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
(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________)      ②因假道于颍(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   
(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是欧阳修如愿归居颍州后所作,由这一时期的诗文可见欧阳修晚年怎样的心境?   
2.古诗文阅读。 
(甲)夏日闲居
(明)高攀龙
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乙)可楼记
(明)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日之暄  , 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  , 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  , 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选自《国学基本丛书》)
(注释)①穆然之思:和顺畅悦的感觉。《诗经》有“穆如清风”句,形容和悦清微之风。②被:受到。③暄(太阳)温暖。④曩(nǎng):从前、过去。⑤苑囿(yòu):栽植林木、驯养禽兽的园地。
(1)解释下面画线字词。 
①可以日之暄 ________
②是之曰“可楼”________
③观览所 ________
④生于有所不 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凡 为 山 水 者 一 致 也 则 吾 之 于 兹 楼 也 可 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说诗碎语》曾评价高攀龙“得陶公意趣。”陶渊明诗云“心远地自偏”,而高攀龙诗云“________”,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甲)诗中绘“渔舟”“儿童”之姿、“北风”“落日”之态,令人沉醉其中。(乙)文中,诗人为寻“________”,游遍五岳名山未得,终登“可楼”而望之,感受到________(结合画线句分析)。
(4)古代亭台楼阁最讲究起名,请结合以上材料和《醉翁亭记》,谈谈名字中的意趣。 
参考材料: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3.课外阅读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①管:钥匙。  ②孟子:对孟明的敬称。
(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潜师以来/不必余之手录
B.公使之曰/此之大丈夫
C.晋人师必于肴/虽乘奔
D.师以袭远/ 无案牍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3)秦师和蹇叔儿子最终的命运如何?蹇叔为什么这样判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对比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ニ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乙)
    质字子野。少道厚淳约,力学问,师事杨亿,亿叹以为英妙。伯父旦见其所为文,嗟赏之。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后献文召试,赐进士及第,被荐为馆阁校勘,改集贤校理,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丁父忧,与诸弟饭脱粟茹蔬。终丧,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日:“事有当争,职也。”卒不为屈。宗旦得盗铸钱者百余人,下狱治,退告质曰:“吾以术钩致得之。”喜见于。质曰:“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惭沮,为薄其罪。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八》)
(丙)
    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初,旦为中书舍人,家贫与昆弟贷人息钱违期以所乘马偿之。质阅书得故券,召子弟示之曰“此吾家素风,尔曹当毋忘也。”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八》)
(1)用“/”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三处)。 
家 贫 与 昆 弟 贷 人 息 钱 违 期 以 所 乘 马 偿 之。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心  吾以术钩致得
B.或异二者之为  以诮质
C.先天下之忧忧  以术钩人置之死又喜
D.不物喜  世此益贤之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尝因争事,宗旦日:“少年乃与丈人抗邪?”
(4)(甲)文中范仲淹感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那么,王质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呢?请结合(乙)(丙)两文中王质的言与行阐述你的看法。   
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蜂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則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則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矾,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
    登览者,辄厌倦,思含是而他游。
    而四望①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百秋,金坛②王中子访予于家[5],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島,烟村云舍,沙鸟风忛,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鸶远而遗近  , 盖远則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①矣;近則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注释】①四望:四望矶,山名;②金坛:县名,在江苏省西南部:③不暇知:顾不得去了解,即不在意。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是楼起于岑山
B.是楼起岑山之巔泛舟后湖
C.不物喜,不以已悲何加此
D.虽有得亦不暇知矣杂然前阵者
(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斯人微:如果没有
B.南芙蓉极:至、到达
C.虽之所谓奇胜乡:乡人、同乡
D.呈于几席 毕:全、都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深厚,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简洁而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B.乙文“起于岑山之巔”、“近接城市,远挹江岛”从方位的角度来状物,景物的概貌给人清晰之感。
C.甲文中最后一段,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遇亦恍”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给人印象极深。
D.乙文中“烟村云舍,沙乌风帆”,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扫叶楼的壮丽景物,于平淡中见雅趣。
(4)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②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
(5)甲、乙两文分别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偿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