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492期Vol.492
.大学渊社会科学).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20年12月
Dec.2020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提升
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动机的策略探析
江紫娟,吴小利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阜阳236015)
摘要: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专科师范生失去了以往直接获取教师资格证的优势。教
师资格证国考对于激发和培养专科师范的积极写作动机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还能激发和培
养专科师范生的积极写作动机。从专科师范生个人角度来说,也有利于促进和提升学生的综
合能力;从师范院校的角度来看,也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和变革课程改革。师范院
校和教师需要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课程进行现代化建设,还需要科学渗透我国优
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格局的写作动机。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国考;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动机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6-0149-03
一、积极写作动机的概念界定
对于师范生而言,写作能力不仅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必备条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走向卓越的有效路径。在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形势下,写作能力是教师准入门槛中重要的考核要素,写作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积极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莫雷在教育心理学中曾指出,所谓“动机”指的是能够引起个体的活动,维持个体自发的活动,并指引个体将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努力的心理倾向。写作动机是指在个体自我调节作用下,写作者自身的内在要求能够与写作行为的各种外在诱因相协调,最终形成能够激发和维持写作行为的动力因素。根据写作动机受到诱因的来源区别可分为内部写作动机、外部写作动机和高尚写作动机;根据写作动机起作
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远景性写作动机和近景性写作动机。积极写作动机是指对写作者有利的,能够促进写作主体产生强烈的写作意愿,诱发写作者良好的写作行为,充分调动写作者的内驱力的各种外部、内部、远景、近景写作动机的总和。
二、教师资格证国考对激发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动机的意义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国家对教师资格证的颁发与考核更加严格。非师范生参与到教育领域考核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行业的内部竞争,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队伍师资水平1。只有教师的职业性获得
基金项目:本文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度校级质量工程一般项目“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面试过程中考生失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以阜阳市为例”(项目编号:ZLGC2018JY014);阜阳幼儿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2019年度校级科研一般项目“专科师范生的写作动机研究”(项目编号:SK2019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江紫娟(1988—),女,硕士,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及语文教育;吴小利(1983—),女,硕士,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学、语文教育。
149
显著认可,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才能进一步强化本专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与幸福感。具体来说,教师资格国考,大大提升了教师资格认定门槛以及准入资格,而最终获取教师资格证的专科师范生,他们具备更大的就业资格与优势。专科师范生能够在更加严格的考核机制下脱颖而出,也可使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并促使他们带有一定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职业权威性,甚至是不可替代性,使得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专科师范生产生高度的职业归属感。
三、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提升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动机必要性
(-)从专科生师范生个人发展的视角来看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一方面非师范生、符合要求的社会人员等都可通过参加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参考人员数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师范生一改以往的“发证”模式为“考证”模式,大大增强了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难度。当更多人具备同等机会时,在激烈竞争下,不具备学历优势的专科师范生需做好提高岗位胜任力、获取从业资格的准备。
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面试过程中均含有大量的写作题目,无论是笔试阶段问答题、写作题、教学设计
题还是面试阶段的教学设计撰写,都与写作息息相关,而教师资格证面试中的结构化面试、答辩等环节表面上看是言语表达,其核心考核要素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和写作能力的好坏密不可分。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促进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动机的培养,研究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的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面试过关率叫从长远看,有助于专科师范生走向职业岗位后的个人专业发展。
(二)从高专师范院校自身发展的视角来看
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的实行,取消了本、专科师范生的“特权”,他们需参与正规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才可获取相应的证书,这样一来,很多师范类院校尤其高专师范院校在招生方面的吸引力将有可能被削弱。这一政策背景导致的结果将倒逼师范类院校积极实施教育课程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提升师范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打磨,最终为培养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所要求的合格及优秀教育人才提供条件与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这个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以现实背景为参考,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课程进行现代化建设,并科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格局的内源性写作动机冈。积极良好的写作动机的培养,将促使专科师范生成为能客观表达观点,具备高尚道德情操与独立思考、独立思辨能力的教育人才。相较于普通高校大学生,专科师范生未来成为基础教育行业教师的可能性很大,因而作为教师队
伍的“后备军”,其知识素养、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能力都需符合岗位要求。这些能力很多都以写作能力为基础。因此,专科师范学校积极创新与改革针对师范生的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是必要而紧迫的。
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动机的培养策略
(一)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课程进行现代化建设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专科师范生的教育与管理形成新思路与新策略。教师需以积极的写作动机培养为目标,对学科课程进行科学的优化与完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校园文化、国际社会格局等进行全面了解。教师可根据学生创造的内容,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立场、社会责任感、自我职业定位等进行审视与分析。为此,教师应基于明确的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教师可培养学生建立积极的内部
150
写作动机,令他们正视自身的不同情感与情绪,并进行文学性的表达。教师对学科课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对目前人才需求标准、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机制进行深入研究⑷,并以此为主要参考依
据,将网络视听资源、国家政策制度、战略思想、社会事件等融入传统教学内容。基于不同类型知识的摄入与积累,促使专科师范生的获得更多的灵感,并带着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创作,不仅可达到有效提升专科师范生文学素养的目的,还可助力他们成为具有文化品格与极高职业素养的教育人才。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科学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格局的写作动机
关于专科师范生良好写作动机的培养,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将其作为主要元素融入学科教学各个流程中,令学生对优秀文化精髓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促使其思想获得升华。教师应在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写作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引导专科师范生从文化角度进行创作,且能积极地表达个人的爱国情感与家国情怀司。专科师范生基于优质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可以形成高格局的写作动机,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正确、客观地表述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以及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人们所产生的新思潮与新观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专科师范生的知识层次、提高其写作能力与文学素养,还可促进他们对社会、人类、人性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同。教育工作者需重视科学培养学生个体的高格局的写作动机,明确师范生是教育领域中的“储备军”,他们未来有极大的可能性会成为人民教师,而这个职业肩负者特殊的社会职责与使命,对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的稳定发展等,都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切。教师作为传播知识与文化的媒介,他们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立场等,会对下一代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培养专科师范生积极的写作动机,令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使其成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
教育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资格证国考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动机,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这一大环境的变化,并且积极求变、适应发展。在以专科师范生为教育对象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对教学内容的质量与时效性进行严格把关。在培养专科师范生积极写作动机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获取与内化吸收更优质、健康的文化与知识,确保他们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以多维视角审视社会与了解世界,以所看、所感、所想为灵感进行写作。
参考文献:
[1]姚羚.内容依托(CBI)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2]田子荷.普通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问题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6.
[3]刘志茹.潘新和写作本位语文观探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吴小利.职业中学学生写作动机培养与激发的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
[5]吉红梅.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奠定习作教学基础[J].小学教学研究,2019(15):43-45.
[6]吕明忠.试论积极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科教文汇,2014(08):188.
[7]金永俊.远景性、近景性写作动机结合才能提高写作质量[J]丽水师专学报,1998(08):68-69.
(荐稿人:白莉,阜阳幼儿9帀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