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
B.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真是巧妙绝伦
....。
C.陈景润在数学家华罗庚关怀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D.“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人情事故,_____一阵晨风拂过,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A.一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开心而单纯地笑着,依然高昂着头。
B.抬着高傲的头颅,就像一打着腰鼓,冒着淋漓元气的年轻后生。
C.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D.就像一打着腰鼓,冒着淋漓元气的年轻后生抬着高昂的头颅。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他的身体垮了,不能再坚守阵地,唯有一条路可走——进后方医院。
B.自总书记提出让人民众有更多获得感的观点后,“获得感”就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词。短短三个字,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深层价值。
C.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片尾曲《凉凉》,歌词中的“不思量,自难相忘”,化用了苏轼《江城子》中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D.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句是()
①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
②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③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④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⑤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⑥胸无点墨,何以自觉?
A.⑥③①②⑤④B.③⑥①②⑤④C.②⑤④③①⑥D.③⑥②①④⑤
5.诗词默写默写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花卿》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课文填空。
①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③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________________,善之善者也。(传统文化·《孙子兵法》)根据提示默写。
①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杯酒,一轮月,这种潇洒浪漫是风雅;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捧菊,一抹情,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②辛弃疾在《鹧鸪天·代人赋》这首词中,用对比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不屈不挠、志趣高洁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①(读中积累)《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红星”是指__________。读这本书能让我们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点燃心中的红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从而让《长征》中的“_______”精神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永生。
②(方法总结)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跳读可以跳过___________,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二、阅读
7.王冕
[明]宋濂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①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鶱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②。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日:“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皇帝③取婺州,将攻越,物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①伊、吕:指伊尹、吕尚,皆古代著名贤相。②杨补之:南宋
著名书画家,善画梅。③皇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桃杏居.其半居.天下之广居
B.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尝.趋百里外
C.秘不使.人观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君子惜.之宫使驱将惜.不得
2.细读选文,了解大意。写出后文中与“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相呼应的句子:________。
3.人物语言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仿照示例,分析文中画线句。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
面对别人的斥骂,王冕并不争辩,而是以“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呢”来回应。这是对一众目光短浅者的蔑视,凸显了其遗世独立的品性。宁波市考试网
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分析: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探求《儒林外史》将王冕作为全书开篇的原因。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陋轩记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通“伸”,伸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以罪谪龙场B.就石穴/而居之
C.昔孔子/欲居九夷D.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2.解释文中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守仁以.罪谪龙场(________)就.石穴而居之(________)因名.之曰“何陋”
(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
忘予之居夷也。4.从选文中你能看出“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对回:“意恶能直?意闻好直之士,家不处乱国,身不见污君。身今得见王,而家宅乎齐,意恶能直?”宣王怒曰:“野士也!”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è)直言。B.人之所憎恶(wù)莫甚于生。
C.寡人闻子喜好(hào)直。D.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2.下列语句与上文文意不符的是:()
A.做人要堂堂正正,不卑不亢。
B.人贵直,文贵曲。
C.在当权者面前,不低三下四,不唯唯诺诺。
D.说话要讲究技巧,不能说直言。
3.清朝诗人袁子才说过:“凡作人贵直。”“直”,就是正直的意思,所谓正直,即光明正大,就是说,做人要堂堂正正,处事要出以公心,主持正道。这是做人应该有的品德。
请结合上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正直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连贯,不少于120字)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⑴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⑵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为了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那些谣言困扰。当事情渐渐平息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
⑶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某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
⑷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那场雪似乎来得很猛。我看着地址打听路线,乘坐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天很快暗了下来,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但我只能继续去寻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⑸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那时我发现,自己一定是迷路了。
⑹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敲打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⑺“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⑻“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雪花,一边等着我。
⑼我心里咯噔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坦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⑽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发生了一丝怀疑。我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逐流而去。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才那样做。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⑾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
⑿“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囔。
⒀“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3个门就是。”
⒁“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⒂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⒃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着。雪化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⒄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儿,将那张被雪水洇湿揉皱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2.文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选文中的“老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妇”的形象的?
4.下面的句子有何深刻含义?
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因为路属于自己的脚。
5.联系全文来看,作者以“雪一化,就有路了” 为题目有何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蚕儿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