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研究生和谐宿舍的构建宁波大学研究生院
要:本文力图从研究生体的特殊性、研究生宿舍管理的不规范以及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性出发分析构建研究生和谐宿舍的困难,进而根据这些限制条件尝试分析建设研究生和谐宿舍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生和谐宿舍对策
一、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国际、国内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健康、持续的发展而提出的战略口号。
和谐宿舍是实现和谐校园、发挥育人功能的客观要求,但与此同时也不难发现,文章主要以大学生整体或者说偏重本科生教育阶段的和谐宿舍进行的阐述。研究生作为大学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宿舍的建设尚未有较为系统的关注。而研究生和谐宿舍的建设必然要与本科生和谐宿舍的建设有其特殊的方面。
二、构建研究生和谐宿舍的困难
构建研究生和谐宿舍的制约因素,不仅在于研究生体的特殊性,而且还在于研究生宿舍管理的不规范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性。
(一)研究生体的特殊性
研究生体的特殊性表现在:第一,社会化程度差异大。由于研究生体生源主要集中在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已工作人员,他们不仅在年龄上有较大差别而且在对社会事物认识上认识差距也很大。第二,个体复杂性程度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体构成更为复杂,年龄差异大、生活背景不同、价值取向复杂。
(二)研究生宿舍管理的不规范
1.开放性。由于研究生体年龄结果不同,外貌特征差异大,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的接触增多,外部人员进入宿舍已经司空见惯。无形中增强了宿舍管理员的工作难度,增加了宿舍不和谐的可能性因素。
2.人情性。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研究生体的整体年龄结够偏大以及自我意识的强化,宿舍管理过程中对部分人的不和谐
行为的“通融”、“留情面”的现象也在客观上纵容了不和谐现象的出现。
(三)研究生教育的不完善性
虽然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但是教育体制及制度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培养制度的不完整性。作为规范研究生培养实践活动和培养关系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它包括一套价值标准、权利-义务规范、教育行为规范,是社会关系比较稳定的、持续的组合。但从诸年研究生培养情况看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依然不够健全和完善。第二,价值观教育成为软板。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有限,培养过程中多以导师为中心,因此班级概念模糊,集体活动难以开展,集体观念日益淡薄,自由散漫,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