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十年 锦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锦州市教育局
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2年第07期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奋斗求索。十年来,锦州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基础教育深化发展,扩容提质、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地,持续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信息化教育教学体系。锦州教育事业发展的这样一条缀有奋进丰硕成果的、具有锦州特的教育之路在我们脚下延伸,展现了锦州全力打造辽西区域教育中心的崭新面貌。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显著提升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指出,“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十年来,国家连续实施了学前教育专项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这些举措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学前儿童体的亲切关怀和办好学前教育的坚强决心,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学前教育难题,在全社会形成了关心支持办好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十年来,锦州市委、市政府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将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
        (一)基本满足众入园需求,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现象
        全市各县(市)区切实承担属地责任,共投入发展资金近6亿元,用于扩大公办资源、改善办园条件等,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我市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完成了农村和城市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及办园条件改善工作,同时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十年来,新(改)建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90所,教学点262处,新增农村公办学位8873个;新(改)建城市公办幼儿园30所,新增城市公办学位8280个。按照《锦州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截至2021年,锦州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1%,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3.8%。
        (二)强化师资建设,稳步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锦州市不断提高教师待遇。2018年,共投入资金1009万元,为569名农村幼儿教师签合同、上保险,解决了农村在岗非在编幼儿园教师工资低、无合同、无保险、无养老的“一低三无”问题。这是锦州市学前教育的“破冰”之举。《中国教育报》以《小财政拨动学前大算盘》为题,对我市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十年来,通过及时招聘补岗,保障幼儿园良好运转,全市公开招聘幼儿教师700余人,及时补充教师岗位;通过加强培训教研,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全市培训园长、教师达2万人次。市、县、园三级联动教研,立足常规教学,以评促训推进课程建设;立足科研引领,以研促教推进教师内涵发展;立足重点项目,以赛促训推动教师能力提升;立足联盟互动,以交流促共享推动教师素养提升,建立锦州市幼儿园与渤海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联盟,确定学前实践基地12个,定期开展培训和实践活动。
        (三)建立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创建并推广“一体化全覆盖”管理模式
        十年来,锦州市不断探索建立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连续三期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1—2013年,建构农村学前教育“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2014—2016年,农村学前
教育“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向全市、全省推广;2017—2020年,建构学前教育“一体化全覆盖”管理新模式。“一体化全覆盖”管理,即城市农村一体化、公办民办一体化、行政教研一体化。通过常态化实施“一体化全覆盖”管理新模式,打通了行政管理、教研指导“最后一公里”,创建和淬炼了专家型骨干团队,提升了全市幼儿园保教质量。
        二、基础教育立足立德树人促进深化发展
        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新时代,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好基础工程,筑牢强国伟业的教育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推动基础教育逐渐从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重向全面育人、综合育人转变。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助推基础教育向育人本质回归。十年来,锦州市大力实施三项基础教育工程:2015年。提出了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建设年工程”;2018年,提出了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2年,启动了“基础教育质量大提升”行动计划,使全市中小学软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
        锦州市9个县(市)区提前两年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评估验收。全市大力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2119万元,覆盖学校155个,惠及学生达62244人,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全面完成236座厕所改造,共投入资金2745.36万元,完成改造总面积14959.2平方米,校园厕所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市县乡村一体化发展联盟,推动城镇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工作,努力缩小市县之间、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通过“市县乡村一体化联盟”破解大班额问题、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两头发力,缩小差距,切实解决“城挤乡弱”难题。在市城区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又确定了“初中以县为主”“小学以乡镇为主”的农村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思路,在全域开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达到100%。锦州八中教育集团办学经验在教育部专题会议上交流,并入选“辽宁省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二)着力解决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锦州市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实行“一人一案”制度,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儿童63
人,目前已全部销号。义县九道岭镇政府和九道岭镇初级中学的控辍保学经验得到辽宁省教育厅高度肯定。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强化中小学招生纪律,实现普通高中和初中、小学入学起点公平。普通高中招生自2016年以来实现“四公开”(招生政策公开、招生计划公开、录取程序公开、录取结果公开)。研发中小学招生入学网上报名系统,中小学生入学网上报名与房产、户籍等信息大数据对接,全程网络系统审核,彻底实现中小学生入学“一件事、一次办”。全面实施“阳光招生”和“阳光分班”,合理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師,市直属中小学“择校”“择班”“小龄入学”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全市中小学原有323个“大班额”提前实现“清零”。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制度,确保随迁子女享受到城市适龄儿童入学待遇。
        (三)坚持“五育并举”,完善立德树人机制
        2021年,锦州市启动《锦州市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101行动计划”》,“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体系初步形成。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广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创建省级“体育、艺术2+1”先进学校20所,国家级足球特中小学校49所,省级美育特学校56所。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召开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把劳动教育纳
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让劳动教育“实”起来、“强”起来。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中,锦州市实验学校、锦州市凌河区解放小学、锦州市古塔区保二小学的德育案例成功入选。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红铸魂”为主线,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实现了综合实践育人的目标。《中国教育报》以《锦州:让红教育真正“红”起来》为题,对锦州市中小学“传承红基因、赓续红血脉”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
        (四)实施“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行动计划”,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7年,锦州市启动《锦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全市各高中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推进新高考改革,新高考首考平稳有序,成绩显著。强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创新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课程体系,推进普通高中特化多样性发展。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等9所高中进入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行列,锦州中学等8所高中被命名为省通高中。
        (五)推进中小学“双减”工作,实现阶段性目标
        锦州市深入开展规范校外办学行为、校内“减负提质”工作,“双减”工作经验做法先后24次被教育部简报转发。校内减负注重提升教学质量,狠抓常规教学,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加快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利用大数据作业监管平台加强作业系统管理,中小学生及家长对作业管理工作满意率达到97.71%。作业管理经验在教育部交流推广,教育部《“五项管理”专项督导快报》刊发了《辽宁锦州作业管理初显成效》的文章。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现课后服务“5+2”(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全覆盖。强化机构监管,狠抓校外培训减负,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目前,全市448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清零。积极探索从校外培训机构中选拔优秀教师到公办学校任教,全市已录用80名来自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师。
        三、职业教育打造发展新高地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十年来,锦州职业教育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构建适应锦州新发展格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推进锦州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大发展。
        (一)全市统筹规划、加大投入,营造职教发展良好环境
        2021年,锦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将“职业教育全省名列前茅”作为当前锦州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2021年锦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大发展,加快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凌海校区建设,推动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南迁,扶持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发展,建设锦州教育城。”锦州市在滨海新区原有中职园区的基础上,规划8平方公里,将市属中、高职院校整合入城,实现学生一体化贯通式培养,同时,扩大办学规模,三年增加2万人,五年达到“学在锦州”10万人。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20年,全市市属职业学校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投入总计3.26亿元。启动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滨海新校区建设,同时,支持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校和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新校区建设。
        (二)服務区域经济发展,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力度
        锦州市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为“锦州数字城”等项目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对接汽车及零部件、通用机械设备等“老字号”产业,实施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等相关专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对接石油化工等“原字号”产业,实施辽宁石
化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精品化、高端化改造。成立4个示范性职教集团,以专业对接产业。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某汽车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性协议。全市中职学校与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达26家,各中职学校普遍开设“订单班”“冠名班”,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30个。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省内外144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密切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的联系,目前,锦州地区铁路相关站段60%以上的技术骨干毕业于该校。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化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与校企合作,形成“双元制”的教育合作机制。综上,我市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