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劳动就业问题分析
【摘 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随着体制改革,中国劳动力面临着严峻的失业形式。针对各种失业,国家和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来解决。其主要政策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关键词】失业;公共政策
失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失业现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所谓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浪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然而,伴随着新旧体制转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而临着失业问题的严峻挑战,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城市职工的下岗数量增大,使我们在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也不得不正视其带来的附产品失业。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应对劳动就业的挑战。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中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综合素质较低,一般劳动力严重过剩,但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劳动力素质低,从事非农产业的能力差。因此,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并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积极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努力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的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构成会逐渐由第一产业占优势而逐渐转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国外经验也表明,第三产业既是增加值比重上升最快最大的产业,又是吸纳劳动人数最多的产业。中国第三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而且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弹性较大,多数要求不高,比较适合中国下岗失业人员的素质现状。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导部门,应该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增加就业的战略性选择。
3.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目前我国的毕业大学生是失业的主要的体。因此,首先要合理调整大学生就业意愿。大学生应该把眼光放得宽一些,远一些,在不同层次和类型上寻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防止出现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那些有非国家机关不去想法的大学生,应及早调整想法,接受现实中的市场需求。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掌握最新的就业形势,结合自己目前的实际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愿,适度选择就业职位。
其次,调整就业期望。有些大学生薪酬方面的期望值与企业所能的提供存在差距。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人才、精英人才。大学毕业不等于能力和技术就适合社会的要求,大量的职业能力都是要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大学毕业生应当正确估计个人价值,提出既能满足自身需求又适合企业实际的期望,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
4.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所谓积极的就业政策,从内涵上讲,就是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增进社会福利的就业政策,绝对或相对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则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具体来说:
4.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用于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政府直接购买就业岗位,鼓励企业雇用下岗失业人员;政府制定鼓励用工单位吸收下岗失业人员的有关政策。主要通过财政、税收和用工补贴的方式,以降低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成本。通过实施就业补贴政策,虽然增加了一些政府财政支出,却相应地减少了失业保险金支出,增加了就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实现了社会,为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4.2保证小额贷款的顺利发放。小额贷款因盈利率很低,无法保证商业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建议由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来承担这一职能;同时,对下岗职工自谋职业提供信贷支持,应建立一个担保基金,对经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提供担保,消除下岗职工获得创业资金的障碍。
4.3税收减免政策应从集中在服务业逐步扩大到制造业,因为制造业能容纳更多的产业工人,对吸收下岗人员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至免税。
5.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要在全国特别是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行业、地区建立相应的失业预警系统,预测失业
变动情况并及时报警。针对具体情况,准备应付的预案和计划。失业保险要准备足够的资金,尽快解决失业保险覆盖面太窄、资金不足以及失业保障金给付标准不明确等问题,提高抗失业风险的能力,保证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其中主要是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6.规范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这一模式的良好运作,要求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一个统一开放、依法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是保障劳动力流动,使企业和劳动力实现动态优化组合的基础。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一是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在地区、行业间的壁垒,促使企业根据需要更灵活地调整劳动力存量,根据劳动力市场价位控制人工成本。任何用排斥外地劳动力进入保护本地居民就业的做法,从长期看破坏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会使当地工资上涨,企业因此会减少用工,反过来影响就业。二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通过规范化的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系列化服务。三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性统一信息网络建设。包括劳动力供求信息
网络、职业培训网络和职业介绍网络,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和手段传递信息的作用,降低劳动力市场职业搜寻成本。
总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努力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晓亮.新时期劳动就业理论和战略.理论前沿,2002, (21).
[2]张维平.WTO框架下我国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3]胡德锌.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4]刘俊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重庆就业网中央民族大学;2010.
[5]刘静.应对新时期劳动就业的新变化.现代商业,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