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 辨析题 论述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二: ……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榜文广为张贴,将占城稻推广到江淮两浙地区。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一反映了其变化的依据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3)古今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消极影响?我们该怎样去应对?
【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依据:财政收入;粮食产量。
2)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
3)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苏(苏州)常(常州)熟,天下足”“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结合所学知识,宋朝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宋朝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依据就是财政收入、粮食产量,故材料反应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2)根据材料中“宋朝政府还把种植方法印成…将占城稻推广到…”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材料中反应的原因是:政府的支持和重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南宋时定都临安,临安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北宋的开封,也就是说,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所以一个方面我们要继续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2.    科举制经宋明两代不断完善,逐渐定型,日趋规范。通过这项制度,不仅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总数接近十万人,举人、秀才以百万计。事实证明,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底层。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
科举体制为唐宋以来输送了大批名臣能相、国之栋梁。至少从宋代以后,中国政治基本上就是文人而非武人的舞台,士大夫阶层的重要职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掌控政治。所谓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十八世纪之前西方人对中国政治秩序的赞美,主要的都是因为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
——摘自马勇《科举: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2016—09—08国家人文历史
(1)科举制创立于什么时候?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答案】1)隋朝。
2)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
正式确立。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依据题干“科举制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提炼一个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答案】(1)材料一:出身门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也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以看出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分析材料二的机会均等余杭人才网可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才能。
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的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以概括出科举制度的作用是: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给平民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图
(1)写出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的名称:南端        现在是        ,北端        现在是       
(2)写出A、B、C、D所代表的四段运河的名称。
材料二  唐朝诗人皮日休这样评价隋朝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
(3)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据材料二你怎样评价他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答案】1)余杭(今杭州),涿郡(今北京)。
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隋炀帝;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所学可知,大运河南到余杭(今杭州),北起涿郡(今北京)。
2)根据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和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四段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根据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干里赖通波”和所学可知,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但也加重了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5.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认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试指出当时最早使用的“纸钞”是什么?它出现在何地?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完成于何时?
材料三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 “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四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4)材料四中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并根据材料四回答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交子  四川
(2)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宋(两宋)
(3)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市舶司
(4)瓦子  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根据“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等信息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两宋)时期完成。
(3)根据“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
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可知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出自我国哪个朝代的哪部科技著作?其作者是谁?
(2)这部著作主要对我国古代的哪两个方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这部书有什么地位?
(3)请列举出两部同时期的优秀科技著作及作者。
(4)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①明朝②《天工开物》③宋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