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时任攀枝花市第三中学年级主任的郭光恒接到任命:调任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自1998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郭光恒就来到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成为一名历史老师,历任年级主任、德育主任等岗位。从市三中年级主任直接调任市实验学校校长,郭光恒有些忐忑。
郭光恒即将赴任的攀枝花市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实验学校”)也正面临着困境:那时攀枝花市新城开发主要集中在实验学校周围,导致学校生源急剧增加,新教师大量引进,最高峰达到5200多名学生,在管理和教学方面都对学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公布任命前,市教体局领导问郭光恒有没有什么要求。对于自身和学校有着清醒认识和分析的郭光恒只提出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市局能在假期下文,让我有时间做一些准备。”
8月1日,任命公布,郭光恒抓住这宝贵的一个月时间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向全国优秀的学校学习。郭光恒
在网上搜集、梳理了国内外数十所中小学校的办学理念、特发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资料。
第二件事情是喝茶。为了听到最真实的声音,郭光恒邀请实验学校全体干部、部分教师以及家长,来谈
学校的困难、改进方法、对学校的期望;邀请本地和省内外近20位教育专家,探讨学校的发展。在茶杯的更换中,郭光恒建构起对实验学校的立体认知。
面对各方诉求和学校困境,郭光恒阳光面对,提出“要在主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问题漩涡中被动沉沦”。
复兴之路,擦亮“实验学校”品牌
1998年,攀枝花市第三小学、攀枝花市第八中学合并为攀枝花市实验学校。老百姓口中的“三小”“八中”,曾经是攀枝花市的顶尖学校。现在,家长们却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实验学校。
学校,正处于低谷。
教师,成就感严重缺失。
走马上任,郭光恒收到了两份特别的“祝福”。一位校长说:“郭校长,我让你三年。”另一位校长更直
2019年9月12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下发通知,决定首批授予322名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称号,76名校长“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称号。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郭光恒的名字赫然在列。当消息传回学校,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实至名归”。
问及郭光恒和他的教育,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朱福显脱口而出:“一个有教育梦想、教育情怀的人,他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周围的一人,去追逐教育梦想。”
迎着灿烂的攀西阳光,我们轻启郭光恒的追梦岁月。
阳光铺设的追梦行程
——记攀枝花市实验学校校长郭光恒
□本刊记者雍晓燕
接:“你们永远不要跟我们比,因为你们比不过。”
听后,郭光恒倍感沉重。
不过,这反而燃起了郭光恒的斗志。
在第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郭光恒告诉大家:“我们只不过是中间摔了一跤,没什么大不了。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只不过是力量没有被激发。”郭光恒提出“用三年基本恢复元气”。老师们为三年行动计划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复兴之路”。
如何复兴?
当郭光恒发现师生对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缺乏认知时,心痛不已。“办学理念不是用来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而是教师的行动指南,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郭光恒说:“不能等,等半年学校发展就会晚半年。”
其实,在来到实验学校前郭光恒就已经开始寻答案。在向专家请教中,在倾听学校行政、教师、家长的声音中,结合对数十所学校发展道路的研究,郭光恒得到了启发。
2012年初,实验学校提出了“书香校园、阳光校园、成功校园”的办学理念,整体构建了以阳光德育、阳光课程、阳光课堂、阳光活动为载体的阳光教育体系。
学校以“让生命充满阳光”为课改核心理念,在全校推行“导学展讲练”五环节阳光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索。在阳光课堂推动下,第二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开始提升,一举获得“攀枝花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
此前,郭光恒曾当着全校教师的面“断了自己的退路”:明年教学质量上不去,我就一年到头守在学校里,奖金分文不取。
四川省教育在这一年里,每个年级的考试成绩出来后,都会直接交给郭光恒,由他分析之后,再交给分管副校长
和年级组分析,引导他们去发现隐藏在成绩之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问题。
在这一年里,郭光恒带头上课、赛课。“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长首先要做到,还要做好。”攀枝花市首届校长大比武,郭光恒一举获得一等奖。
就是这样一次次地“逼自己”,到2014年,实验学校连续3年荣获“攀枝花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称号。更让人惊喜的是,三年来,师生20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着力铸就攀枝花市中心城区优质教育品牌”的办学目标基本实现。
伴随荣耀的回归,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师们回了尊严,教学质量也对得起‘实验学校’这块牌子,对得起为攀枝花建设作出贡献的老百姓。”郭光恒欣慰地说。
阳光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一个五彩世界
“语文能考95分,就不要考98分;数学能考98分,就不要考100分。留几分给我,让我带着孩子们玩儿。”从2014年开始,郭光恒开始调整战略。他说:“要分数但不唯分数。力争用更少的时间抓成绩,用更多的时间提升综合素养。”
2015年底,郭光恒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专家讲解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回到学校,尽管还在假期,郭光恒却迫不及待地把构建校本课程的想法告诉了全校教师。然而,这一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反
对。理由很简单,当时,学校学生接近5000人,场地在哪里?教师在哪里?专家在哪里?
