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地理《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2021年教资上半年考试时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出示《南水北调工程标识》图片,给学生讲解标识含义,四条宽线代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三条窄线代表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两者相互衔接、叠压,构成四横三纵的大水网格局。整个图案象征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是宏观调控水资源的重大战略举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知识回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学生活动】我国水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北方地区水资源明显少于南方水资源。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的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即南水北调。采用长江流域为水源地,长江年径流量稳定,且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2.南水北调路线方案
【教师活动】出示《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结合学生知识积累和收集到的资料,请学生总结南水北调共有几条线路,路线是怎样的?
【师生总结】共有三条线路:
(1)东线:从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2)中线: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3)西线: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教师活动】三条线路的工程建设各有优缺点,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四个人一组讨论,根据已有学习经验分析,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总结】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除了我国采取了南水北调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请学生举例。
【学生活动】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山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搜集我国还有哪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除南水北调,我国还有那些资源调配工程?
【参考答案】
(1)西气东输工程
是把西部(新疆、陕甘宁、川渝,甚至中亚)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到东部(珠三角、长三角等)的能源调配工程。稳定东部,发展西部,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西电东送工程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送到环渤海地区。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送到华东地区。
西线: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送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地理教学巩固应用环节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强调重要的地理事实和规律,及时复习巩固新知。
(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或综合,明确所学知识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间的,提示知识结构。
(3)通过训练,明确操作程序,初步学会地理技能。
(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思路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5)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指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6)通过评价活动使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思想内涵,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操。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展示鞍钢、大连造船厂的图片,引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引导学生思考东北老工业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进而导入新课《传统工业区》。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传统工业区
【教师活动】展示《传统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传统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有什么特征?
(3)传统工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师生总结】
(1)世界上的传统工业区有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以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基础,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面临着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过渡】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其原因何在?发展的出路何在?下面以“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为例,共同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一般规律。
2.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德国鲁尔工业区》思考鲁尔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学生回答】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煤炭,其附近有法国的洛林铁矿;水陆交通便利;分布在欧洲中西部,这里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利于产品销售。
【教师总结】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对其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有利条件。鲁尔区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四通八达的陆路和水路运输网,同时,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也是消费中心。在资源、交通和市场方面的区位优势,使得鲁尔区成为重要的传统工业区。
3.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视频资料《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鲁尔区基础工业是什么?主导工业是什么?与这两大工业部门相关的工业是什么?鲁尔区的生产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基础工业是煤炭工业,主导工业是钢铁工业,相关的是电力、机械、化工等。生产结构单一。
【教师总结】鲁尔区的工业部门类型单一,主要是重工业,并高度集中于少数工业,这就是造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师活动】展示《鲁尔区煤炭产量变化图》,引导学生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用5分钟思考:
(1)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2)煤炭工业衰退对钢铁工业有什么影响?钢铁工业衰落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3)鲁尔区的工业集聚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1)煤炭的能源地位在下降,原因是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使得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
(2)煤炭工业衰退使得炼钢的耗煤量降低,同时,世界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日趋激烈,钢铁代替品的广泛应用,都促进了钢铁工业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