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20-2021学年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全卷共14页(试题卷10页,答题卷4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答题只能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时用黑签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
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嵌入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社会变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条件;语言的不断更迭,也直观、生动地体现着社会脉动。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根植于网络土壤的表达方式成为流行语。比如,根据电影《流浪地球》中反复出现的行车安全提示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网友效仿出“祝福千万条,健康第一条”等各种表达,应用于不同的语境当中,增加了语言交流的亲和度和接受度。
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创作平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发明”、改造的不少网络热词生动鲜活,反映着他们的关切和心声,展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硬核”呈现对真正实力的尊重与推崇,“点赞评”表达对优质作品的肯定与赞扬。这些流行词在年轻人中引发共情,形成共鸣,既彰显独特个性,又在田田相传中传递着青年体的朝气。
2020年,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作为交流媒介,网络热词虽然来源于虚拟世界,但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情民意。从“飒”到“最美”的流行,从“后浪”到“白衣执甲”的新义,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田头禅,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照片,其背景是更有温度、更具获得感的生活。
快速更新的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善于在浓厚的情感包裹下,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晒”“上头”等词语动作性强,画面感足;古文、方言的化用妙趣横生……多种多样的网络热词通过新句式、新表达、新修辞,为汉语增添活力。“蛮拼的”“萌萌哒”这样网感十足的词语,让表达多了几分灵动与时尚;当我们在屏幕上打出“焚膏继晷”“珊珊可爱”这样的古典词语,汉语的典雅与韵味也扑面而来。
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也有讲究。有的网络热词使用不符合交流场景,常会引起尴尬和不适,起不到应有效果;有的网络流行语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更欠缺典雅,需要予以规范。网络热词体现着互联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唯有表达积极态度、观照现实发展,方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选自《人民日报》曹雪盟《热词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社会变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条件,因为语言的不断更迭,最直观生动地体现着社会脉动。
B.网民创造的生动鲜活的网络热词,反映着网民们的关切和心声,展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传递着青年体的朝气。
C.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已嵌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中,让人们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进程,也真实的反映了民情民意。
D.网络热词简洁精炼,善于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是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针对生活中出现的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逐层深人地论述了热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总分式展开论述,语言鲜活生动而又逻辑严密。
C.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部分网络热词,说明网络热词已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
D.第五段中列举多种多样的网络词语,证明网络热词的快速更新为语言演变带来了新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层出不穷,只要了解网络热词和流行语的意思和用法,就能进行网上冲浪。
B.电影《流浪地球》中的行车安全提示语被网友效仿,应用于不同语境,增加了语言交流的亲和度和接受度。
C.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有讲究,要注意使用的场景和用语的规范,否则就会引起尴尬和不适,变得低俗粗鄙。
D.只有那些能够表达积极态度、观照现实发展的网络热词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获得长
久的生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西兰国家水事和大气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在新西兰月边海域采样的鱼类中,不仅鱼类内脏中有微塑料,甚至肌内组织中也发现了微塑料成分。
这项研究显示,鱼类吞食微塑料后,肠道会出现明显的炎症,影响鱼类消化系统等功能,最终可能影响其生存,损害程度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研究发现微塑料还会通过肠壁进入鱼类肌内组织,影响其健康,而人类在食用这些鱼肉后,也会不知不觉地摄入微塑料。研究人员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海洋中最常见的微塑料类型——微纤维对鱼类的长期影响。
微塑料通常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微塑料已对海洋生态环境
构成污染。这些废弃物进入食物链后,又会流回人类餐桌,危害人体健康。
(据新华社惠灵顿电 记者卢怀谦、郭磊)
材料二:
全球的各大海洋几乎都存在塑料污染问题,在海洋垃圾当中60%-90%都是塑料垃圾。美国的《科学》杂志最新研究发现,每年有大约800万吨大块的塑料垃圾以及150万吨的微塑料(直径小于或等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垃圾流向海洋。初级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生活之中,大约98%来源于陆地,仅有2%来源于海上的活动。海洋中的次级微塑料污染问题大部分来源于塑料垃圾的处理不当,包括塑料瓶、塑料吸管、塑料购物袋,以及海洋中的渔船、运输船舶以及油井等倾倒塑料垃圾以及废旧渔网的丢失或者遗弃等。
全球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由于全球海洋的连通性,海洋塑料垃圾随着洋流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导致了全球海洋生态的污染问题。因为塑料不能实现自然性降解,塑料污染一旦形成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对其所在之地的生态造成危害。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还可能造成船只以及海洋生物的缠绕,被海洋生物误食吞咽下去的海洋
塑料无法消化,对海洋生物来说是致命性的,成为海洋生物的“新型杀手”。另外,海洋微塑料的大量存在,也越来越多地聚集到海洋生物的体内,影响其健康发展,并且最终可能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当中。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海洋塑料污染问题也会破坏海洋植物的生存,而这些海洋植物为地球提供了大约10%的氧气,因此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地球上的生命“窒息”而死。
凉山州人事考试网
(选自《国家治理》周刊孙凯《全球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
材料三:
我国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在2007年就正式启动了海洋垃圾监测工作,2016年将海洋微塑料纳入监测范围。
据2019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海洋表层水体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4027个/平方千米,与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区域处于同一水平(低于北大西洋中部环流区热带区域、东北太平洋和黑潮区域)。对渤海、东海15个点开展的监测结果显示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密度为0.82个/立方米和0.25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进一步表明了我国近海表层水体
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这也印证了中国虽然是塑料生产大国,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污染大国。
我国从源头防控、替代使用、加强回收、开展治理等方面都对海洋微塑料治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依法严控垃圾进入海洋环境。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严格塑料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陆源输入、减少海上来源。
加强废弃物监督管理,近些年陆续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涉及城镇固废垃圾、农业垃圾治理、河道垃圾管理、船舶港田垃圾防治、“洋垃圾”禁令等诸多方面,对加强陆源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塑料废弃物入海起到积极作用。
(《守护“地球之心”——海洋:塑料垃圾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材料四: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是关于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最全面的国际环境协定,目前共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87个缔约国,具有全球普适性。公约总体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危险废物及其他废物的不利影响。
2019年5月公约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巴塞尔公约塑料废物修正案》,将不可回收和受污染的塑料废物列入公约受控范围。缔约国应对其采取源头减量、环境无害化管理、越境转移控制等措施。同时,第十四次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在巴塞尔公约下进一步采取行动应对塑料废物》,从全生命月期的角度对塑料废物提出了全球性的管理方案,包括塑料制品绿设计和绿生产、塑料废物越境转移控制和环境无害化管理等各方面。《巴塞尔公约》的相关决议使全球塑料废物管控进入了实操阶段,全球防治塑料废物污染框架基本建立。
(选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金惠《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全球携手正当时》)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西兰研究者在海洋鱼类肌肉组织中发现微塑料,人类在食用这些鱼肉后,也会不知不觉
地摄入微塑料,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B.海洋塑料污染成为海洋生物的“新型杀手”,同时也破坏了海洋植物的生存,从而最终会导致地球上的生命“窒息”而死。
C.目前,我国在海洋微塑料治理方面开展的源头防控、加强监管等工作,在控制塑料废物入海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D.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应当全球携手,《巴塞尔公约》的相关决议基本建立了全球防治塑料废物污染的框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的各大海洋几乎都存在塑料污染问题,而这当中大约98%的初级微塑料来自于陆地上的生产生活之中,2%来源于海上活动。
B.微塑料已对海洋生态环境构成污染,有研究显示,海洋鱼类吞食微塑料后最终可能影响其生存,损害程度与微塑料浓度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