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为什么叫鄄城?⼭东省各地市县地名的由来!
编辑:⼩许:155****3250
⼭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称崤⼭或华⼭以东的地区为⼭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唐代和北宋时代,太⾏⼭以东的黄河流域⼴⼤地区被称作⼭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代,设置了⼭东东、西⼆路,⼭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东⾏省,后改称⼭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东省,“⼭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菏泽
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济⽔所汇,年久湮塞,遗址在菏泽市东南15公⾥处。以⽔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1949年8⽉,平原省建⽴,划境内西北部为菏泽专区,治菏泽县。“菏泽”⼜成为专区或地区级地⽅名称。
单县:单县古称单⽗,由舜帝的⽼师单卷居住地⽽得名。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单⽗县,其地直属单州。次年7⽉,降单州为单县,单县由此定名,⼀直沿⽤⾄今。
单卷,⼜名善卷,古⼈尊称单⽗。相传为远古后期东夷族中影响较⼤的⽒族⾸领,善道术,居于单⽗。《路史》
载:“单⽗为舜师单卷所居……故称单⽗。”这就是单县古称单⽗的来历。
成武县:“成武”⼀名因汉⾼祖刘邦在此“成就武功”⽽得名。
郓城:春秋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鲁在此驻军并筑城名郓,郓城⾃此⽽得名。
东明县:东明县建置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始称“东昏”,公元九年反其义改为“东明”。
曹县:明洪武⼆年(1369年),曹州治因⽔患迁置楚丘县盘⽯镇,撤楚丘县⼊曹州,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为县,始有曹县,明正统⼗年(1445年)⼗⼆⽉,划黄河以北的⼗⼋都复置曹州,曹县应更名⽽未更,沿⽤⾄今。
牡丹区:2000年,设⽴菏泽市牡丹区,以原县级菏泽市的⾏政区域为牡丹区的⾏政区域,因境内“菏泽牡丹甲天下”⽽得名。
定陶:定陶之名缘于陶丘。《说⽂》“陶丘再成丘也,在济阴”,这⾥有丘双层,像陶灶,故名。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出海⾄齐,辗转⾄陶,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定陶”。
巨野:巨野县因古为⼤野泽⽽得名。
鄄城:春秋时期为卫国鄄⾢。战国时期属齐国甄⾢(甄,⾳juan,“鄄”的异体字)。秦时改鄄⾢为甄城。西汉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鄄城⽽得名(城址在今旧城镇)。
临沂
以临近沂河⽽得名。
蒙阴:西汉初设蒙阴县,因在蒙⼭之阴⽽得名。
苍⼭:1947年3⽉,赵博县东部析置为县,为纪念1933年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苍⼭”⽽得名。
郯城:郯城,因郯国都⾢古城⽽得名
临沭: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得名。
莒南:1941年1⽉,析原莒县南部地域成县,故名莒南县。
沂⽔:隋开皇⼗六年(公元596年)改东安县为沂⽔县,因沂河流经境内⽽得名。
沂南:因在沂⽔县之南⽽得名。1939年置南沂蒙县,1940年改称沂南县。
河东:1994年12⽉设⽴县级⾏政区,⾪属临沂市。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
罗庄:1994年设⽴罗庄区,以区政府驻地村得名。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罗姓⼈在此定居成村,因地⾯多泉,遂命村名为罗泉庄,后更为罗家庄,今简称罗庄。
兰⼭:因现境域历史上属兰⼭县⽽得名。1994年县级临沂市撤消设兰⼭区。
平⾢:传说是春秋时期季平(平)⼦的封地(⾢),故名平⾢。
济南
因城在古济⽔之南故名济南。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千佛⼭)⽽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之下⽽得名。1955年9⽉改称历下区。
