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
Journat  of  Nanchang  Normat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2020年12月第41卷第6期
Dec.2020Vo.41 No.6
抗战胜利后江西职业教育的调整与发展
王栋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南昌330032)
摘要:抗日战争胜利后,满目疮痍的江西,百业待兴。在国民政府对教育复原及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与重视
下,江西省教育厅对全省的职业教育进行了重新布局与调整,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 规范、指导、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战后江西的职业教育,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关键词:抗战后;江西;职业教育;调整;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 -8102(2020)06 -0087 -04
Adju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Jiangxc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the  Counter-Japanese  War
WANG  Dong
(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2, China )
Abstract : After  the  Counter-Japanese  War ,Jiangxi  was  devastated  and  everything  needed  to  be  built. Under  the  guidance
and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education  recover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xi  Prov-
8nceeea e anged  and  adiusied  iheeocaionaeeducaion  8n  0angi8Peoe8nce , toemueaingaseeesotpoecestoeihedeeeeopJ  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dophng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standardize , guid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
iionaeeducaiion.Vocaiionaeeducaiion  in  posiJwae0iangiipeoeincehad  ashoeiJieem  deeeeopmeni.K$y  Wordt : posiJwae ; adiusimenio20iangiieocaiionaeeducaiion ; deeeeopmeni
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6年6月全面 内战爆发,这是江西职业教育新的短暂发展时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的抗战终 于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
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因此采取措施尽快使国家走上 正常有序的发展轨道,是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国
家复苏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尤 其是职业教育,在百业待兴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被人
们视为“建国之基础”。为此,国民政府教育部先后 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的法令,并制定了职业教育
的实施措施,用以规范、指导、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快培养经济建设人才的步伐。在教育部的重视和 一些教育团体的努力下,抗战胜利后,职业教育得到 了短暂的发展'
一、战后国民政府对教育复原及职业教
育工作的重视与指导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教育部在重庆召开 了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决议教育复员原则,通过
了“战后中等学校增班五年计划”一案。其中,针对 “过去已有之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仅十五万人,数 字相差,至足惊人”之状况,特别提出“实行实业计
划之最初十年,即需要职业学校毕业生二百八十五
万人”,才能基本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达到这一目标,提案“拟定在五年内全国增加职
业学校班级一万班,每班以五十人计,共训职业教育 学生五十万名,于第一、二两年,各增设百分之十,第 三年增设百分之二十,第四、五两年各增设百分之三
