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副省级)
申论真题解析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真题答案
(一)阅读“给定资料 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 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 200 字。
【参考答案】
问题有:1、文明缺失;2、道德教育形式化;3、阅读设施不完善,读书少;4、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礼俗逐渐流失;5、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
建议有:1、阅读立法,建立图书馆并资源共享;2、加强自身文明修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做好示范作用;3、编制礼仪教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4、加强素质教育,开设国学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197字)
(二)“给定资料 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 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 150 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意在指出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我们的教育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味去适应外界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
了,主流价值却全部忘了。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150字)
(三)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 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20 分)
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3)不超过 400 字。
【参考答案】
导言:“艺术家黎明作品集美展”在本美术馆举办。艺术家黎明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他的的行为、装置、水墨试验、油画、综合材料等艺术创作都蕴含了“中国精神”。
在黎明早期的油画作品中,长城形象的运用突出了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意味。他的装置作品《为长城延伸一万里》蕴含的中国精神凸显民族自尊与主体性精神,是他表现大国意识的一个前提。
黎明采用布面、牛皮卡纸、水墨、长城风化的泥土、油墨、丙烯、工业胶粘剂等综合材料创作作品,构成了时空、地理、人文三位一体的对话关系。用中药为长城疗伤的创意体现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神和责任担当;用水墨精神彰显东方文化精神;采用现代化机械制造,以冰雕的技法立体展现中国精神的内核。
黎明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中国精神和本土语言的强烈自信,挖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科
技理性主义洗劫世界的当下,如何以中国精神的文化想象,展开大国意识的责任抱负。(390字)
(四)某区一所中学举办“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假如你是该区文明办的负责人,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讲话。请结合“给定资料 5”,写一篇题为“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的讲话稿。(20 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对象明确,切合主题;(3)语言生动,有感染力;(4)不
超过 500 字。
【参考答案】
标题和称呼——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发言事由——受邀参加“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文明素质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必修课,大家要重视。
发言内容——我们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礼仪文明的重要内容,文明素养事关民族素质、精神弘扬。但社会上出现不少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影响国家形象和个人素养的。国民素质体现在点滴小事,道谢和应对致谢是生活中最常碰到的。我们要重视从小事做起,努力修身养性,善待社会。
重申主题——文明素养意义重大,要切实行动起来……谢谢大家!(481字)
(五)“给定资料 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 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 1000~1200 字。
【参考例文】
提升修养是大国屹立的基础
大国崛起,展现的不仅是船坚炮利,更有大国意识这一软实力。近代,中国文明遭遇冲击,多了对文化历史的质疑,少了民族自信与从容,大国意识就此衰落。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名言,对于我国来说,有着指导复兴崛起的重要作用。它提醒我们,公民要通过文化修养学习,提升公民素质,重塑大国意识,展现大国气度。
公民的素质,是国家、社会文明的投影。梁启超先生曾力推“新民说”,他大声疾呼,目光短浅、自私浅薄的国民无法成就一个伟大的国家。如今,我们身处中华民族开启百年复兴之旅的当下,开展文化修养教育,正是国家屹立世界舞台的基础。
文化修养教育,关乎公民意识的觉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重视培养公民个人对国家责任的担当意识。正如王夫之所说的“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就在教导人们要有“主人翁”意识,具备以身许国的思想。众所周知,千百年来,中国每逢危急存亡,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这正是由于他们通过文化修养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如今,我国百年复兴大业开启,需要社会大众策力,只有加强文化修养教育,唤醒公民意识,才能主动承担自身使命。
文化修养教育,关乎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改革推行多年,其目的在于实现“素质教育”,
但现实中却变成了对学生才艺的要求。其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不在内容,而在心灵。正如建设“书香社会”,就是引导大众在阅读中品味作者思想,进而提升文化修养,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典型代表。公民是国家形象的名片,一举一动彰显着民族素质的高低。近来我国公民出国,有些人不是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就是不尊重当地风俗,这些素质低下的表现,是对民族素质的拉低。作为国际地位上升的大国,我们亟须开展文化修养教育,实现民族素质整体提升,才能展现泱泱大国的风范气度。
文化修养教育,关乎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五千年的薪火相传,造就了中国人对华夏文明的从容自信,汉唐以降的外国来朝,更使得中华文明传扬四方。然而,近代中国闭关自守,导致文明衰弱,再加上外来文明的碰撞,更使得社会大众对本国文化信心不足。民族文化汇聚着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实现百年复兴的精神基础。学习文化修养,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感受,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礼貌,则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身处百年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开展文化修养教育,才能重新树立大国意识,让国人重拾成就伟业的信心。
改革开放,百业振兴,中国步入富强之路;民族复兴,大国崛起,中国再踏新的征程。身处中国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应开展文化修养教育,提升国家整体素质,由此重塑大国意识,展现大国气度,让复兴中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傲然屹立。(10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