量达2.77亿人次,同比2014年增加1300万人次,增加比为5%。其中大洋洲国际游客到访量实现7%的增长,东南亚实现5%的增长,东北亚和南亚国际游客到访量均实现4%的增长。
美洲的国际旅游人次,相比2014年表现更加稳固,旅游人次增加900万,达到2015年的1.91亿人次,增长速度为5%。美元刺激了美国的出境游,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均受益于此,并实现了7%的增长。南美和北美接近平均水平,均实现了4%的增长。
3、未来十年,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岗位达3亿个,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五大转变
展示中国旅游业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到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转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国民人均出游从1984年的0.2次增长到2015年的3次,增长了14倍。国内游客数量从1984年约2亿人次扩大到2015年40亿人次,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10.2%;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内旅游收入也从1985年的约8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4200亿元,增长了426.5倍,年均增长22.4%。2015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85.8%,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
(二)国际旅游从单一入境游发展成为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出境旅游市场更加活跃、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中国全面开放入境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国际旅游仅限于单一的入境游,出境游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已形成入境与出境两大旅游市场并重活跃的发展格局。
从入境市场看,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旅游入境接待国。入境旅游人数(含入境过夜游客,下同)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33亿人次,增长72.5倍,年均增长12.3%;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36.5亿美元,增长431倍,年均增长17.8%。
从出境市场看,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客源输出国之一,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2014年,中国大陆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达到了1.09亿人次,2015年上升为1.2亿人次,比1992年的298.87万人次增长了39倍。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大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国。
(三)旅游业从单纯外事接待型事业转向事业、产业共同发展,旅游综合功能优势日益凸显。
改革开放前,中国旅游业是中国外交事务的组成部分,对增进国家友谊和促进国际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尚不具备现代产业特征。
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显示出巨大活力,与110多个行业相关、融合发展,对国家调结构、扩消费、稳增长、惠民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上实现了六大发展转变:一是从外交的边缘向外交的前沿转变;二是从经济建设的边缘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转变;三是从经济增长点向第三产业的重点转变;四是从传统粗放型、数量型旅游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创新型推动方式转变;五是从扩大就业岗位重任向就业、旅游扶贫的重任转变;六是旅游发展的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多类型、全方位的推进。 
如今,旅游业对于社会公共服务、地区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乡村脱贫致富、生态保护、实现美丽中国等起着重大作用。 
(四)旅游业由一般性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产业规模和实力迅速壮大。 
2009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方位推动旅游产业步入了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规模和实力更加显著提升。
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旅行社27364家,比1999年的7355家净增加了2万多家;全国已评有星级饭店数量13491家,其中包括五星级饭店867家、四星级饭店2779家、三星级饭店6776家;中国已有各类经济型连锁酒店约1.5万家,客房总数超过140万间。
1999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实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管理。其中,5A级景区首次评定始于2007年,截至2015年底,中国5A级景区数量达到200多家。
自1998年起,国家旅游局通过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了中国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成功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本并购、连锁化经营、互联网+等创新发展中,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涌现出一批有竞争潜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包括以华侨城、宋城等为代表的景区连锁经营商,以锦江、首旅、万达等为代表的综合性旅游商,以携程、去哪儿、同程、途牛等为代表的线上旅游服务运营商,业绩增长迅速,已成为中国旅游企业的领跑者。 
(五)旅游业发展面由局部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等少数旅游城市和黄山、峨眉山等著名旅游景区,如今,旅游业发展已遍及全国,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一系列在更大范围内的区域旅游合作品牌相继产生。
国家旅游局与各省区市建立了推进战略合作机制。201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政府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分管旅游工作的汪洋副总理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了国家旅游局、外交部、发改委等28个国家政府部门。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各类金融机构、非旅游类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纷纷参与旅游业投资与经营,形成了多层面、多区域、多形式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
四大战略 
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
中国旅游业近几年重要战略主要包括“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
旅游发展战略等。
(一)“515战略”
中国旅游业发展“515战略”,即2015-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五大目标,十大行动,52项举措”。
2015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作了《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的新天地》报告,剖析中国旅游业发展新形势,全面部署2015-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重点,即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五大目标,开展十大行动、52项具体举措,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
十大行动包括 
(1)坚持问题导向,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2)坚决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3)强化底线思维,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
(4)发动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厕所革命),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5)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创新旅游产业促进机制;
(6)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7)打破地区藩篱,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8)开展旅游外交,构建旅游对外开放新格局;
(9)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0)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化武装中国旅游业。
“515战略”是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按照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全面分析判断过去35年旅游发展和未来35年旅游业发展趋势背景下,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系统创新谋划。实施一年来,“515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取得很多新突破,形成前所未有的大格局。 
(二)“旅游+”战略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研究部署实施“旅游+”战略,受到了中国各地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影响和全力推动。通过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等领域,重点推进“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