收稿日期:
2020 - 09 -19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江西职业教育研究”,编号:JY18225%
作者简介:王 栋(1983—),男,回族,吉林榆树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
-
88-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20年
十”,口〕提案具体明了,具有可操作性,对战后职业教育工作的复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会后,遵照教育部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决议,江西与全国各省一样,着手战后教育复员工作。1945年10月,江西省教育厅订定了《本省教育三年计划草案》,颁发“教育复员程序”。同时按现时行政区之划分,将原8个中学区(南昌、宜春、吉安、赣县、波阳、上饶、南城、宁都)改为9个中学区,其中新增九江学区。为了使战后职业教育复员工作顺利实施,战后国民政府对职业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在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例如,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由国库年拨巨款为各省增设职业校班之用,江西省在三三年(1944),指定增办农业机械,土木,水利,陶瓷,医事各一班,农业职业学校一所;三十四年度(1945"拨到五百七十四万元,为继续增班之用。抗战胜利后,由于各省市原有的职业学校在战时多被破坏,教育部乃决定筹拨专款,按省市的实际需要予以补助,以推进各地职业学校迅速复员,或作为增设新的职业学校之用。三十五年度(1946)江西核定国库年拔款二千五百万元作为各职业学校经费及增设职业校班之用。由此可见,三年来由国库划拨给江西发展职业教育的经费近乎成几何级数地增长。此外中央对各省职业学校生产资金,实习设备,及教员、技工之奖励,年来亦各有相当之补助。初高级职业学校经费标准,规定比初高级中学增高百分之五十以上,初高级职业学校职业学科教员薪俸,规定比初高级中学教员增高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公立职业学校学生,并得享受公费之待遇以此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战后江西对全省职业教育的重新布局与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江西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根据江西经济的特点、地方物产情况以及人民生活所需,科学地设置职业学校的专业类型和选择适宜的地点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需求,又有利于地方资源为职业教育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战后之职业教育,无论农,工,商,医,家事,都必是配合自主的经济建设,地方物产情形,设立各种职业学校,以从事各种生产事业之改进。集中人力、财力选择地点,创造名符其实的职业学校,”⑵战后江西对职业教育的重新布局与调整,即是基于这一实际情形。根据江西省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复员计划,江西省拟从以下几方面对全省职业学校的设置与分布进行重新布局与调整:
首先,在农业教育方面。江西是农业大省,农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重丿卜。江西计划在全省九个行政区内,每区设省立农职一校但各地又因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带有地方特的经济类型,因此,根据际地方特产,所农学校设立的地点和专业又有所不同。第一区设南昌,注重农艺;第二区设万载,注重植麻;第三区设泰和,注重农艺;第四区设信丰,注重森林;第五区设彭泽,注重植棉;第六区设广丰,注重园艺;第七区原有省立南丰高农,设有农艺、园艺两科;第八区设兴国,注重园艺;第九区原有省立永修高农,设有农、林两科,仍迁回永修办理。此外,于庐山另设专办森林科。计划三年内原有及新增农职共10校,第一年有毕业学生四班约100名,第二年有毕业学生六班约150名,第三年有毕业学生六班约150名,总计10校约400名(每班均暂以25名估计
江西省教育厅
其次,在工业教育方面。按照各县工业环境就省会南昌及赣东、赣西、赣南、赣北应设置以下学校及专业,南昌:(1"原有省立南昌工职迁回南昌办理,土木、建筑、染织、化工四科;(2)原有省立女子职业迁回南昌,办理染织、美术、缝纫三科;(3)与水利局合作添办水利职业学校;(4)省立实用职业学校迁设南昌,配合本省经建计划训练实用人才;(5)建议中央将国立十三中学改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赣东:原有省立婺源制茶科职业学校及省立宜黄麻织科职业学校继续办理。赣西:添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一校,在萍乡办理机械、土木、煤矿、化工四科。赣南:(1"原有省立南康制糖职业学校设慈溪办理;(2)呈请中央将国立第十九中学改办为立级学校仍设县,办理木、机、采矿、化工四科;(3"呈请中央将国立造纸科职业学校迁设赣县办理。赣北:(1)原有省立泰和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迁设九江,办理机械、土木、电机电讯、纺织;(2)中在设立立制茶学校。计划三年内原有及新增工职学校共11所,第一年共有毕业学生九班约225名,第二年共有毕业学生十五班约375名,第三年共有毕业学生十六班约400名。
