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一)
关于互联网医疗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关于互联网医疗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报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我国人口超过十三亿,医疗资源远远供不应求,再加上医疗体制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应该如何对之加以改革才能够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公平、公正的分配下去,真正的做到让每个人病有所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似乎为其提供了希望和灵感。
。1997年我国开始兴起互联网,从而开启了我国的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新的交流沟通工具的出现以及各种通讯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互联网正在向着深入、全面而广泛的方向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改变我们生活、观念、健康、习惯、交往、出行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改变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就医的传统生活方式,将大众引导入一种更为先进、轻松和便捷的就诊模式中。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医疗形式有:以健康教育和信息为主的39健康网;以医师评价和挂号为主的好大夫在线;以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和应用为主的120ehr网;以疾病风
险评估为主的宜康网;在电子处方和远程会诊方面还处于局部应用中,没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应用。
国家医师网查询入口201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用户积累,相继掘金互联网医疗。继年初阿里巴巴入主中信21世纪,并推出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后,腾讯也上线“全流程就诊平台”,并于9月初投资丁香园,正式跨界互联网医疗。此外,百度也推出“北京健康云”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专业健康服务。互联网医疗呈现井喷式之势,将对传统医疗健康服务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与几乎所有的新兴事物一样,互联网医疗行业在面对巨大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现对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如下讨论。
一、医生能否自由执业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可以改变医生只能在固定的区域给几十个患者看病的现状,医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给全世界各地的病患诊病。借助辅助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医生在网上开诊所,病人付费看病,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当患者在选择就医场所、选择医生的时候,也都希望能够便捷地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然而我国《执业医师法》第14条明确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
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这就意味着,医生不能在互联网上进行处方行为。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应该放开医师执业资格政策。医生能否自由执业?是互联网医疗行业能否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二、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查询与疾病健康相关的诸多信息,开始出现知识型患者。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更加深刻,开始了解到医学不是万能的,对于医疗技术的过高期望降低,风险意识增加。患者开始站在医生的角度看待疾病,这使得医患之间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然而患者从网络获得的信息并不都是正确的。国内有不少医疗机构或非法组织利用网络搜索广告平台,提供虚假医药信息从而牟取暴利,从而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型患者。当医生的解释和本人知道的信息有冲突时,就会质疑医生,此时如果医生没有说明并纠正患者的某些错误医学知识,则会加剧医患信任危机,医患关系就会走向新的困境。
三、媒体舆论的压力
关于目前日益恶化的医疗环境,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新闻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出现医患纠纷的时候,网络媒体往往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赚噱头,而选择偏颇于患者,进行“偏见性”报【传统互联网,医疗存在问题分析】
道。江苏“射阳医院见死不救事件”、深圳“缝肛门事件”等等,这些经过媒体夸张失实的报道,引起大众对医务人员的指责和谩
骂。网络媒体的不实报道无形中给医务人员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医生防御性医疗趋势逐渐明显,最终还是损害了患者的利但是,如果能够正确应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也会为医疗领域输入正能量。比如,医疗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就通过对年轻医生忙碌生活的观察,真实展现了医生这一特殊职业的生存状态。它作为一档具备现象级影响潜力的节目,为医生塑造了全新而正面的形象,为实现更加有效的医患沟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四、如何保证医疗隐私
互联网企业如果掌握了很多患者病历信息,其安全性如何保障?这也是人们关心和政府关注的问题。对于一些医患服务平台将患者数据卖给民营医院的行为,属于严重侵权,情节严重者将构成《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建立了名为HIPPA的标准,用以规范患者相关医疗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输。但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类似的标准。
五、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移动健康行业的盈利模式仍在摸索过程中。清科研究中心梳理了美国的五
