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给出了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高校专利转移许可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而高校以及以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
为代表的科研院所作为科研、教育的核心机构,其不仅承担大量国家科技计划、科学基金支持的研究工作,还积极参与各类企业的研发工作。高校(包含中科院)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总量不断攀升,截止至2018年底,我国专利的总授权量达2561336件,其中高校专利的总授权量达555874件。高校持有的有效发明专利为367545件,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总数的21.9%,可见高校已成为我国专利申请和持有的重要力量。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效益优先的转变,是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正在经历的艰难过程,如何将专利成果转化利用、真正实现鼓励创新的立法目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高校专利的终点并非获得授权,而是将科研成果实在地转化为可利用的产品或服务,使专利具有市场价值。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即出台了有关政策引导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我国高校专利的申请状况
1.1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的年份分布
本研究通过Incopat系统对2018年12月31日前我国高校(含中科院)的专利申请量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图1显示了1985年—2018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的年份分布情况,其总申请量达到2081794件。由图中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为1985年—1997年,这一时期内专利申请量较平稳,维持在每年2000件左右;第二阶段为1998年—2007年,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从1
998年的2446件增长到2007年的35038件,这与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具有密切关系。第三阶段为2008年—2018年,高校专利申请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7年的申请数量可达32万件,这一发展趋势与国民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和高校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密切相关。如图所示,发明专利申请量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长趋势与总申请量基本保持一致,而外观设计专利由于申请量相对较少,浮动较大,但整体而言,仍然保持增长趋势。在三种类型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数量在1995年以前相差不大,而在1996年以后,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明显超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近年来更是在三种类型的专利申请中占据绝对数量优势。需要说明的是,因专利公开的滞后性,2018年的数据尚不能反应专利申请的真实情况。
课题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课题“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的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章园园(1984—),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专利审查员,研究方向为粘合剂;王远洋(1984—),男,吉林延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专利审查员,研究方向为环氧树脂组合物;刘雅婷(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研究员,专利审查员,研究方向为组合物。
有效32%
在审25%
权利终止29%
撤回8%
驳回4%
放弃失效43%
如图4显示了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数量的年份分布,在1999年—2007年这一阶段,三种专利转化方式的整体数量很少,增速也十分缓慢。专利转让数量领先于其他两种转化方式。199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细化阶段,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导致高校对专利成果的转让和许可仍在进行探索和尝试。2003年,原国家经贸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通知》,多个国家级别技术转移中心的成立带动了当年科技成果转化热潮。在这一阶段的后期,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高校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大学与企业加强合作,从而带来2007年以后专利许可和转让数量的猛增。如图所示,2008年—2018年,高校专利转化整体数量出现了迅速增加的态势,特别是在2016年-2018这三年间,每年相比上一年均有大幅度的增长。这与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2017年)、《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2017年)等激励措施是密不可分的。在三种转移途径中,专利转让仍然作为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2012年至2018年,其数量大幅超过其他两种方式的总和。而专利许可的绝对数量基本保持在年均一千件以上。专利质押是随着专利市场化运营而产生的新型专利转移方式,近年来专利质押数量逐年增长,可以预期随着专利运营的多样化,专利质押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同时还可能产生新的专利转移方式。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
000000000图4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数量的年份分布
2.2 我国高校专利转移转化前十申请人的分析
图5所示为国内高校专利成果转移数量排名前十的申请人统计结果。按照类型的不同,分别统计了各高校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的转移数量以及转移总量。如图所示,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中包括了综合实力强的研究院所、传统工科院校,也出现了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新兴双一流高校。从高校分布的地区来看,江浙沪三省市共有七所高校进入前十,体现了高校的创新转化能力与该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直接相关。华北、华南分别仅有一所高校进入前十,而中西部地区没有高校进入前十,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不均衡。转移量前十的申请人中,中科院以转移总量6727位居第一,其中发明专利转让的数量占比92%,这反映了该申请人转移的专利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清华大学代表了国内大学创新转化能力的最高水平,其转移总量为1417件,发明专利转移占比90%,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高校领先地位,这与该校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和流程具有密切关系。南京林业大学的转移总量达到了1200余件,但其中发明专利占比不足50%,这与该校的主要研究集中于实用产品领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排名前十的申请人中未能出现中西部地区大学,但据检索和统计结果可知,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大学正在迎头赶上,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其专利转移总量可达697件,发明专利转移占比95%。随着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图6 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专利成果转让年份分布
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许可总量。可见,专利转移前十位的申请人对于专利转让和专利许可的侧重各有不同。华南理工大学在2016年—2018年期间的年度专利许可数量有所下滑。分析其原因,与该校相关专利技术尚不完善、出现了新的技术转让方式、校内知识产权政策的调整不无关系。该校在2015年出台《华南理工大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份被称为“华工十条”的文件推动了该校对专利转移新模式的探索[1]。该校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业技术研究总院、广州现代技术研究总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划为“创新创业试验区”,并在股份激励、教师创业、资源整合、学生休学创业等方面均加大力度,有更大的突破[2]。南京邮电大学的专利许可工作呈现了跳跃式的变化,在2016年的年度许可数量可达746件,但
点领域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研究热点集中于医疗、生活用品的改善;而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图像等领域成为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领域,与之相关的新材料行业,如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伴随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微生物技术、水处理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提取检索得到的全部55541篇专利申请的主分类号并进行处理,可得到该主分类号所属的大组分类号。图8所示柱状图显示了发生转移转化的高校专利申请的前十位技术分布领域,左侧条块为实用新型专利转移前十技术领域,右侧条块为发明专利转移前十技术领域。发明专利转移前十技术领域为:材料分析G01N 、医用配制品A61K 、数字传输H04L 、数据处理G06F 、水处理C02F 、微生物C12N 、半导体H01L 、化学物理方法B01J 、高分子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
图7
排名前十位的申请人专利成果许可年份分布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