其三,在医事教育方面。每一行政区设省立医事职业学校一校,分设助产、护士、药剂、实验及环境卫生等科,但第一区以原有省立南昌助产、南昌护士各一校迁回南昌继续办理,故第一区医事学校先设
第6期王栋:抗战胜利后江西职业教育的调整与发展-89-
药剂、检验、环境Yfe三科,暂不设助产护土两科;第四区即以省立赣县助产学校改办医事学校,添办理护士科;其余七区于三年内分别设立,先设置护士、助产两科,计三年内原有及新增医事职校共11校,每年共有毕业学生四班(因新增学校尚无毕业班次)海班以25名,估计三年共有毕业学生12班,约共300名°其四,在家事教育方面。原有省立实用职业学校恢复为省立家事职业学校仍设南昌,该校因系恢复,设置三年内尚无毕业班次,故未有毕业人数。
其五,在商业教育方面。原有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改办商业专科学校,仍附设高级商业职业科。
其六,在水产教育方面。添办省立水产职业学校设于九江湖口滨江临湖之间。
以上各职业学校拟在战后三年内,除新办者尚未有应届毕业班次外,其原有及并办之科系毕业生计73班,第一年农工医商各类约共有450名,第二年农工医商及家事各类约共有675名,第三年农工医商及家事各类约共有700名,总计共有1825名o[3]由上可见,战后江西省对职业教育的重新布局与调整,主要立足于各地的经济特与实际需要,这种因地制宜、因需所设的布局调整,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三、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针对战后江西的实际情况,为加快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江西省在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复员计划中,明确规定采取下列措施,积极发展江西的职业教育。
第一,充实职业学校教学设备,提升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江西省教育厅多次要求各职业学校充实教学设备,尤其要充实教学实习之设备,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水平,并要求职业学校生产事业费应视各科性质从实支给。从而,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但实习有为,且可于生产中促进职业教育之发展。
第二,提高职业学校师生待遇,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省教育厅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学科教员待遇遵照教育部令,比照普通学科教员待遇提高百分之三十至四十;职业学校学生公费待遇应一律达到百分之百并免收其他费用。以此吸引更多的师资和学生到职业学校任教和就学,达到促进职业学校发展的效应o 第三,推广各县职业教育,推动地方职业教育。省教育厅制订了三年计划:“第一年,每一行政区应有县立级一校,一县有学校一校;第二年,凡办理职业补习学校成绩尚著,经费师资力之县,改办县立级用学校,其
设职业补习班成绩优良,地方财力所及者,应单设职学校;第三年,县学校一改办县立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完成一县一实用职业学校。”[3]第四,奖励私人创设职业学校,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江西省早在《江西省政府核给县立县联立私立职业学校补助费规则》中规定:“凡在本省已备案之县立县联立及已立案之私立职业学校,每年度经省督学或指导员视导,报告办理合法,具有成绩评定等第及格者,由教育厅核定给补助费-”⑷
在《江西省职业教育复员计划》中再次强调私人捐资创办职业学校应依照规定褒奖并从优核给补助费。“提倡各县或私人划设职业学校,对县立私立职校之补助,比县立私立中学为优,私立职校立案,从宽核准,”⑴
第五,举办短期职业训练,培训在职职工,提升其职业水平。除提倡公私立经建机关举办技术人员训练并大规模训练技工外,要求公私立高级职业学校及专科学校,应附设有关科系之短期职业训练班。
第六,加强生产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意识和职业能力。省教育厅在规定“各级学校应一律实施生产教育”的同时,规定公私立职业学校应一律完成生产组织,并且要求“公私立职业学校应与当地生产建设机关切实联系,举行员工与学生技术上之交互实习及训练”尸
第七,举办职业介绍,提高职业人才的就业率。
政机关与级学校办理人调查及登记;教育行政与经建事业机关应切实联系会同举办技术员供求介绍职务,每年所需技术人才应预为估计,尽量向职教机关学校延聘
以上措施的颁布与实施,推动了职业教育在江西的发展。
四、战后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
根据江西省职业教育复员计划,江西省内各职业学校在抗战结束后逐步内迁和恢复,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战后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数量方面。战后初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得到增长。民国三十三学年度(1934)江西省内职业学校共39所。其中省立17所,县立9所,私立13所。共计192班,在校
-90-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综合)2020年
学生4762人,当年毕业人数为1010人」5〕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第一学期,江西全省职业学校共45所,其中高、初级合设职业学校11所,高级职业学校12所,初级职业学校22所1946年底江西全省共计职业学校47所,共235个班级,其中教职员887人,学生5,992人,毕业生809人J"
