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东山安仁里
严氏家族史记
(国馨公木渎支系)
--良灿公分出--
公元贰零壹壹年修编
 
◆严姓起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洞庭东山严家世祖- - - - - - - - - - - - - - - - - - -  2
◆严氏家族明代名人- - - - - - - - - - - - - - - - - - -  2
◆严家三代进士在清朝- - - - - - - - - - - - - - - - - -  3
◆清代福宁知府严良勋- - - - - - - - - - - - - - - - - -  3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族谱- - - - - - - - - - - - - - -  3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族木渎支系- - - - - - - - - - - -  4
◆严氏家族木渎支系名人- - - - - - - - - - - - - - - - -  4
福建事业编一年考几次◆严氏家族木渎支系外姓名人- - - - - - - - - - - - - - -  6
◆《洞庭安仁里严氏族谱世系图》三房世系(木渎部分)- - -  9
◆《严氏族谱世系图》(良灿公支出)- - - - - - - - - - - 11
 
 
严姓起源
严姓起源于东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始祖严周。严周本姓庄,名周,因东汉明帝刘庄登位,为避讳而改姓严。                          (注12
洞庭东山严家始祖
南宋建炎年(1127-1130)向有严氏四十八公者出任吴郡平江府判官,遂举家迁吴。有兄弟三人,一居墓,一居常熟,另一定居洞庭东山马家堤。
追潮最先定居东山的祖先严伯成,是浙江宁波鄞县人。当金兵南巡,北宋皇室被迫迁都杭州的时侯(公元1127年)严伯成尚在襁褓之中。他父母相继染病身亡,幸得奶娘尽心喂养,长大成人。严伯成从小就把奶娘当作亲娘看待。而这位奶娘把怀中的严伯成视同己出,吃饱穿暖外,聘师教读,未尝怠忽。严伯成于是仍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十年寒窗,不负众望,严伯成考得功名,被授浙西路平江府(今苏州)一官之职。他便从原籍把妻子儿女连同奶娘一并带到了任上,在苏州当官。多次去东山巡视,他见湖山秀丽、景优雅,就萌生了定居东山的想法。当告老退职后,在东山马家堤安仁里选购了一方土地,筑起了一座住宅,定居下来。严伯成便成了东山严家的始祖。
后来奶娘年老病故,严伯成不忘她的养育之恩,以隆重的母礼把她葬在东山。他还把奶娘一生心血都耗费在严家的事迹遍告儿孙,都认为如果没有这位奶娘,就没有他们严家。每到清明,他们必先祭扫了奶娘坟,然后再祭扫自己的祖先。代代相传,居然形成传统,纳
为家规,一直持续到现在。            (注2)
严氏家族明代名人
进士严经
五世孙严经号芥舟,从小家里叫他去学生意,习商几年,乏善足述;但在读书学问方面,他却显露才华。有一位东山贤达贺元忠()一见奇之,把严经带到京师,重拜名师求学。严经刻苦攻读,不过几年,即于弘治九年(1496)考中进士,官授南京刑部主事。他在刑部历任员外郎、郎中。由于办事明决,晋升江西吉安府知府。不久父亲故世,丁忧三年,守制在家。期满后他就任彰德府知府。
他在彰德期间,做了不少好事:开仓济贫,安抚百姓,是其一;清理积案,明判公断,是其二。但最受人景仰的,还是他的人品道德。
彰德府本是藩王府的所在。这位现在已失去名字的藩王,见严经政声显著,人又能干,便想笼络他,用以博取敬贤爱士的虚名,掩盖业已被人唾骂的劣迹。他摆出了豪门筵,邀请严经;同时慷慨馈赠女乐一组,以供享受。然而,却被严经毫不留情的拒绝了。从此以后,
藩王和他的一些狐狗党,对严经既敬重又畏惮,为非作歹的行径不免有所收敛。
