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河南省新乡市
组织人事报/2014 /3 /4 / 012 专稿   
河南省新乡市—— 
创新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青   
  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对于拓宽基层干部来源渠道、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深远战略意义。近年来,河南省新乡市高度重视选调生队伍建设,注重管育并重,选任结合,有效促进了选调生的成长成才,达到了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内在活力、储蓄后备力量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选调生的培养管理,近期,市委组织部青干科深入全市 12 个县(市、区)和平原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全市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
  一、目前现状
  1992 年以来,我市共接收省选调生 321 名,截至目前,通过公选、遴选、招录、调动等渠道调出我市的有 19 名。仍在我市工作的有 302 名,其中,男 154 人,女 148 人;少数民族 6 (均为回族);中共党员 272 人;博士研究生学历 2 人,硕士研究生学历 68 人,本科学历 223 :30 岁以下 200 人,31-40 97-人,4145 5 人;县处级副职 17 人,科级正职 92 (其中党政正职 14 ),科级副职 108 人。
  二、主要做法 
  “四项制度”构筑选调生规范管理框架。一是推行分级管理制。市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的调配、跟踪、考察、督查和培训工作;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选调生的日常管理指导工作,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直接把选调生纳入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乡镇党委负责具体的培养工作,党委书记是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或科室负责人负责“传经验、帮方法、带作风”,形成市、县、乡“三位一体”纵向贯通,分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二是推行谈心谈话制。市、县(市、区)委组织部采取定期召开选调生座谈会的形式,交流经验体会,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到“雄其心、壮其志”;选调生所在单位党委每年安排具体时间与选调生进行谈心谈话,定期了解情况,做到 “关其情、分其忧”。三是推行定期考察制。市委组织部每年结合公务员年度考核,专门对选调生考核做出安排,全面考察选调生德、能、勤、绩、廉、学等各方面情况,建立优秀省选调生人才库,为提拔使用提供依据。要求选调生每季度向市委组织部汇报一次工作生活情况,每年递交一份工作总结。还采取实地调研、日常考核、定期考察等方式,随时了解选调生情况,跟踪把握成长动态,及时调整培养策略。四是推行流动管理制。出台《关于规范省选调生调动、借调工作程序的通知》(新组通[2009]24)、《关于进一步加强省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新组通[2011]5 )等文件,明确规定省选调生在乡镇工作前 3 年,原则上不得调动到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工作。会同市人社局、市编办,建立了市直机关遴选选调生“绿通道”,促进选调生的有序流动和快速成长。截至目前,共有 88 名服务期满的选调生通过“绿通道”遴选至市直机关。 
  “三类培训”打造选调生立体教育网络。一是抓好岗前培训。在省委组织部对选调生进行岗前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坚持对新招录的选调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户外拓展训练,引导他们调整心态,转换角,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二是加强理论培训。坚持将党性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 1 期选调生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飞信开通选调生“空中课堂”,将选调生应知应会的相关政策直接发至选调生。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党校轮训、举办专训班等方式组织选调生学习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等知识。同时,鼓励选调生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各县(市、区)也都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参与考察学习。 
  “三种锻炼”铺设选调生快速成长道路。一是加压锻炼。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到困难较多、矛盾集中、任务较重的工作环境中或工作岗位上,让他们在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磨炼意志、积累经验。二是轮岗锻炼。在选调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各乡镇都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进行多部门、多岗位的实践锻炼,使他们逐步由“专才”变为“通才”。三是上挂锻炼。采取以干代训的方式,选派素质高、业务强、表现好的优秀选调生到上级职能部门学习锻炼,开拓了选调生“基层-机关-基层”多元化实践锻炼的新路子。近年来,先后选派 120 余名优秀选调生到省、市、县纪检、组织、人事、政法等部门进行锻炼。    “三个优先”搭建选调生脱颖而出平台。一是优先培养。坚持“重实绩、看公论、按程序、量潜能”的原则,对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选调生,安排担任基层主要领导职务,按照“一把手”的素质要求进行重点培养。2012 年按照省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我市将定向选调的 2 名北大硕士研究生,分配至乡镇,直接安排党政副职进行优先培养、重点锻炼。二是优先提拔。一方面,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只要符合任职条件,经民主推荐和考察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就及时提拔使用。另一方面,鼓励、支持选调生参加公开竞争选拔领导干部。2012 2 名选调生在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考试中脱颖而出,分别被任命为乡镇长、团市委书记,2013 年这 2 选调生好考吗?几率多大名选调生又因工作突出、表现优秀分别被提拔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目前,全市选调生中共有 7 名担任乡镇党政正职,9 名担任县(市、区)直机关党政正职。三是优先推荐。凡是市、县直机关部门补充工作人员,优先从锻炼期满的选调生中遴选。对表现优秀的选调生,适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自 1992 年以来,共输送 1 名优秀选调生到中直机关工作,9 名到省直机关工作,88 名到市直机关工作,51 名到县直机关工作。
  三、工作成效
  增添了干部队伍新活力。选调生素质高、能力强、融入快、有活力,近年来,为乡镇注入了新观念、新思路,为基层党政干部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缓解了基层干部断层压力,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一批批选调生被选拔到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活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执政能力明显提升,结构更趋合理。    构建了年轻干部成长新模式。把优秀选调生放到重要岗位上去磨练,使那些素质好、有发展潜力、适合从事基层领导工作的选调生锻炼在基层,提拔在基层,沉淀在基层,保证了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有充足的后备骨干,也为我市探索年轻干部成长新模式积累了有益经验。凤泉区在 2010 年提拔 2 80 后选调生担任团区委书记和区妇联主席,成为凤泉区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封丘县在 2011 年乡镇党委换届调整中,从 5 名选调生中差额选拔出了 2 名乡镇党委副书记。    打响了选调生队伍新品牌。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培养下,选调生在基层迅速成长起来,其过硬的政治素质、突出的工作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精神,得到各级党委和单位的认可和欢迎,成为各级单位补充人员的首选。当前各用人单位对选调生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仅 2013 年上半年就有 18 个市直单位提出遴选 37 名选调生的需求,大大超出预期。另外,选调生在各类遴选、公选考试中也表现突出、成绩斐然。2009 年我市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 14 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其中 9 名是选调生。2012 年以来,全市共有 8 名选调生在各类公选、遴选考试中脱颖而出,其中公选至副厅级领导岗位 2 名,正县()级领导岗位 1 名,副县()级领导岗位 4 名,遴选至中直机关 1 名。
  四、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选调生培养模式,促使一大批优秀选调生快速成长,对改善我市干部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选调生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选调生成长和发展。因此,需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
  进一步扩大选调生队伍规模。目前,选调生以其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突出特点得到干部众的广泛认可,已经成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强市、幸福新乡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近年来,我市每年招录的选调生仅有 20-30 名左右,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议增加选调生招录名额,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储备更多优秀人才。
  进一步强化选调生关键岗位锻练。当前,部分单位和领导对选调生工作认识不清、定位不明、培养不够,认为选调生年纪轻、经验少,安排他们在乡镇党政办充当打字员、值班员、信息员等角,很少给他们参与处理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问题的机会,致使他们难以得到充分锻炼。建议有目的地把选调生放在所在单位中心工作和关键岗位上进行锻炼,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全面提高其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进一步加大选调生提拔使用。当前,干部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性台阶”,论资排辈思想比较浓,而且部分县(市、区)在选调生工作中缺乏主动培养年轻干部的意识,不愿、不敢把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大胆使用。建议结合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考察考核基础上,打破“隐性台阶”和资历限制,及时将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选调生提拔任用到重要岗位上来培养、锻炼,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