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单元检测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
1.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2.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
时期
县级政区分等标准
秦汉
大县万户以上
小县万户以下
 
 
北周
一等
(7000户以上)
二等
(1500户以上)
三等
(1000户以上)
四等
(500户以上)
唐(开元)
上等
(6000户以上)
中等
(3000户以上)
中下等
(3000户以下)
下等
(1000户以下)
宋代
望县
(4000户以上)
上县
(2000户以上)
中县
(1000户以上)
下县
(1000户以下)
明代
上县
(粮10万石以下)
中县
(粮6万石以下)
下县
(粮3万石以下)
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               
B.县域越大等级越高
C.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               
D.人口越少等级越低
3.历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此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以贯之也。”材料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构建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保证了家与国间的良性互动
4.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
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       
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
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           
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
5.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政治时说:“秦帝国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赐给他诸侯称号和‘岐以西之地’的情况下开始立国开疆的。史书还有秦穆公‘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齐桓公‘并国三十五’、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启地三千里’的相关记载。”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周天子至上地位得以确保                   
B.周王室家天下统治的建立
C.分封制起了政治整合作用                   
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直接化
6.《风》是《诗经》的精粹,所涉地域横跨从今陕西到山东的许多地区,同《楚辞》极强的地域性相比,《风》则显示出文化风格的一致性。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
A.南北地理环境存在分野                       
B.楚地风尚独特好鬼神
C.政治文化辐射程度差异                       
D.经济活动方式的不同
7.观察图4,据此可知,战国后期(  )
A.宗法分封制度彻底崩溃                       
B.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C.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D.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变革
8.西周青铜器以礼器为主,纹饰以重环纹、波带纹、窃曲纹较为流行,种类不多,风格简洁朴素。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用途转向实用化,纹饰以抽象的几何纹为主,并出现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题材,呈现多样化的风格。这种变化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尚武风气成为主流                               
B.青铜纹饰趋向生活化
C.政治秩序出现变革                               
D.审美观念趋于感性化
9.唐朝初年,以三省长官分掌相权,六部尚书负责具体执行,唐玄宗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专职宰相,在其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完全听命于宰相。这一变革的目的是(  )
A.制衡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                   
 B.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C.削弱门阀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D.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10.西汉立国时的行政区划为郡(国)、县两级,汉武帝设立的“州”原本是监察区。随着历史发展,“州”从监察区变成新一级行政区,行政区划变成州郡县三级。这种变化(  )
A.适应了经济重心南移                           
B.有利于君主专制
C.适应了版图和经济的发展                   
 D.强化了中央集权
11.汉武帝时,桑弘羊主持财政,首次实行平准政策,“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 贱则买之。如此,万物不得腾跃,故抑天下之物。番货长财,以佐助边费”。材料表明汉代平准政策(  )
A.使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B.导致百姓赋税负担更加沉重
C.为解决边患创造有利条件                   
D.政府专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12.《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  )
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
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                               
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
13.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封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  )
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
14.下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
咨文
但有罪名,除钦依圣旨体例及中书省明文检拟外,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
回复
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除重刑结案咨文外,轻囚就便量请(情)断遣,请依上施行。
据此可知,元代(  )
A.中书省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               
B.审理狱案都要依据皇帝旨意
C.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
15.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汉书》曾记载,公元前108年春,长安举行盛大角抵戏表演,引发了“三百里内皆观”的轰动效应。这折射出当时(  )
A.恢弘磅礴的时代气魄                           
B.崇尚阳刚的社会风气
C.明礼修身的道德追求                           
D.雅致清谈的人生态度
16.元朝行省制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材料反映了行省制的设置(  )
A.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并未消除各族之间的差异
C.与宋代相比更利于中央集权               
D.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
17.“清制,凡巡幸上陵、经筵、蠲(juān)赈、内臣外臣黜陟,及晓谕中外事,用明发上谕,交内阁,以次交部、科。凡诰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罪之不当者等事,用寄信上谕,由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出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qián)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内阁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B.六部已经变成内阁下属机构
C.军机处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D.中枢机构分权提高行政效率
18.表1是学者对明清时期4035位举人通过进士考试的概率进行的分类统计。据此可知科举制(  ) 
表1
类别
通过进士考试的概率
乡试中的排名
每提高10% 2021年新高考政策
增加3%
考取举人的年龄
每增加一年
下降8%
A.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立足提高官员素质
C.加强社会的流动性                               
D.任用官员不重资历
19.《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张居正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材料说明明代内阁(  )
A.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C.推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D.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20.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设有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脑。这种制度还是一种军事统治,可是真到军事时期,中央还要另行派人。可见,督抚(  )
A.是临时性官职   
B.行使职能单一     
C.完全代表中央   
D.权力归属中央
21.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度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由此可知,明代(  )
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D.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
22.清代除继续沿袭明代《脱漏户口》《人户以籍为定》等传统法律规定外,还制定了一些补充条款,如“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冒籍者、跨籍者、越边侨籍者,皆禁止”等。这可以用来佐证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