照理严经应该升官了,不料他得罪了执掌铨叙大权的官员曹某。有一次,曹某因公路过彰德,换了别人,正是趋奉的机会,严经却仍按常礼接待,别无表示。曹某从此耿耿于怀,每逢朝廷考核,他都要托词将严经死死的压着,不给提拨。严经旋亦因病辞官回家。
他仍住在原名务本堂的安仁里老宅,该宅因他做过刑部的官,又名秋官第;后又以花墙门出名。现在已有四百多年了,那里大部分已被改建而变了样,残存的仅有瑞云楼等处,尚可看到原来的明代建筑风格。
文人严果
七世孙严经的孙子严果(毅之),自称天隐子。他虽有文才,却不愿做官,常喜独坐书房,埋首于古籍书里,故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尤其通哓文字学。人称他胸藏万书,并没有夸张。他遗下的诗文各体都有。有《天隐子遗稿》十卷,传于后世。                                                        (注2)
严家三代进士在清朝
先说一个武士严威(幼清),康熙六年(1667)考中进士,任陕西固原参将。无奈一向重文轻武,在要讲的三代进士中,只能算是编外。真正被人推崇的殿试进士,则要待到乾隆年间才出现。
严福(景仁):乾隆二十七年(1762),顺天乡试时考中举人,七年后,会试时中王榜,官授内阁中书。又六年后,考中会元,选任庶吉士,授编修,充任《四库全书》校对、武英殿国史馆万略馆纂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他典试河南。后以教习庶吉士入值上书房。
严荣(瑞唐):严福的儿子,少年时期深受家学熏陶,于乾隆六十年(1795)考中进士,授编修。至嘉庆四年(1799)任浙江金华府知府,十一年后调任杭州知府。在职期间,颇多惠政,为民称道。
严良训(迪甫):严荣的儿子,道光十二年(1833)年考中进士,亦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河南布政护理巡抚。
严家在六十年中,居然连续出了三代进士,足以媲美城里的望族,遂被人们誉为“清华济美”
的科举世家。果然后来还出了几位举人,如:严良裘(梦华)、严家承(蔚生)、严福宝(蔚轩)等。不过出类拔萃的似应属后期的严良勋。                                                                                                                        (注2)
清代福宁知府严良勋
严良勋字子猷,自幼聪明好学,因此被选入上海广方言馆,学习天文、算术、海国语文(外语)。在这期间,他曾参加县试,考中过秀才。后在广方言馆毕业,又被选去北京同文馆,加上中书的官衔。不久南归,充任广方言馆的都讲。就在这时,他编辑了《四裔年表》、翻译了《挺纶外乘》,共有数十卷。光绪元年(1875)吴赞诚出任船政大臣,调严良勋去福建,授以朗中之职。不久他随吴渡海到台湾,帮助筹划海防机宜。由于襄赞有方,吴赞诚推荐他任福宁知府。光绪十二年到任。他见所属县邑都在边海,风俗朴野,缺乏文化,便把开办学塾作为首要,终至民风渐开,政化可行。中日甲午战争后,常有德国军舰穿梭于福建沿海,偷测水道,严良勋知道他们不怀好意,就特地在三都岛开辟商埠,以监视其阴谋。果然不出所料,德舰见南方有备,掉头北上,侵占了胶州湾。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调署汀州,一年后调补泉州,不久又调任福州。治绩都和在福宁时一样。正
欲晋升道员的时候,他身患疾病,辞官回家,优游林下,生活却十分俭朴,藏书读书,别无其他嗜好。                                                (注2)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族谱
  自七世公严文石开始第一次纂修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谱,严伯成为世祖,并排定了严氏字辈。以后十世公用晦,十三世公灿候,十四世公一峰又相继修谱续谱。民国十九年十八世公严家炽(字孟繁)六修安仁里严氏家谱,仍以一祖三宗其纲,分宗列表。即现在流传的严家族谱。
由始祖至七世,初无字派。自八世起,始定十六字,曰:
宇昌宗茂,信有明徵,