种收费模式:(1)向药企收费:Epocrates是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为医疗提供移动临床信息参考,另一方面为药企提供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后者构成了其收入的75%。(2)向医生收费:Zocdoc是向患者推荐医生的平台。通过平台,病人可方便地选择预约医生,医生可得到更多病人,尤其是保险覆盖的病人。医生用户每月要向Zocdoc付费250美元,此项收入可达千万美金以上。(3)向医院收费:V ocera为医院提供移动的通讯解决方案,可使医生护士与病人在专有的HIPPA法案规范信息下使用和传输。出于对患者信息安全的保护,院内即时通讯工具必须符合HIPPA要求,使得V ocera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专有性。(4)向保险公司收费:EMS
传感器技术的成熟,使各类设备逐渐向超薄化、小体积、高性能、低能耗、低成本方向发展;最后,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云存储和大数据技术的链接与互通,将呈现“端+云”的服务模式,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二、互联网+医疗行业前景展望
边界扩张和衍生产业的发展推动健康服务产业10万亿空间:人均收入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提升居民健康需求,健康产业边界扩张趋势不可逆转。医疗服务行业之外衍生出的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其服务等将涉及众多支撑产业,有望再造一个医疗服务行业量级的巨大市场。在边界扩张和衍生产业的双重驱动下,健康服务产业规模达到10万亿将成为大概率事件。目前互联网模式在医疗服务行业三大价值板块中均未形成规模化盈利模式,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医改不断推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打消数据运营的政策疑虑:医改的关键问题已经被充分认识,三医联动带动综合性改革正在推进,国家对于医改的力度和决心空前,标杆区域已经体现出示范效应。虽然医改整体会经历较长时间,但2017年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的爆发点。与医改紧密相关的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也将迎来成熟化进程。国务院于2015年8月颁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构建电子病历数据库和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形成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目标,对健康大数据运营的长期发展将起到催化作用。我国健康大数据长期处于地域割裂、行业割裂的格局之下。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的融合程度仅达到20%-30%,跨区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尚未成型,数据融合的迫切需求恰恰为医疗信息化厂商的转型提供切入点。
健康大数据运营具有生态化特征,是互
互联网,家校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竞争与合作研究内容互联网,背景下班级日常生活创新经验
联网医疗最具前景的方向:医疗健康大数据对于健康服务业意义重大,我国的医疗资源的垄断性强烈,而在新医改推动下正致力于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的多重垄断格局。在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当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厂商将会形成渠道卡位,包括处方流转的渠道卡位,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融合的区域卡位。当几种卡位在区域内部同时实现时,平台将呈现显著的生态化特征。平台面向客户体包括患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健康/亚健康人、保险机构、政府决策部门、药品生产部门等,单个用户
价值的提升渠道丰富用户数、用户粘性、单个用户价值都具备,投资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是互联网医疗最有前景的方向。考虑到商业健康保险潜在约8000亿保费收入规模,药品流通约1.3万亿销售规模,个人健康管理支出约4500亿市场规模(以占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15%预计),共2.5万亿市
场空间,若以10%的互联网平台渗透率计,则潜在约2500亿元的收入规模,有望支撑千亿市值的龙头厂商。
第三方平台有望成为健康大数据运营的主流模式:医疗服务具有个性化、资源稀缺、普遍受到制度约束的特点,所以医生资源成为互联网医疗流量导入的关键,由于公立医院对于医生有编制与职业发展通道的制约,所以对接公立医院是卡位医生资源的关键。医疗资源配臵不合理是看病难与看病贵的核心原因,对接医院与患者的模式将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臵重要手段。平台模式和垂直整合模式是实现医院与患者对接的两种重要方式。垂直整合模式重在掌握医疗资源,但掌握医疗资源专业性壁垒深厚,需要接受多方的监管,模式较重。第三方平台模式重在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的架构来满足医疗机构的共性需求,为医疗机构和患者输出信息技术服务,覆盖医疗资源更广。由于医疗改革与技术变革的融合正在加速,卫
计委、医院对于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医疗资源的配臵预计将持更加开放的态度。第三方平台模式在形成医疗资源广泛覆盖的基础上,有望成为医院在互联网端的统一入口。
医疗信息化厂商占据关键入口,转型健康大数据运营平台具有天然优势:医生、医院、医保、区域是切入互联网医疗数据运营的四个入口。由于公立医院对医疗资源的垄断优势,医疗信息化厂商选择从公立医疗体系切入,具有资源卡位优势,有望转化为与医院连接的优势。控制费用与提升价值是医疗体系的内生需求,当信息化厂商承接这种需求来运营健康大数据时,客户的粘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数据运营需要基于之前的信息化平台来实现技术上向互联、交互的转变,医疗信息化厂商以技术服务商的角占据转变的重要入口。
具有综合产品能力与跨区域优势的医疗信息化龙头有望胜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区域内健康档案的聚集系统,对接卫计部门。从区域切入以卫计部门为合作客户,与地方政府形成合力至上而下推动,对接医疗资源具有地域覆盖优势。我们认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极有可能承载人口信息、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三大数据库功能,其承建厂商将有望顺理成章地获得当地卫计部门的支撑,转型健康大数据的运营服务。区域医疗信息化通过为卫计部门承建信息化产品形成互信,最有望成为分级诊疗平台的载体,从而形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