商河:“商河”这个名字来源于西汉时期的历史名⼈——许商。当时黄河下游经常出现⽔患,受其害,当地百姓民不聊⽣。许商来此治⽔,历时13载,凿河疏导,引河⽔⼊海,从此百姓过上了太平⽣活。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许商,就将这
⽣。许商来此治⽔,历时13载,凿河疏导,引河⽔⼊海,从此百姓过上了太平⽣活。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许商,就将这条引⽔⼊海的河叫商河,从此,县随河名,⼀直叫到今天。
槐荫区:解放后,此处有南⼤槐树南街、北街、中⼤槐树南街、北街,槐村街,槐荫街等街巷。195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市辖区应改为地名称呼”的指⽰,将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的第六区改为槐荫区。
济阳县:⾦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长清区:长清因境内齐长城和清⽔⽽得名。
章丘市:由于境内有座章丘⼭(现⼥郎⼭)⽽以⼭命名。
平阴县:隋开皇⼗六年(596年)置榆⼭县,⼤业⼆年(606年)改称平阴县。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位于济⽔之阴⽽得名。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天桥区:1955年9⽉8⽇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得名。
青岛
最早以地名见诸⽂献是在明代。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在《地⽅事宜议》中称:“本县东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居者,⽈青(即青岛)、⽈福(即⼤福岛)......”当时青岛、⼤福岛等均属即墨县辖。这⾥“岛之可⼈居者”,不是指前海中⽆⼈居住的“⼩青岛”,⽽是指陆地村镇的称谓,⼀直沿⽤到清代。1897年德占青岛后,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因范围包括胶州湾⼀带,整个租借地称“胶澳”。民间俗称“⼤青府”。1899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区称为青岛。1929年全区域称青岛市
市南区:位于青岛市市区南端,故名市南区。
市北区:因地处青岛市⽼城区北部⽽得名。
四⽅区:四⽅区建于1951年,沿⽤原四⽅村之名。
崂⼭区:1988年改设崂⼭区,因境内崂⼭⽽得名。
黄岛区:1979年1⽉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划归青岛市,为黄岛区。因地处黄岛⽽得名。
李沧区:1994年,青岛市实施⾏政区划调整后设⽴。由原沧⼝区的8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原崂⼭区的李村镇(崂⼭区政府所在地)合并后设置。
城阳区:1994年5⽉设城阳区,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得名。
即墨市:这个名字早在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或许更早)即墨这地⽅有⼀墨⽔河,⽽“即”的古义是边的意思,也就是说即墨这地名就是墨⽔河边的意思。
说即墨这地名就是墨⽔河边的意思。
胶州市:1987年撤县设⽴胶州市,因境内有胶⽔⽽得名。
胶南市:胶南历史上多分属胶州、诸城,1946年成⽴胶南县,因地处胶县南部⽽得名。
平度市:据《重修平度县志·叙》载,“平度”汉旧县名也。《通志》引《说苑》闾邱先⽣对齐宣王,顾选良
吏,“平”法“度”⾂得寿矣之⾔,谓义盖取此。明始称平度州,1914年改平度县,1989年10⽉撤县设市。
1398年(明洪武三⼗⼀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来。
⽂登:⽂登之名源于⽂登⼭。因秦始皇东巡,召集⽂⼈登此⼭论功颂德⽽名。北齐天统四年(568年)置⽂登县。1988年撤县设市。
荣成:清雍正⼗三年(1735年),裁成⼭卫设县。雍正帝钦赐嘉名,“以始皇尝射⼤鱼于荣成⼭,⼭在⾢境内,故命名因之”。1988年撤县设荣成市。
乳⼭:⼤乳⼭四⾯环海,⼀⾯接陆。主峰呈圆锥形,⼭势突兀,⼭巅陡峭圆润,形似⼀丰满的乳房,这也便是乳⼭市名字的由来。
环翠区:环翠区因境内明代古迹环翠楼⽽得名。
就是淄川博⼭的合称,因为最早的淄博市就这两个区。淄博是由五区三县组合⽽成的名称,正所谓到了淄博却不到淄博,成为外地⼈到淄博后遇到的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