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开始了。“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战争     
C.第二次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3.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
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4.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一项是(  )
A.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 
B.沙俄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C.威海卫战役中,丁汝昌自杀殉国 
D.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5.下面漫画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一些天真的想法。该想法最终破灭的根源是(  )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口a田c甲d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6.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被欧洲列强推翻
7.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模式是“冲击——反应”模式,即由于西方的强大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中国相应作出了一系列回应。以下史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二次战争——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
C.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      D.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
8.文献资料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下面能为研究“维新变法,救亡图存”这一思潮提供证据的是(  )
9.下面是20世纪初的讽刺漫画《小磨香油》。其反映了清政府(  )
A.闭关锁国限制了对外交往
B.顽强抵抗外国侵略势力
C.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积极谋求发展资本主义
10.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对“国体之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
C.结束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1.1916年以后,中国各省份因中央政权的软弱而觅得更大的自治空间,在地方实力派的掌控下,对中央号令或阳奉阴违或干脆不予置理,中央再难以控制地方。这说明中国(  )
A.民族危机严重      B.经济发展受阻 
C.思想的近代化      D.军阀割据纷争
12.《新青年》发表的某文章中提到,写文章时不应摹仿古人写“八股文”,而应该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提倡自由平等          B.抨击封建礼教 
C.提倡民主、科学      D.倡导文学革命
13.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4.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影响是(  )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和工人阶级为达到爱国的目的,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积极倡导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进而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大解放。
A.都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胜利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都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
15.李生同学在山西省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阅读了《三晋丰碑》一书,在读到高君宇生平时做了相关笔记。由此可知,高君宇是(  )
高君宇
1912年,高君宇从家乡娄烦县来到省城太原,就读于山西省立一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在那里,他结识了李大钊,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先后出席了党的第二、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2年,当选为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4年,受中共北京区委的指示,回到太原建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
1925年3月,高君宇因病不幸在北京逝世。
A.中共一大代表之一      B.建党初期的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