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讲义2021
司法考试讲义2021
法典和司法解释一直是司法考试的重点。法典是指民诉法、仲裁法和海事特别程序法,条文有477条。司法解释主要有《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意见》(320条)、《经济审判中严格
执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22条)、《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规定》(34条)、《关
于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规定》(49条)、《关于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24条)、《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137条),共709条。合计1186条。司法考试的试题有相当数量都是在法典和司法解释的条文中直接命题,或者可以从法
典和司法解释的条文中到答案,比如:2021年司法考试单选题中民诉法和仲裁法共16分,其中11分来自法典和司法解释。
民诉法和仲裁法虽然条文很多,内容庞杂,但考点相对集中。民诉法的考点集中在管辖、当事人和代理人、证据、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执行程序几个部分。仲裁法的考点集
中在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仲裁协议、仲裁组织、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和撤销上。试题中涉
及这些考点的分值占民诉法和仲裁法总分值的70%以上。
近几年的试题有加强理论考查的趋势。比如2002年考了诉讼标的,2021年考了诉的
要素,2021年考了诉的种类。2021年理论考查加重。这些理论问题是民诉法和仲裁法的
法典和司法解释没有的。
试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大。比如2021年民诉法部分考了可以申请复议的裁定和决定,
还考了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的共同点。这些内容往往涉及几章,需要归纳总结。
四.考试考点在细化
法治理念部分、商经部分、刑法部分、民事诉讼部分考点在细化。
4.1 《汉宫秋》对昭君故事的创新之处
马致远杂剧中,历来论曲者皆以《汉宫秋》为元剧之冠。“《汉宫秋》除故事悱恻动人,隐含家国之痛外,其曲文之雅丽与描写手法之高妙,亦非他家所能及也。”
《汉宫秋》一名《孤雁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末本,正末扮汉元帝。大致剧情如下:汉朝奸相毛延寿为了向皇帝献宠,建议向民间广搜
美女,以充后宫,元帝应允。毛延寿借给宫女画像为名,广收贿赂。湖北秭归美女王嫱因
拒绝行贿,而被毛点破美人图,打入冷宫,不得见君王。后昭君幽怨的琵琶声打动了正在
巡宫的元帝,元帝与昭君一见倾心,并分她为“明妃”。命令将罪臣毛延寿问斩,毛得知
消息,急忙带昭君画像逃亡番国,并且怂恿单于挑衅汉朝索要昭君。大敌当前文武百官一
筹莫展都劝元帝让昭君和番,元帝大骂百官却又无计可施,危急之际,昭君挺身而出情愿
和番为国家为君王解忧。元帝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昭君行至霸陵桥畔与元帝挥泪饯别,在番汉交界地
投江自杀。晚秋时分,景萧瑟,宫中元帝心烦意乱,睡梦中与昭君相会,然而惊醒
时却只有孤雁的哀鸣声。最后番国见昭君已死,便将毛延寿捆绑交回汉朝,元帝命人斩杀
毛延寿以祭奠昭君的在天之灵。
细读马致远的《汉宫秋》,可以得出,该剧在对昭君故事的处理上,大约有五点新颖
之处。
第一,此剧为末本戏,由汉元帝一人独唱。其他如昭君、毛延寿、五鹿充宗、石显、
呼韩邪单于均是陪宾;刷选美人、夜闻琵琶、灞桥饯别等也都是因元帝而设。以汉元帝为
主角,改变了以往以昭君为抒情主体的写法。
第二,《汉宫秋》中的历史背景是汉弱匈奴强。这显然与史实不符,实际上,当时的
背景应该是汉强匈奴弱。而《汉宫秋》中,如第 2 折,呼韩邪说:“如今就差一番官,
写书于汉天子,求索王昭君,与俺和亲;若不肯与,不日南侵,江山难保”;匈奴使者到
了汉朝,亦说:“(单于)特差臣来,单索昭君为阏氏,以息两国刀兵。陛下如若不从,