国良家隽,庆衍斯增。
案:“增”字旧谱作“臻”,苏州支谱作“增”。考训诂:臻,至也;增,添也。以文义言,“增”字始合。且“徵”、“增”与新定之“能”、“兴”皆蒸韵。“臻”则在真韵。蒸、真二韵,古韵不通转,自以“增”字为是。
后又续定十六字,曰:
崇文振武,尊贤重能,
本培而厚,枝发乃兴。              (注23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族木渎支系
清代嘉庆年间,十五世孙严徵祥即在木渎经商,后由其子严国馨率家迁徙,定居木渎西街,建东山严氏木渎支祠,并不另立家谱。光绪年间,严家经商得发,富甲一方,与郑、徐、蔡合称“四大富翁”。严氏发迹不忘桑梓,修桥铺路,乐善好施,乡里有口皆碑。木渎严家由是名盛吴中。                    (注3
严氏家族木渎支系名人
十六世孙严国馨:(公元1826—1905年),又名严选,字德明,号兰卿。祖籍东山马家堤,为东山望族。清嘉庆年间,严国馨的父亲严徵祥即在木渎经商,后由严国馨率家迁木渎西街定居,建东山严氏木渎支祠。光绪年间,因经商得发,拥有财产一百万两关银,190
2年从木渎诗人钱端溪手中买下名满江南的端园。严国馨买下端园即由姚承祖率领良工重茸一新。严国馨的之母朱太夫人(木渎有名的“百岁太太”,王家桥西建有百岁坊)仰慕前贤,提出改“端园”名为为“羡园”(俗称严家花园),严国馨乃自号“羡园主人”。羡园北临田野,登楼凭窗,可远瞩天平,近望灵岩,极游目骋怀之致。虽近山林,而结构之精,不让城市,为全国名园之一。严氏发迹不忘桑梓,在木渎创设善济堂、代赊堂等慈善机构,同时又修桥铺路,施粥济贫,赊欠棺木,保护文物古迹,名盛吴中。 (注34
十七世孙严良灿:(公元1874—1942年),字子绚,严国馨之四子,生於1874年农立六月初四,娶柳氏,续居氏、徐氏。严良灿秉性率直,颇有胆识,善于理财,厌恶田产,必生从事发展本地民族工商实业。同时,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乐善好施。为民造福,对发展木渎地区的经济和公益事业作出很大贡献。
北伐前,木渎没有市公所,为董事制,严良灿任区董。抗战前,木渎全区下辖七镇十三乡,周围农户都将大量的米运到木渎集散,每年约运出大米十一万担左右。19085月,严良灿带头在下塘道场浜旁(现下塘27号),合资创办了严和美米酱行,又名东和美,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店内设有米作、酒作、酱作。不久,严良灿又陆续在镇上开设了西
和美米酱行、严裕泰粮油酒酱店、严万和粮酒酱店和严安德中药店,从而形成了木渎镇上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集团,其营业额在全镇居首位,同时也促进了全镇商业经济的繁荣。尤其是香山班、西山班、湖州班轮船通航,途经木渎停泊载客,全镇市面更加兴旺。
严良灿经商有道,坚持信义通商,真诚待客。在经营方式上除了现款交易外,多用赊帐形式,按一年三节(端午、中秋、年关)结帐付款。在零售供应的同时,还对小乡镇粮油店开展批发业务,当时香山、藏书、横泾、西山等地的商品都到木渎严家批购粮食、豆饼、酒酱等商品。
严良灿在担任区董掌管木渎商业之馀,还不遗馀力地为当地乡民们做好事。1920年,他投资五千多银元,在南街底南亭子附近办起了一个小型发电厂,既解决了生产用电,又改善了全镇照明,结束了用煤油灯的历史,还包下了全镇路灯的费用。抗战前,严良灿购置了一辆“特络威”牌号的救火车(此种救火车当时苏州城内仅有两辆),成立了木渎救火会,组织全镇青年店员担任义务消防队员,先后扑灭过无数次的火灾,有效地保护了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还带头组织成立了“善济堂”和“代赊会”等慈善机构,拥有学田三百多亩,房屋十八间,以其收入为地方举办公益事业,每月对全镇孤寡老人和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费。平时还修桥补路、收送弃婴、收殓掩埋无主棺(尸),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