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忠林 鹿 立 周德禄 孙同德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01期
        摘的要:自2007年以来,课题组积极致力于人才供需预测机制研究,对如何建立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机制提出了概念架构,在吸纳国内外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山东省人才效率预测模型、行业——学科人才转置矩阵模型、人才供需优势指数模型等,在相关数据的支撑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是:GDP高增长与低就业并行;人才教育供给结构偏离人才产业需求结构;大学生就业压力学科分布不均。为进一步提高人才供需预测工作质量,建议今后应进一步重视样本点建设,加强会议交流,加大政府投入。
        关键词:人才供需机制 人才供需预测 山东省
        1、项目背景及成果反响
        上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效应于本世纪初开始爆发性释放,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据
统计,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山东省大学毕业生数由3.5万人增至期末的约5万人,每年递增约为0.15万人。新世纪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2003年突破10万人大关,2008年超越4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约6万人,绝对量增速是上世纪90年代的40倍。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于2005年和2007年专门下发鲁政字133号、鲁政办字35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信息交流和发布机制”并责成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开展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研究。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王军民副省长的支持下,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成立了“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自2007年以来,该课题组经过三年的专题研究,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完成6项专题报告和相关成果若干,其中主要成果先后被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副省长王仁元、王军民、李玉妹、黄胜等多次批示和转发,为全省人才供需预测机制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每年春秋两次定期发布的专题研究报告被大众日报、齐鲁晚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人口报、山东电视台、新华网、网易、搜狐等省内外主要媒体摘发和转载30余次,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反响。
        2、四个关键环节:人才供需预测工作机制的基本架构
        人才供需预测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人才配置效益的基础性工作。课题组几年来关于人才供需预测研究的实践经验,表明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完善四个环节。
        第一,数据采集。能否获得全面、及时和可靠的基础数据是能否开展人才供需预测的基础和前提。人才供需预测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等部门以及各行各业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协助。
        第二,建模分析。科学、客观的统计分析模型以及现代高效的分析统计软件是完成人才供需预测的质量保障。经过几年的研究积累,山东社会科学院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基本上了解和把握了国内外关于人才供需预测的基本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一套符合我省数据现实的预测模型和方法。
        第三,专家论证。人才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分析和论证。对于建模分析得出的结果,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会有不同的分析和认
识,如果能够全面地吸收和借鉴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人才供需预测工作是一个十分有益和必要的提升。
        第四,信息发布。信息发布主要涵盖三个渠道并服务三大体。第一,通过大众媒体宣传,向全社会民众宣传人才供需态势,指导众在就学、择业、培训等方面做出理性的选择。第二,向教育、人力资源、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提供专业报告,为有针对性地出台人才供需平衡的制度措施提供参考。第三,为省委、省政府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帮助省委省政府更加全面细致地把握人才供需态势,提升人才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的支撑力。
        3、建模分析:人才预测的核心环节
        在认真吸收借鉴国内外人才预测先进技术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先后建立了人才效率函数预测模型、行业-学科人才转置矩阵模型、人才供需优势指数模型等,并在有关部门相应的统计调查支持下,进行了实证分析。
山东省大学生就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