俺有百万雄兵,刻日南侵,以决胜负,伏望圣鉴不错”。这是马致远的创新之处。
第三,描写了汉元帝与昭君刻骨铭心的爱情。这是《汉宫秋》对之前的昭君故事最大
的改造。在此,马致远加入了元帝和昭君难以割舍的爱情,使故事更具可读性,也更利于
增强悲剧效果;帝妃之爱,牵涉到国之存亡,更富有历史凝重之感。
第四,《汉宫秋》对毛延寿这一形象作了较大的改造。西晋葛洪《西京杂记》,首次
提到毛延寿等 6 位画工之名;隋唐以后,逐渐确定“丑画图”之事为毛一人所为,但毛
的身份一直只是一名画工。在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毛不仅是“丑画图”的贪官,还是
司法考试报名条件2021叛国投敌的罪人。
第五,《汉宫秋》对昭君的结局有大的变动,在剧中,昭君行至番汉交界,投江而死。昭君这一壮举,表达了她对民族压迫的抗议,义不辱身,义不辱国。在这里,她的出塞,
并非不得宠时的负气请行,也非被当作“礼物”送给匈奴,而是为保汉室江山,为爱元帝
而舍身就死,可见昭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真真奇女子。
4.2 《汉宫秋》的艺术特
4.2.1 《汉宫秋》的思想主题
这一点学术界讨论颇丰,大体有几种:一种是认为马致远身处异族统治时期,民族感
情较为强烈,借昭君之死来颂扬爱国思想,表达对异族统治的不满,还有认为马致远意在
借古喻今,讽刺汉族亡国昏君无能,这两种都带有大量的民族心理彩。也有学者认为,“《汉宫秋》的确透露作者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情感,但另一方面,剧中元帝对昭君的深情
眷恋,以天子之尊表达了对纯洁爱情的向往与歌颂,无形中让读者忽略了他个性中的软弱,转而同情他的遭遇,并应和他对爱情的信仰。”还有的学者认为元帝与昭君的“爱情”,
才是《汉宫秋》的主题,《汉宫秋》其实是一部颂扬爱情的剧作。有的学者对作品分析的
较为细致如:将《汉宫秋》的分为“政治主题”“爱情主题”“双重主题”“借古讽
今”“人生体悟”等多个主题思想进行评论,同时揭示出马致远《汉宫秋》的三种情结:
民族情结、帝妃恋情结、士不遇情结。在此,笔者个人认为任何一部优秀的剧作,它的主
题思想也不是单一的,《汉宫秋》这部经典佳作更不例外。马致远创作初衷姑且不论,但
是后世文人的审美心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会让《汉宫秋》的主题五花八门了。
4.2.2 《汉宫秋》中的昭君形象
4.2.2.1 美丽与才情同在
王昭君的美丽,都是通过他人之言行表现出来的,在第一折中,毛延寿曾说她是“光
彩射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汉元帝的唱词:“将两样赛宫样眉儿画,把一个梳
裹脸儿搽,额角香锢贴翠花,一笑有倾城价。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她,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个。”关于她的才情,则主要表现在世人心中与昭君形影不离的
琵琶“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
4.2.2.2 不畏强权、深明大义
毛延寿叛国,离间单于前去索取昭君。而满朝文武“都是些畏刀避箭的,惩不去出力。”“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面对元帝的无奈,昭君主动请行“妾既蒙陛下
厚恩,当效一死,以报陛下。妾情愿和番,以息刀兵,亦可青史留名。”
4.2.2.3 忠于爱情和民族
面对和亲定局,昭君对汉元帝表现出了恋恋不舍的爱情。“但妾与陛下闺房之情,怎
生割舍也!”“妾身这一去,虽为国家大计,争奈舍不得陛下!”处处流露出对元帝的不舍。临去前留下汉服,表现的也是她对汉的留恋。并且在边界投
河自杀,也充分的表现出她不肯委身异族的民族情怀。
4.2.2.4 白璧微瑕
当然,《汉宫秋》中的昭君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子。“迎头儿称妾身,满口儿呼陛下。”,与元帝见面时不忘为家族要荣光“陛下,妾父母在成都,见隶民籍,望陛下恩典
宽免,量与些恩荣咱。”有人说这样的昭君表现出了奴性的一方面,但对于一个生活在封
建社会的古代妇女来说,这样的行为也在情理之中。而且作者马致远也不可能脱离现实,
表现出一个完全摆脱封建气息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