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高职招考历史模拟试题:抗日战争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1: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日军队由国共共同领导
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2:百团大战期间,国民党的38军以及许多民间抗日武装加入了作战行动。这体现了(   )
A、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国民党政策发生了变化
D、中国战场由防御转为进攻


3: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中全会致蒋委员长电》中承诺:“中共中央一本过去
主张,愿以至诚拥护我民族领袖,拥护三民主义。”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不再照搬苏联的经验
C、开始转变对国民党的认识
D、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②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相同   
③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国共两党的方针政策基本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读图,1938年5月初,国民党173师副师长周元率部在安徽蒙城与日军展开激战,200多名将士壮烈殉国。1938年,《大公报》报道周元抗日殉国的消息。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此次战斗配合了徐州会战
②此时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福建招考在线③周元将军曾参加淞沪会战
④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南京是________省的省会,属于________流域;南京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古都,在近代史上________曾经把政权建立于此;________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存在了________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大屠杀,________万同胞遇难;抗战期间,________的汉奸政府也曾在这里。


7:汪伪政权建立于           年。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学良与国民政府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逾益激烈,招
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此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未超
过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他任何国家和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
动。
--------1932年11月20日日本政府发表的意见书
材料二 现在,我们的国家正是内忧外患相通之时,一方面内有狂暴的土匪,天
天拼命地杀人放火;另一方面外有日本帝国主义,天天向我们猛烈地侵略,日寇
敢来侵略我们的土地,甚至公然要灭亡我们整个国家,就是我们国内有土匪扰乱,
不能统一。
-------1933年5月蒋介石的文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土匪”指的是什么?(2分)
(2)对于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日本和蒋介石各是怎样的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这
样解释?(10分)
(3)你认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4分)


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依据材料一,说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的分配情况?(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



1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11:(14分)腐败,这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痼疾,始终是世人永恒不齿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
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二  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以及承诺或实际提供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l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一摘编自《英国反腐机制的启示》
材料三  肖玉壁在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采用多收少报的方法欺瞒上级。边区政府依法判处肖玉壁死刑,他不服,写信向求情。时任边区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把信带给,问:“肖玉壁贪污了多少钱?"林伯渠答:“3000元。"又问:“他的态度怎样?"林伯渠说:“他给您写了一封信,要求您看在他过去作战有功的情分上,让他上前线,战死在战场上。"明确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肖玉壁被执行决后,《解放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壁’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摘编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处理“肖玉壁”案的重大意义。(4分) 


12:抗战宣传画

请问:
(1)你从该宣传画中读出哪些历史信息?依据分别是什么?(8分)
(2)如要核实你对该画认识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至少写出4个,共4分)



13: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
歌词的建议?为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签盖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邮戳的纪念章,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4分)
(2)运用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英美两国宣战的理由。(2分)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材料三所反映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分)


15:近代史上,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先后进行了两次合作,现在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国共两党的高层正在频频接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分)
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分)两党合作后,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2分)
(2)抗日战争开始后,两党再次合作,请写出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的统一战线的名称。(
2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答案部分
1、A

试题分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共采取了党外合作的方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有两个政权、两支军队,中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的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是国民政府,领导的是国民党军队。因此A项错误,故选A。B项正确,国民党领导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领导了敌后战场的抗战;CD项都明显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采用党外合作的方式,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抗日战争中
国存在两个战场、两个抗战路线,体现了不同的指导思想。此外,抗日战争的意义也需要掌握。


2、B

试题分析:从材料“国民党的38军以及许多民间抗日武装加入”了百团大战,说明了当时形成了国共两党为中心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百团大战


3、D

试题分析:本题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
关键信息:六中全会、愿以至诚拥护我民族领袖,拥护三民主义。A项“放弃”说法错误,B项“不再照搬”说法错误,C项“开始转变”说法错误,故ABC错误;结合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分析,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4、D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考查国共合作的原因。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形势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共共同抗日的原因


5、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时间“1938年5月”可知这一战役配合了徐州会战,故①正确;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才进入相持阶段,故②错误;有图片中“去年沪战曾一度负伤”可知周元将军曾参加淞沪会战,故③正确;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故④表述错误,故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6、 江苏  长江  太平天国 1927  22  30  汪精卫
把近代史当中有关南京的内容,用一个小专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希望学生能够把上下册的内容结合起来复习。


7、 汪伪政权建立于      1940       年
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在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以来,日军侵华方针的改变,集中对国民党实行的是政治诱降,结果是在1940年建立了亲日的汪伪政权,据此填写题目即可。


8、(1)指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
(2)日本认为事变是因张学良与国民政府“对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
烈”,迫使日本“自卫”而发生的; 蒋介石则认为是因为“国内有土匪扰乱,
不能统一”,使日寇趁机侵华。两者都极力用言辞掩盖事实真相,前者为侵
略行径狡辩,后者为其不抵抗政策辩护。
(3)转嫁国内阶级斗争的视线,通过掠夺中国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的创伤,实
现其“大陆政策”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真实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对于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日本和蒋介石各是怎样的解释?材料已经有了详细的
讲解,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解释?主要从他们的
目的来考虑。
第(3)问,原因主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


9、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的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2分)
(2)设想的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将集中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3分)未出现的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3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沉重
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6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1)问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即以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为标志,所以从表格中1942年那一栏中明确可以看出日本的兵力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战场。
(2)罗斯福设想的结局要解读材料,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中文字“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是罗斯福设想的结局,即放弃抗战,日本会和德国配合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要从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3)本小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评述问题能力。评价抗日战争要结合材料中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在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总之,要一分为二地评述历史事件。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



10、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6分)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9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分析题目的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即1942年2月前的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然后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如材料“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这时的中国战场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意义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时注意题目要求:“军事意义”与“政治意义”。回答军事意义要结合第(1)问的内容归纳总结;回答政治意义要从中国近代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是抗战以来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对中国抗日战争
的影响分析解答。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


11、
(1)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清廉典型)。(3分)
(1)方式: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3分)
成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完善。(4分)
(3)态度:坚决打击。(1分)
意义:教育警醒了干部,推动政府廉政建设;赢得民心,有利于边区政府巩固;有利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分)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中“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
令有司特为造庙”、“《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由此可以总结出唐朝发腐败的措施有: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严刑峻法。
(2)依据材料中“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由此可以总结英国反腐的措施: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结束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直接得出中共的态度是坚决打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可以总结出一、起到警醒其他干部的作用;二、赢得民心;三、有利于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与谏议;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代议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2、
(1)(历史信息)宣传画出现的历史背景是八一三事变;宣传画作者、发布者,以及国民政府的态度都是团结起来、一致抗日。(3分)(依据)宣传画中的文字,如“八一三”,“全民抗战”,“唤起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 画中紧握步高高举起健壮有力的手,(手臂下)队伍中飘扬着的青天白日旗。(5分)
(2)查档案资料;走访或查阅当事人(包括宣传画作者)的回忆录;考察抗战博物馆、展览馆;查考史学家的相关研究成果等;比对同时期相关的宣传报道。(任写4条即可,每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