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掂量自己竞争力
  所谓知己,是指考生及其家长对考生本人各种信息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根据排行准确定位
  排行,即考生本人高三冲刺阶段在学校以及全省的大排行。
  北京、上海等省市,实行的是考前报志愿,风险相对较小(这类同学填报志愿完全依靠实力,不会有太多的“投机取巧”心理),所以准确定位是最重要的依据。
  天津、陕西、新疆等省市实行考后估分报志愿,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估分相对较准,但略偏低,原因是这部分同学基本概念清楚,在估分时将可计可不计的分数都扣除了,这部分同学应相信自己的大排行,避免高分低报志愿;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由于基本概念不甚清楚,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答题正确与否,估分往往不准,估分时,偏高者居多。特别是那些老师讲时都明白,一考试分数就上不去的同学,估分更不准确。这些同学在填报志愿时更需要参照年级大排行,以免“低分高报”落榜。
  山东、河南、浙江、河北等省填报志愿的时间放在阅卷完毕出分以后。同学们在收到的分数通知单上都有自己在本省的大排行名次,这时应把这个数值作为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
  二、根据兴趣爱好、能力填志愿
  同学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些平时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擅长做数学、物理难题的同学,应首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而那些动手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则应选择如机械、建筑、自动化、水利、热工等工科专业。文科同学也是如此,那些平时喜爱历史、哲学、文学,能够静下心来钻研的,可以选择文学、历史学、哲学类的人文学科;而那些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可选择政治、经济、法律类的社会科学。
  知彼:弄清高校信息
  知彼,是指同学们对要准备报考的大学及其专业各种信息的了解。全国现有大学一千多所,本科专业两百多个。同学们应主动地通过大学的网站、招生简章来获得有关信息,着重关注该大学的师资状况、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同学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来真正的实现知彼。
  一、根据实际情况选学校或专业
  本着知己知彼、分流报考的原则,有如下具体建议:
  学习成绩优秀,在省级重点中学年级排名前列的同学,应首选以理科、文科为主的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这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成绩中等的同学,也应是首选学
校、兼顾专业,特别应选择一些地理位置相对“不好”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更宽广、竞争压力相对会更小些,同时也有益于今后的发展。
  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要考虑好自己是想毕业后个好的工作还是想以后再进一步深造。如果是从就业考虑,随着近几年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很多技能型人才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与其勉强选读一个本科院校,还不如选择一个自己既感兴趣又好就业的高职专科专业。
  二、准确了解专业内涵
  在填报志愿时,同学们除须了解关于专业的分类外,还必须详细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实质内涵、研究领域、开设课程、培养目标等。切忌简单地从专业名称的字面上望文生义。现在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时吸引考生,将一些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了很“前卫”“动听”的名称,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了“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从而吸引大批考生报考。
  三、学校地理位置不是最重要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具体高等院校校址所在地。现在考生的父母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都市,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实际上,在我国“两北一南”地区,集中了大批如
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科研水平都排在全国高校前列的综合性大学。建议同学们可予以适当考虑。
  四、走出只关注提档线的误区
  填报志愿时,同学们应详细了解欲报考高校以往三年来在当地实际录取的三个重要分数。
  所谓提档线实际上是一条“虚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的“实线”应当是该高校三年来在当地录取的最低分,它意味着能否进入该校;平均分,意味着考生在该高校中可选哪些专业;最高分,意味着考生能否随心所欲选择专业。其中最重要的参考是平均分。
  除此之外,学校的性质、专业的分类等等也是同学们在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只有把以上这些问题了解清楚了,同学们才能合理地填报志愿,志愿也才能报得好,报得巧。
  专业选择同步社会需求
  ⊙ 南开大学招办主任 赵桂敏
  我在招生办常常接到考生的,哪些专业就业比较好?哪些专业是热门?我也常常反问这些考生,你知道你自己的定位吗?你怎么就觉得你一定适合某某热门专业呢?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后来我反思了一下,确实有这么一部分考生,既不明确自己要干什么,也不明确自己适合做什么。那
高校招生网站
么,我就给这类考生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志愿规划方法,希望你们在关注就业的同时,也有心收集国际、国家或区域的发展热点、规划布局、科技发展等方面问题,关注未来几年国家或区域经济要发展会优先扶持哪些学科,哪些产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柱,关心社会科技发展走势,将个人填报的志愿融入社会发展的大坐标,让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同步实现。
  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就是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最近,中华英才网发布了2007年十大热门行业
  互联网及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房地产、通信、机电、电子行业、证券、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等)、广告、进出口贸易。
  如果将这些行业进一步细分,你就会发现中国产值增长最快的行业分布在三大领域: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信息领域,以机械制造、能源、材料为代表的基础行业领域,以证券投资为代表的服务业领域。其中,高科技信息领域、基础行业两大领域的发展大多数是以工科背景的应用技术人才为支撑。
