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得分          
1、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船(xiāo)      (páo)哮        抽(yē)
B.胆(qiè)      (níng)笑        妒(jì)
C.(diào)度      (guǎn)尔一笑  低(yín)
D.破(zhàn)    咀(jiáo)        (jīn)飘带舞
【答案】
【解析】 A项中的“艄”应该读“shāo”;C项中的“莞”应该读“wǎn”;D项中的“嚼”应该读“jué”,B项正确。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脉博    静谧    唏嘘    焦躁不安
B.摩挲    璀璨    青睐    谈笑风生
C.伶俐    仓穹    慷慨    甘败下风
D.铿锵    懒惰    防碍    世外桃源
【答案】
【解析】 A选项“脉博”应该是“脉搏”;C选项“仓穹”应该是“苍穹”,“甘败下风”应该是“甘拜下风”;D选项“防碍”应该是“妨碍”。
3.对下列汉字的笔顺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匕”,先写竖弯钩,后写撇;“母”字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B.“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
C.“凸”,第一笔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再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凹”,第一笔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D.“贯”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
【答案】A
【解析】“匕”应该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细细    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    ,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当酒”
    ,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A.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品赏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D.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答案】D
【解析】品味:品尝,体味。品赏:就是细细品尝。针对一盏清茶应用品味。第二空是郑板桥的喝茶感受,应该填:闲情逸致。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寒夜客来,应该是两人的深厚情谊,应填:浓情厚谊。最后一空梁启超喝出的是个人的独特感受。故选D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B青莲居士——唐·李白,现实主义诗人。
C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狐假虎威。
D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书。
【答案】A
【解析】B项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C狐假虎威”不是神话故事D项有误,应该是笔、墨、纸、砚。故选A
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B.为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王书记灵机一动,亲自到需要走访的众家去。
C.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D.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使下大雨,这里地势高,绝不会被淹没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B项,“灵机”指灵巧的心思,“灵机一动”指迅速想出办法,与句意不符。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
B、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
C、漫步花丛,我闻到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D、从化荔枝远近驰名,是岭南佳果之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的知识点。学生只要掌握病句的病因,并且掌握一些常考题型,就很容易得出答案。在此题中,A选项“浑身遍体鳞伤”是重复啰嗦;B选项“通过……使……”是去“使”原则;C选项“闻到鸟语花香”搭配不当。因此,答案选D
8.补充句子。(7分)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2分)
(2)若是好朋友分离,依依惜别,我们可以说                         ”这两句话善意地提醒他。(2分)
(3)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的前两句是                                      。(2分)
(4)春风又绿江南岸,                    。”(1分)
【答案】(1)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2)送君千里 ,终须一别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4)明月何时照我还。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积累。不要写错字。
2、阅读理解(32分)
(一)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8点28分
  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9.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4分)
                                                                             
                                                                             
                                                                             
【答案】弯腰就是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成熟的稻谷会弯腰是说一个成熟的心智,要善
于通过自身的改变,有原则地选择暂时的放弃,以弹性和韧性,求得一种更为深刻的生命睿智,从而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理解文章标题要结合中心思想和重点句子分析。这里要求分析标题的比喻义。把文章的几个结论句综合起来就是答案: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弯腰 ”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10.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要让学生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型题目比较简单,分两步走即可:首先“定位”,在文章中出此内容的相关语段,此题的内容可在第三段出。接着“分析”:在第三段中筛选出重点句子,出议论孟买学院弯腰一课的结论句即可。
11.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请谈谈理由。(4分)
                                                                             
                                                                             
                                                                             
【答案】列举雪松证明了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的道理后,再举梧桐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不弯腰被折断的道理。这样的正反对比论证,更全面,更辩证,说服力更强。