上述材料表明战后江西职业学校的发展速度在加快,数量在增长。这只是与江西自身发展的比较,但从全国来看,江西的职业教育仍然滞后。据统计1946年全国职业学校有724所,是民国以来最高数。以江西省1946年第一学期的45所职业学校来看,仅占全国总数的6.2%。
在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方面。抗战期间江西省在部分中学附设职业班,以弥补战争之需。如在私立剑声中学先是开设版印刷科,后又添办文书科,在私立鳌州中学校附设职业班,在崇仁县立中学附办棉织科等。抗战结束后,江西省除大力发展职业学校外,还加大了在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科)的力度。仅
1946年就在安远县立中学附设主计科1班28人;在分宜县立中学附设染织科3班17人;在崇仁县立中学附设棉织科1班50人;在私立剑声中学附设文书科3班50人;在私立鳌州中学附设农林科2班74人o[8](IP29-330)在职业学校自身建设方面。战后,江西各职业学校自身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如江西省立女子职业学校1945年迁回南昌时,办理染织、美术、缝纫三科,到民国三十五年秋,又添办图工科,共有染织科,家事科,缝刃科,图工科四科。各科招收高小毕业生,前二科肆业五年毕业,缝纫科,图工科均三年毕业。⑼
在增设和恢复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抗战胜利后,江西还改建和恢复了部分高级或高等职业学校。例如,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抗战前,该校在南昌小校厂设有校舍,抗日战争时期,原有校舍全被敌伪拆毁,夷为丘墟,复原后几无立足。战后,该校积极筹款,就战前征收之城南东壇巷口基地,建筑房屋,并将该校战时在泰和所建校区的校舍拆迁至昌,重新修建。为不耽误教学,三十五年上半年,该校于小校厂旧校址侧,搭盖临时棚屋,以资开学上课。同年下半年,新校舍次第完成,遂将小校厂棚屋拆除,全部集中东壇巷上课。新校舍之建筑经费,一为教育厅拔发之复员费,一为善后署补助之专款,此外尚有员生认缴之建校捐款,新校址有96亩余,计有重行装配之大礼堂一幢,教职员宿舍一幢,善后署专款建筑之办公室及教室一幢,本校自建之教室二幢,学生宿舍一幢,女生宿舍一幢,员生消费合作社一幢,游艺室、接待室、传达室及厕所各一间。$10&又如设立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1945年春,省政府批准,将因战事迁至景德镇的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正式定址于景德镇,并
与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合并为省立陶瓷科职业学校,分设成瓷、饰瓷两个专业。陶瓷科职校有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招高小毕业生,高级班招初中毕业生,学制均为三年。到1946年,学校共有7个班级,学生87人,教职员工35人。1946年秋,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增设陶瓷工程专科班,并陆续添置了一批设备,对附办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在机械制瓷、注浆、成型、烧炼等方面,进行新的教学和实验。1948年5月,经教育部批,学校正式改制江省立陶专学校,并
属办理职业学校,初级职业班则停办。図(P368)
对高级或高等职业学校的恢复和改建,有利于江西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然而抗战结束以后,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只是短暂的。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 1947年以后,国民政府已风雨飘摇,一些职业教育法令和措施根本无法施行,江西省内一些职业学校陆续被迫停办。至1949年5月南昌解放前夕,江西全省公私立职业学校剩下不到20所,民国时期的江西职业教育走向衰败。
参考文献:
[1]蔡漱芳.如何发展职业教育[J]•江西地方教育,1945(11
-12)#41
[2]吴自强.中等教育要怎样复员[J].江西地方教育,1945
(11-12)#28.
[3&江西省教育厅一科.本省职业教育复员计划[J].江西地方教育,1945(11-12):57-58.
[4]江西省政府教育厅.中等教育法令汇编[G].南昌:江西
省政府,1940:767
[5]蔡漱芳.三十三学年度中等学校概况统计[J].江西地方
教育,1945(11-12):57-58
[6]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4:144
[7]江西省三十五学年度第二学期各级教育概况[C]//中国
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古籍出版,1997:674.
[8&黄定元,张希仁江西省教育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9]江西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一览[Z].1947.
[10]欧阳恂.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一览[M].南
昌:南昌中国兴业出版公司,1947.
责任编校: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