  信息、能源、材料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经济增长的主流产业,在今后的几十年到一百年内都有持久的生命力。事实证明, 10年来,无论什么层次的大学,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等专业就业率都名列前茅。而能源方面,水利电力、石油化工等能源行业无论何时都是国家发展的
支柱产业,且随着新一届政府对能源的重视、体制的改变、高新技术的采用,融资渠道的灵活,都将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而另外世界上代表未来学科方向的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新兴学科,前景也是广阔的,值得考生或家长认真关注。
  那么,不少文科生肯定有意见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专业呢?就我国目前的建设需求来说,理工科的就业优势大于文科是正常现象。文科生应以平和的心态积极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文科类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大多数是长线专业,如律师、记者、编辑、媒体策划、广告策划等职位,对从业人员的经验积累、社会阅历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就业不具备竞争优势。但高级律师、资深采编人员,职业出版人、高层次广告策划人才等仍是最稀缺资源。只有在工作三五年后才能凸现其价值。而且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会攀升。对于那些心怀人文理想的同学们来说,只要不以功利的心态去考虑自己的人生选择,积极努力,长远规划,也一定能到一片天空。
  事实上,文科中的专业如外语、外贸类仍是长热专业。我认识的一位南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他在毕业时并没有选择沿海、沿边等大城市大企业,而是选择了内地一家中小型摩托车企业踏踏实实做起。工作两年后,他已经担任该企业东南亚片区销售经理,薪水非常可观,已成为年轻的有房有车一族。进出口贸易是传统的行业,但如今外贸重点逐渐在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领域扩展。很多中小
企业急需外贸人才开拓国际市场,升职的机会更大,所以眼光不能只盯住大企业。外贸行业起薪较低,但只要积累了工作经验,掌握了对外沟通技能,收入则能迅速提高。
  最后,当然不能遗漏了文理兼收的经济类专业。基金、股票投资市场的火爆,带火了证券投资业的人才需求。目前我国证券行业采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想在证券业工作必须有双证,即从业证和执业证。基金、期货行业也有类似资格考试。据了解,金融、证券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大,平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此类专业也是社会需求的主流。
  专业选择 精打细算
  ⊙ 胡 鑫 重庆大学经济学博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大学也是家庭对你的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将使你获益终生。在大学中,读不同的专业,投资与产出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同学们在规划未来时要考虑不同专业的投入和产出。
  一、不同专业的投入
  不同专业投入的差异,首先体现在学费上。近年来,大学的学费一路看涨。自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虽然每个专业的学费都在上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热门、冷门,教育成本,毕业后的就业趋势、收入回报等,导
致不同专业的上涨幅度存在差异。总体上看,一般专业要低于艺术类专业,教育类专业学费较低,且根据国家政策,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可免学费。
  以重庆大学为例,2007年一般专业每年从4 500~6500元不等,其中6500元/年的仅有城市规划、建筑学和景观建筑设计三个专业;而绘画、舞蹈学等偏艺术类的专业为12000元/年,影视类专业则为15 000元/年。
  不同的专业除了学费的差异外,在日常的投入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法律、文学类专业,主要是文字类工作,所需投入较少;信息、通讯、计算机类专业等则必须购置电脑;建筑学等设计类和绘画类专业则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在图纸、设计工具和电脑上,还可能涉及外出调研、写生的费用等;高职高专的专业学费也比较高,因其学制短,应用性强,有的专业在1万
元左右。
  这些费用叠加,可能会导致读不同的大学和专业,其所需的费用相差高达5万以上。
  二、不同专业的产出
  产出,在这里更多地代表着未来就业后的收入水平。从当前就业市场的工资水平看,不同行业的工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像银行、电力、电信等行业,很多人挤破头皮都想进,根本无惧“数千人抢一个职
位”的竞争压力,而像运输、纺织、采矿等行业,相形之下就冷清得多。原因何在?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坦言,行业不同,收入差距太大。在招聘会上,一位女生这样说:“现在不论男女,都怕入错行呀。”
  最近10年来,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总的趋势是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如金融、汽车、房地产等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某些垄断行业,像金融、电信、电力等行业的收入更是高得惊人,而传统的资本含量少、劳动密集、竞争充分的行业,如纺织、零售、农产品等行业收入则相对较低。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7年,这一比例增加到了5.67倍。
  三、投入产出的比较与建议
  以上分析了不同专业的投入与产出,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帮助同学们规划志愿。对于一些经济投入大的专业,报考的同学应正确衡量家庭的承受能力。
  家庭困难的同学,最好不要跟风报考那些学费比较高的专业。可以考虑报考师范类院校、地矿和农业大学,不少专业可以免交学费。同时,贫困生还要慎选一些学制长的专业,如现在不少学校都设有基地班、本硕连读等学制较长的专业,而医学专业也多是5年以上的学制,即便是消费水平最低的区域,学费加生活费每年都需要花费近万元。
  但贫困生也不能一味希望减负而牺牲前途,不能为了省钱而丢掉兴趣,导致学习毫无动力。贫困生读大学可通过以下四条渠道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申请助学贷款、争取获得奖学金、利用好优惠政策、勤工俭学。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往往较少考虑这些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多数家长认为,现在的投入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所以不惜代价。事实上,家长也应该帮助孩子合理评价专业的投入与产出,并结合家庭的具体情况,助其选择适合家庭条件的专业。
  眼下的就业市场有两大现象引人关注,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二是大学生工作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并存。这些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一家外资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打比喻说:“学校只生产蛋糕,其实企业除了蛋糕,还需要包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