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县情
易县,古称易州,因易水而得名。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处),469个村,总人口56万,有汉、满、蒙、回等22个民族。地势西高东低,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大县。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7亿元,同比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78元,同比增长6.1%。目前是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易县历史悠久、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物产丰饶,可以用“近、远、红、绿、多”五个字来形容。
一是近。易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自古为畿南重镇,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处于环京津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内,东北距北京120公里,东距天津190公里,南距保定70公里。国道112线、省道232线(京赞线)、241线(宝平线)与日益完善的县乡道路构成了顺畅快捷的公路交通网络,京昆高速已建成通车,张石高速和荣乌高速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21公里。易县境内包括了大北城、清西陵、狼牙山、血山、坡仓等多个高速出口。
另外,高易铁路、京原铁路位于县境东西两侧,成为易县联通外界的铁路动脉。
二是远。易县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可考证的人类历史上溯到8000年以前的北福地文化,北福地遗址出土的刻陶面具和磨光大石耜(sì,像犁一样的农具),见证了最古老的雕刻技术和农耕文明,此处遗址的发掘成果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公元前21世纪,有易氏部落就在易水两岸定居,留下了“王亥仆牛”的故事。公元前311年,燕国即以下都为都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易州,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易县,迄今已1400多年,2006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千年古县”。 二百多处古文化遗存遍布全县,县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燕下都、清西陵、紫荆关长城、老子道德经幢、北福地遗址、荆轲塔),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城内清真寺、观音禅寺塔、千佛宝塔、云蒙双塔、丛葬墓、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镇国寺石佛、燕南长城、七里庄遗址),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保存完好,为我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紫荆关负山阻河,是军事建筑与自然风景结合的经典之作;千秋绝唱荆轲塔、千古之谜人头坑、千载佳话黄金台、千年不朽道德经显示了易县悠久厚重的文化内涵。易县拥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县东韩村拾幡古乐、易县摆字龙灯、易水砚传统制作技艺)和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易县后山文化、易县燕子古乐、绞胎瓷制作技
艺),是悠久历史文化的活化石。2009年,清西陵、易水砚传统制作技艺、战国立凤蟠龙纹铜铺首(燕下都出土)入选河北文化形象名片。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三是红。易县是革命老区,红热土,英雄故事有口皆碑。、杨成武、周小舟、吕正操等革命前辈,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在易县留下战斗的足迹。涌现出了子弟兵的老大哥崔洛堂,抗日英雄张文海、李君玉,爱民模范谢臣等英雄模范人物。全县有革命纪念地十多处(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北娄山烈士陵园和纪念碑、西邵烈士碑、东旮旯烈士陵园、玉山铺烈士陵园、大兴安烈士陵园、北淇村血井、黄土岭战斗纪念地、寨头惨案纪念地等),狼牙山五勇士、击毙阿部规秀等英雄故事广为传颂。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由元帅亲笔题写,是国家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五勇士跳崖处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景区于2005年确定为全国百处经典红景区之一,2007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10年大年三十,总书记到狼牙山和易县人民共度佳节,把狼牙山命名为“英雄的山”;2011年6月1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狼牙山中心小学视察,对学校管理、寄宿生营养餐等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
四是绿。易县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自古为宜居之地。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交接处,
地貌类型多样,境内有狼牙山、洪崖山、云蒙山、千佛山等山岳,拒马河、北易水、中易水、南易水、漕河等河流,大中小型水库17座。易水湖为河北省四大水库之一,位于中易水上游的山之中,形成了山水相间的峡谷景观,最大水面积27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3亿多立方米,水质良好,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清西陵范围现存树龄300年以上有古松16000多株,是华北最大的人造古松林,狼牙山为国家森林公园,千佛山为省级森林公园,无愧天然氧吧。近年来,易县实施大规模的村村绿、路路绿、景区绿等绿化工程,围绕农民增收,依托项目用活机制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6.7%,居全省前列,被称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和“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
五是多。易县物产丰富,景宜人,钟灵毓秀。林果、石材、畜牧、旅游被称为“易县四大支柱产业”;易水砚、大叶烟、磨盘柿称为“易县三宝”,旧为皇家贡品。易县西部山区出产的知母称为“西陵知母”。“易县毛白杨”是易县特有植物品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30多种,尤其“七石一沙”储量最为可观(即金矿石、花岗石、石灰石、白云石、 大理石、蛭石、麦饭石和建筑沙),被称为“万两黄金县”;享有 “中国石材之乡”的美誉,西部山区特有的浅粉花岗岩,1998年用于天安门广场铺装,被誉为“中华第一石”,天然板岩储量2500
万平方米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板岩生产基地,年出口量占全国的70%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磨盘柿生产基地,1998年被《中国特产报》、中国农学会等单位评为“全国磨盘柿之乡”;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国家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清西陵满族饮食、易县清真饮食、易水湖野生水产、狼牙山和千佛山乡土饮食,构成了易县独有的饮食系列。景观系统内涵深厚,古燕十景(又称古易州十景,为候台清晓(古时政府西面土台)、易水秋风、金台夕照、孔山星月、郎山竞秀、太嵬烟岚、洪崖积雪、太宁叠翠、雷溪春涛(满城龙门水库)、紫荆残月)和西陵八景(易水寒流、拒马奔涛、福山捧日、峨嵋晚钟、云蒙叠翠、华盖烟岚、奇峰夕照、荆关紫气),为历代文人墨客所争相游历和吟咏。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资源得到了深入开发,旅游要素不断完善,正式开放的景区(点)十多个(云蒙山、千佛山、易水湖、龙湖、洪崖山、拒马河漂流等),其中狼牙山、清西陵为AAAA级景区,建设旅游观光采摘园22个,形成了以狼山易水清西陵为代表、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旅游、乡村旅游为特的新景观体系;旅游宾馆20余家,床位3000余张,其中三星级宾馆3家(百益城宾馆、欣燕都望龙山庄、天光假日酒店)、二星级宾馆2家(龙湖度假村、华路宾馆);规划开发旅游农家院1200多个,床位5000余张,狼牙山镇东西水村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目前,易县县委政府正在紧紧围绕千年古县、绿易州、中等城市发展定位,紧扣旅游整合、工业聚集、城建造区三大工作重点,为建设京南生态旅游文化名城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