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高中2020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茬的潜伏芽萌发,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长成稻株,抽穗成熟的水稻。在我国东部地区,再生稻一般在4月插秧,8月上旬收割第一茬稻后使稻茬侧芽继续萌发、长穗,约2个半月后稻谷可再次成熟,产量约为第一茬的1/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气候角度考虑,下列省区中最适宜采用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是( )
A. 内蒙古 B. 海南 C. 黑龙江 D. 安徽
2. 在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双季稻种植区改种再生稻,主要原因是再生稻( )
A. 总产量更高 B. 生产成本低 C. 土地利用率高 D. 技术要求低
3. 为使再生稻高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因地适时早播②培育优质稻种③规模化大棚种植④提高机械化水平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再生稻是指在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未收割的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从气候角度考虑,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多的地区。安徽省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热量条件不足以种植双季稻,最适宜采用再生稻种植模式,故D正确,ABC错误。
【2题详解】
种植双季稻需要进行两次播种、收获,成本较高,再生韬是头茬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再生、抽穗成熟的水稻,不需重新育秧、移栽,生育期短,因此成本低于双季稻,在一些原来种植双季稻的地区也改变为种植再生稻,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再生稻产量较低、技术要求高,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故B正确,ACD错误。
【3题详解】
①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量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的地区。因地适时早播可以有效利用热量条件,延长水稻生长期,提高产量,故①正确;②培育优质稻种有利于再生稻高产,故②正确;③规模化大棚种植成本太高,不适合水稻等大田作物,故③错误;④提高机械化水平对提高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城市冷岛强度指一定范围城市区域与邻近绿地区域平均气温之差。下图为江淮地区某大型城市的公园绿地与邻近主城区冷岛强度变化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通常,城市主城区常有“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城市( )
A 太阳辐射强度大 B. 地面辐射强度大
C. 大气削弱作用强 D. 大气辐射作用弱
5. 6-7月,该城市区域冷岛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蒸腾作用强②大气降水多③植被保温强④植被遮蔽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影响该城市区域冬季冷岛强度趋近为0的主要因素是( )
A. 植被叶面积 B. 下垫面性质 C. 盛行风强度 D. 城市产热量
【答案】4. B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由于城市建筑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同时工业及各种生产活动多,释放出较多的人为热,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由此可知,地面辐射强度大符合题意,B正确;城市主城区释放的大气污染物相对较低,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强度小,A错误;大气削弱作用强,会造成气温下降,C不符合题意;城市气温高,大气辐射作用强,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该城市位于江淮地区,公园绿地以乔木为主,夏季乔木生长旺盛,蒸腾作用强,大量吸收热量,造成气温下降,且植被遮蔽强,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①④正确;大气降水多对城区影响差别不大,降水会释放热量,植被保温强不符合此时以遮阴作用为主的特点,且保温强形成不了冷岛强度大的效果,故②③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本地植被应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冬季部分乔木大量落叶后植被叶面积大幅
度下降,造成公园绿地性质与周边差别缩小,故冬季冷岛强度趋近为0,A正确;下垫面性质不会随着季节产生改变,盛行风强度、城市产热量对公园绿地与邻近主城区影响差别不大,故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冷岛效应是指某一区域温度低于其周围区域及该区域所在地平均温度的现象,即相对于周围环境该区域是一个冷源,形成一种与热岛效应相反的冷岛效应。城市中的水域和绿地冷岛效应明显,被人们称为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水体对热岛效应的缓解强于绿地,而水体与绿地混合配置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又强于水体。
下图为2022年10月3日某时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指出图中M气压中心的气压值可能是( )
A. 1018 B. 1014 C. 1010 D. 1006
8. 图示时刻,图中甲地风向是( )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9. 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降水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7. C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M外围闭合等压线数值为1012,该等压线介于1012与1016之间,所以M气压应小于1012,且等压距为6hPa,所以M气压介于1006-1012hPa(不等于1006和1012),故选C。
【8题详解】
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偏西北方向,该地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转,并与等压线斜交,由此可知,当地吹东南风,故选B。
【9题详解】
结合图中气压分布可知,甲位于低压槽附近,易形成锋面,易降水。乙、丙位于高压脊附近,降水少。丁位于高压中心附近,降水少。故选A。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3)定偏转角度:分清是在高空还是近地面,若是近地面,受到3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河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村落布局常依山就势,呈现出带状、团状和阶梯状等空间形态。下图为当地某山谷示意图,图中甲山坡为传统村落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影响图示山谷民居坡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潮与取水 B. 防寒与取水 C. 采光与防寒 D. 采光与防洪
11. 该地多数民居采用合院式布局,其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强光照射 B. 抵御冬季严寒 C. 避免洪水威胁 D. 减轻地质灾害
12. 推测Ⅰ、Ⅱ、Ⅲ区域内村落的空间形态分别为( )
A. 团状、带状、阶梯状 B. 带状、阶梯状、团状
C. 团状、阶梯状、带状 D. 阶梯状、团状、带状
【答案】10. C 11. B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由于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可判断该地在我国西北地区,民居坡向朝南,位于阳坡,可接受更多光照,同时北部山地可减小冬季北风的影响,起到防寒作用,C正确;坡向选择对于取水、防洪的影响相对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11题详解】
合院式布局,可形成房间包围的院落,可抵御冬季严寒,B正确;该处民居主屋主要朝南,利于采光,A错误;避免洪水威胁可向高处迁移,C错误;合院式不能减轻地质灾害,D错误。所以选B。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Ⅰ区域土地平整,坡度缓,面积大;Ⅱ区域形成深切沟壑;Ⅲ区域河谷宽浅,坡度较缓。地形平坦开阔,聚落分布相对分散,面积较大,可成团状布局;坡度最大的地方,土地面积狭小,聚落分布呈阶梯状;谷宽沟浅的地方,聚落分布主要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布局,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
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四合院为其典范。
我国县级行政区有市辖区、近郊区、县级市和县域四种类型。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部分县级行政区出现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收缩型县级行政区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四类县级行政区收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