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01 翻译硕士(英语笔译
一、专业领域简介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翻译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南京师范大学于2009年正式成为全国第二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并于2010年首次招收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
目前学位点已形成两大培养领域。第一,本地化产业翻译。结合国际本地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江苏省和华东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培养针对本地化产业的专业翻译人才。以技术产品、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本地化翻译实务为主要内容,联合本地化领域的国际组织和相关企业,通过专业翻译人员的指导、一定程度的理论教学、以及大量的案例实习,提高学生在本地化翻译方面实践能力。第二,财经翻译。结合江苏及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本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财经类翻译人才,突出企业上市、股份制改革、网络信息发布、涉外经济诉讼等业务所涉及的翻译流程,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二、培养目标
学位点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特别是能够胜任江苏及华东地区企事业单位的本地化产业和财经翻译工作。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达到或超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二级水平;同时具有创新能力,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特点与趋势,具有良好笔译职业操守,能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三、学制与学分
我校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四、培养方式
我校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培养方式。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方式,强调笔译实践。采用实践研讨式、职场模拟式教学,课堂讲授与项目翻译相合的方式授课。包括采用项目式授课,将职业翻译工作内容引入课堂,运用笔译实验室或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加强翻译技能训练的真实感和实用性;聘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等。
2. 集中与分段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英语笔译专业学生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起,开始各种笔译项目训练。从第二学年开始,进行不少于一个学期的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应与之相结合。
3. 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的学位论文研究与写作。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实践项目或学术、实验研究领域,撰写与笔译理论或实践相关的论文。(具体要求详见“七、学位论文”)
4. 双导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本专业导师组除了本院翻译专业的专职教师外,针对翻译实务和选题涉及法律、医药、化工、机械等专业性较强领域的论文,还聘请相关领域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编审、译审等,与本校导师共同指导,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校内导师为英语笔译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负
责课程学习、项目研究、专业实践与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全程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职责是指导研究生提高笔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形成良好的笔译职业道德,指导研究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笔译能力,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等过程参与指导。导师组协助双导师做好笔译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等工作。
5. 翻译实践。注重培养笔译硕士研究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翻译案例分析能力,对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和分享,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素养,完成学位期间,要求笔译学生有不低于15万字的笔译实践,考核合格计4个学分。
五、培养环节
南京师范大学合理安排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促进学习、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知识应用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
1. 确定双导师制: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入学一学期内,通过双向遴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导师,并建立导师组;第二学期开始后一个月内确定实践指导教师。
2. 制定培养计划:入学第一学期内,在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学院将发放《培养手册》,指导研究生理解《培养手册》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培养过程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准确填写相关内容。
3. 课程学习: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之后,第一学年集中进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包括必修课(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行业讲座)、选修课和专业实践,须修满38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以笔试、口试或课程作业等形式进行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所学课程有一门不合格,且参加重修后仍不合格,不得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行业讲座”由8次有关翻译行业规范、翻译技术和翻译技巧等为主要内容的讲座构成,笔译硕士研究生须以讲座内容为基础,完成专业讲座课程作业,经导师组审核后方可获得学分。
4. 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英语笔译硕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硕士研究生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到学校定点的实习基地或学校认可的实践单位进行不少于一个学期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的学分为4学分。
5. 职业资格证书: 要求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认可度高的全国翻译证书
考试"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ation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CATTI )。
6. 学位论文:笔译硕士论文一般在笔译实践开始后明确论文选题。开题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进行,初稿应在毕业年份1月份完成,3月份参加全校统一盲审,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学位论文应符合全国教指委培养大纲的质量要求。
六、课程设置
笔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业实践三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24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4学分、基础理论学位课12学分以及专业基础学位课6学分;行业讲座8次,研究生参加讲座,撰写学习报告,并通过考核,可计2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学位课
000005071
硕士第二外国语(法语)
2
1
二选一
000005072
硕士第二外国语(日语)
2
1
000005001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
1
基础理论学位课
055105001
中国语言文化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2
1
055105002
翻译概论
2
1
055105003
口译理论与技巧
4
1
055105004
笔译理论与技巧
4
1
专业基础学位课
055105005
文学翻译
2
2
055105006
本地化行业翻译
2
2
055105007
财经翻译
2
2
行业讲座
055105008
翻译行业规范与翻译技术系列讲座
2
12
8
选修课
055105009
文体概论
2
2
10学分
055105010
英汉语比较导论
2
1
055105011
论文写作
2
2
055105012
中外翻译简史
2
2
055105013
商务口译
2
2
055105014
英语演讲与辩论
2
1
055105015
会议交替口译
2
2
055105016
传媒翻译
2
2
055105017
本地化管理
2
2
055105018
笔译工作坊
2
2
055105019
计算机辅助翻译
2
2
055105020
典籍翻译赏析与评论
2
2
055105021
商务文本翻译
2
1
055105022
法律文本翻译
2
3
055105023
科技文本翻译
2
2
055105024
跨文化交际
2
2
学科补修课
学术论文写作
0
1
不计学分
普通语言学
0
1
翻译理论与实践
0
1
专业实践
055105025
笔译实践
4
3
总学分
不少于38
翻译硕士教指委规定
说明:(1)英语口译硕士研究生可以选修笔译专业必修课作为选修课;
2)本科阶段非英语类专业的研究生,需要补修普通语言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两门本科课程,补修课不计学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任选一种):
(1)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8,000词的研究报告。
实践报告的类型包括:笔译实践操作类案例分析报告、翻译项目管理类案例分析报告、翻译术语库类案例分析报告、翻译项目语料库类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质量审校类案例分析报告等。
(2)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5,000词的实验研究报告。
笔译方向主要的实验内容包括:1)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与硬件;2)网络环境下的翻译;3)语料库建设与维护;4)翻译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5)术语管理;6)翻译项目管理;7)翻译统计与测量技术与方法;8)翻译失误与预防;9)导师认可的其他内容。
(3)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词。
此类论文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翻译技术与工具研究;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3)翻译教学研究;4)翻译能力测试研究;5)翻译产业研究;6)导师认可的其他内容。
笔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均需采用英语撰写。采用匿名评审制度,论文须经至少3位论文评阅人评审通过后方能进入答辩程序,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行业专家。答辩委员会至少由3-5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位具有丰富的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笔译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
英语笔译硕士学位。
九、文献阅读
[1] Biguenet, J. & Rainer Schulte (eds.). 1989. The Craft of Transal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Fawcett, P. 1997.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3] Hickey, L. (ed.). 1998.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4] Lefevere, A. 1992.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London: Routledge.
[5]Munday, J. 2001.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 NY: Routledge.
[6] Newmark, P.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Hall.
[7] Newmark, P.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8] Nida, E. Language, Culture,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9] Robinson, D. 2003. Becoming a Translator. London: Routledge.
[10] Sofer, M. 1996. The Translator’s Handbook . Rockville: Schrei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