从外地请专家在时间上就不现实,更何况学校也没有这笔经费。郭光恒决心从内部着力。
一方面,他鼓励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语文教师可以开设文学鉴赏,数学教师可以开设思维训练,爱好下象棋的后勤工作人员就开设象棋课……
另一方面,学校规定,教师除了教好本学科,必须开设一门校本课程,并与评职晋级等挂钩。
“课程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尊重每位学生不一样的成长方式。学校要尽可能为每位学生开辟多元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寻灵性的阳光。”郭光恒与老师们不断探讨课程的价值。
在郭光恒的带动下,学海泛舟、阳光生活、美时美刻、创意无限、我形我塑……构建起五大体系60多门阳光校本课程。
打破班级、年级限制的“走班上课”在实验学校开始了。学校的课堂延伸到超市、军营、工厂甚至是中央电视台等地。阳光课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五
彩缤纷的世界,让孩子们体验不一样的经历。
“阳光课程,以国家课堂为广袤大地,以阳光德育为空气水源,育艺体之花,扬人文之帆,将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态系统之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年级主任姜仕龙感慨。
学校健美操队在全国健美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荣获CCTV“青少年国学大会”全国总决赛城市对抗赛冠军;2018年,“小百灵”合唱团成为省教育厅认定的“四川省优秀学生艺术团”……2018、2019年,每年学生获得市级以上的荣誉都保持在2000人次以上。
阳光教育,阳光品质。学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携手追梦,培养大国公民
面对AI时代新挑战,学生应具备怎样的适应未来的能力?
郭光恒算了一笔时间账:到2035年,我们的孩子差不多30岁;到2050年,我们的孩子大概40多岁。三四十岁,正值壮年,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他们应具备怎样的建设国家的能力?
“时代赋予了我们职责,那就是培养大国公民。”郭光恒说,实验学校把育人目标定位为:培养有中国根基、世界眼光的优秀少年。
大国公民的素养在一点一滴中养成——
每年“六一”,学校每一位学生都会站上舞台表演节目。郭光恒说:“学校的舞台就是运动场,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主角。”
每年阳光欢乐节,孩子们提前申报呈现的内容,只要通过教师的审核就可以展现。游戏、社团活动、理财精英赛、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等,承载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成长不设边界。
“三千多年前,我们的青铜器、历法等就走在世界前列。同学们,等你们长大以后,拿什么来引领世界?”历史课上,郭光恒不时渗透家国情怀。在实验学校的课堂内外、校园内外,中国梦植入学生心中。
培养大国公民,必定要有站在更大格局看世界
的老师。
2017年12月,“‘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攀枝花年度盛典”在实验学校举行,数学老师朱福显带着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公开课《克与千克》。朱福显带来了天平、体重秤,让学生站在体重秤上称体重,用天平称操场的沙子等物体,同时语文老师则进行《曹冲称象》教学。这样,克与千克有了生活中的对应物,不再是简单的计量单位。
朱福显的体验式课堂、跨学科联合教学,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朱福显说:“如果当初郭校长不逼着
我打破常规,我可能还在墨守成规。”
从此,朱福显一发不可收,和语文老师一起,带着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秋天;和美术老师一起,去建材市场看装修所经历的整个过程……一学期下来,朱福显“有10多节课都在外面晃”。
2019年,语文老师杜迎春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她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还积极参与年级、学校的管理,大量承担攀枝花市的教研活动、年轻教师的培养、培训等工作。
“接触了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阅读了更多教育类书籍,她的视野开阔了,教育的境界提升了,人生的格局也变大了。”郭光恒说。
……
“他们的成功就是学校的成功。”郭光恒千方百计促进教师成长,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实验学校有两项“独特”的规定:第一,住院两个月以内不算病假;第二,孩子考上大学,第一次送孩子上学一个星期不算事假。
郭光恒说,学校管理要靠制度,但也要有人文关怀。我们理解并包容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之常情的需求。八年来,没有一例虚假病假事假,反而是教职工在病假事假后更加投入地工作,更加积极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你并不孤单,实验学校有教师300多人,学生4000多人,家长8000多人,加在一起就是一万多人,我们是一个力量强大的团队。”这是郭光恒经常用来鼓励师生的话。在郭光恒的领跑下,这人走出了攀西大峡谷,走向灿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